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者揭示植物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轨迹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洪坤奇)近日,我校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Kenichi Tsuda教授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期刊上发表题为Emergence of isochorismate-based salicylic acid biosynthesis within Brassical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中基于异分支酸的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起源于十字花目,并明确了该途径在进化过程中的关键适应性进化机制。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作为关键的植物防御激素,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生物合成主要依赖于异分支酸(Isochorismate, IC)途径:首先,异分支酸合成酶ICS1在叶绿体内将分支酸催化生成异分支酸,后者由叶绿体膜定位的MATE转运蛋白EDS5转运至细胞质,进而在GH3酰基腺苷化酶PBS3的催化下,与谷氨酸结合形成IC-9-Glu,最终转化生成SA。尽管IC途径解析已久,但其进化轨迹尚不十分清楚:植物界中ICS、EDS5及PBS3的同源基因广泛存在,但它们的功能是否保守?还是经历了谱系特异性演化?该途径又是在何时以及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形成一个功能性整体?这些是理解植物免疫系统多样性与进化驱动力和轨迹的核心问题。
图1 IC途径在十字花目植物的进化轨迹
本研究结合系统发育、结构模拟与功能实验证据,揭示了有功能化的水杨酸IC合成途径源自十字花目,而且发现IC途径出现的时间位于番木瓜(Carica papaya)和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物种分化之间。同时,该途径的进化由三个关键的适应性事件驱动:(1)ICS活性位点处盐桥网络的强化提升了其催化活性;(2)EDS5祖先基因复制后进而在蛋白C-lobe区域出现关键氨基酸替换,实现新功能化;(3)具有识别并结合异分支酸功能活性的PBS3仅出现于特定十字花目类群中。该工作对理解植物免疫系统进化提出了深刻见解,并为非成簇(non-cluster)代谢通路的协同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范例。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洪坤奇为论文第一作者,Kenichi Tsuda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已出站博士后Masahito Nakano,已毕业硕士生唐颖、何静静,博士研究生康文尚、姜婉清和黄瑞冬等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复旦大学Motoyuki Hattori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Fumiaki Katagiri教授,德国马普所Hirofumi Nakagami教授,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Kenji Fukushima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一鸣教授,以及华中农业大学李霞教授、郭亮教授、谢卡斌教授、李博教授和韩晓伟教授等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大力支持。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审核人:Kenichi Tsuda、韩晓伟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506170122
相关知识
我校学者揭示植物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轨迹
我室学者揭示十字花科植物免疫进化机制
Science、Mol Plant、JIPB多篇论文解析植物中水杨酸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激素水杨酸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影响单子叶植物物种中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进化的因素
华中农业大学药用植物学团队揭示皱皮木瓜药用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激素水杨酸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研究进展。,Yi chuan = Hereditas
栀子染色体水平基因组被破译!中国医科院研究团队揭示西红花苷与咖啡因生物合成的趋异进化机制
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介绍
【Plant Physiology】王国栋研究组在植物NAD补救合成途径解析和进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网址: 我校学者揭示植物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轨迹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22927.html
上一篇: 【新闻联播】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 |
下一篇: 【中国科学报】花十年用“笨办法”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