感谢邀请:这里很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思考下,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出菇期是鸡腿菇整个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因而做好这一时期的管理尤为重要。鸡腿菇出菇期管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鸡腿菇的产业,因此需加倍重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鸡腿菇出菇期管理的五大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幼蕾:鸡腿菇幼蕾期是出菇期对生长环境件要求最严格的阶段,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20℃左右,湿度90%左右,通风适中,保持空气新鲜,光照100~300勒克斯。 二、幼菇:鸡腿菇幼菇期较之幼蕾期可适当放宽条件,保持温度15~20℃,湿度85%~95%,光照300勒克斯以下,通风可适当加强,但不能有强风吹进棚内。
三、成菇:随着子实体的不断发育生长,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逐渐粗放,此时棚温保持在15℃左右,空气湿度85~95%,光照100~300勒克斯,光过强易使子实体过早产生并翻卷鳞片,并且使菇体色泽加深。随着菇体的发育通风应加强,但同样不能有强风吹进棚内。
四、采收:当菇体结实,菌盖有少许鳞片并紧包菌柄,菌环刚开始松动,约七分成熟时就要采收。采收不及时,子实体就会自溶变黑。采收前4小时之内不要喷水,以免手捏菇体处变色。采收时手持菌柄下部,轻轻旋转拔起。
五、加工:采收后的鲜菇应顺头放入塑质或木质容器内,清理菇脚泥土、杂物后即为初级产品,然后再根据商品去向分级、整理后鲜销或加工等。采菇后要将料面的杂物清理干净,整平采菇处的孔穴,喷洒2%石灰水,然后覆盖薄膜,养菌5~7天后再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
鸡腿菇出菇期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技术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现重点说明三点:
一、出菇期对温度的要求 鸡腿菇子实体形成与温度关系很大,自然温度低于 8℃或高于 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 16℃- 24℃鸡腿菇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若温度偏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且厚,柄短结实,个体肥大粗壮,品质优良,贮存期长;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快,但菌柄伸长,菌盖变小、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自溶。由此可见,鸡腿菇出菇期自然温度应控制在 10℃- 28℃之间为宜,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二、水分管理技术 能否获得鸡腿菇的优质高产,除了调控好温度外,水分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水分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喷水技术。鸡腿菇床面覆土后,应在 2- 3天内分多次将土层水分逐步调湿,将含水量达到 18%左右。含水标准是土粒无白芯,手握成团,触地能散,不粘手为宜。以后则结合温度、土层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情况,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补充水分,来保持土层呈湿润状态。约 10- 15天后,鸡腿菇床面子实体原基大量形成,喷水量也应逐渐加大,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随着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菌盖膨大,每天需每平方米喷水量达到 2000- 2500亳升。一潮菇结束后,需停水 2- 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下一潮菇长出后,再逐步加大喷水量,周而复始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空气湿度的管理。出菇期菇房或菇棚内的空气中相对湿度一定要达到 90%- 95%。如果空气湿度低,子实体鳞片增多,菇体无光泽,菇体组织疏松,重量轻,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水分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为:“喷结菇水要多,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补,空气水要勤”。能将这五句话的含义悟通悟透,水分管理的技术也就真正到位了。
最后祝大家在看头条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每天过的快快乐乐,做事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