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精选9篇)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精选9篇)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8 11:5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本文共9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本文原稿由网友“痴心绝对”提供。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篇1: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原文】

双调·折桂令·题烂柯石桥(懒朝元石上围棋)

薛昂夫

懒朝元石上围棋。问仙子何争,樵叟忘归。洞锁青霞,斧柯已烂,局势犹迷。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恰待持杯,酒未沾唇,日又平西!

【注释】

烂柯:斧柄朽烂。常常用以比喻世事变化之速。晋王质人山伐木,见数童子奕棋并歌,因置斧而听。一童以一枣核状物予王质,王质含之,不饿不饥。俄顷,王质拾斧欲归,见斧柄已朽烂。回家则人事全非,原来出走已数十年矣。此山名石室山,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县南。

朝元石:道家弟子礼拜神仙的石台。

洞锁青霞:洞口瑞云缭绕。

【赏析】

这首小令大有超脱尘寰、拥抱八荒之概,写得意境开阔,格调豪迈。

王质入山采樵而遇神仙弈棋,俄顷即斧柯烂,回家则数代易的故事,是一个经常被人传颂、抒写的题材,然而在薛昂夫笔下,却不循别人旧踪,独有一番气象。开头一个“懒”字就显得不同凡响,把烂柯的神话几乎一笔抹倒;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纯属小事一桩,根本值不得大惊小怪、叹为神奇的。他所瞩目的,是比这个更为广大浩瀚得无边无垠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随后,作者又从沧海桑田的瞬息万变,回归到人类本体:“恰待持杯,酒未沾辱,日又平西”,峭拔警策。这种大开大合、大跨度的.组接,反倒没有了虚无颓废的感伤情调,却予人一种蓬勃峥嵘、纵横时空的恢宏和旷达。王德渊在《薛昂夫诗集序》中曾经称美作者的诗作“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将此评语移用于这首小令,倒是十分合适和妥贴的。

【题解】

《题烂柯石桥》表现了作者意欲超脱尘世,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博大情怀。

篇2:《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原文赏析

张可久

剑空弹月下高歌,说到知音,自古无多。

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

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

【注释】

知音:知己者。

萧疏:稀稀落落。

老子婆娑:老子,自称,有倨傲的意思。婆娑,放浪自得的样子。

常何:唐朝中郎将。

【赏析】

这首小令的作者,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垒块,抒发了“知音”无多的感慨。作者从战国时弹铗的.冯欢谈起,联系到古代的前贤,他们尽管有高才绝学,而生活的经历却总是坎坷多艰。世上如果没有常何,唐太宗何以得识马周?而赵国老将廉颇,虽然身经百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不遇明主,皇上听信谗言,终究被群小埋没。作者读古人的历史,有感于自身的际遇,才发出这样的慨叹。他具有济世救民的才华和愿望,然而识才者难遇,善用人者更是不可多得。所以至今只能过着“白发萧疏,青灯寂寞”的生活,自己的才能无从施展。

【题解】

这是张可久《读史有感》两首中的前一首。是对历史和现实中知音难觅的感慨,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反映了元时社会的黑暗和政治上的腐朽。

篇3:《双调折桂令赠胡存善》原文及赏析

作者:王举之

问哈蜊风致何如①?秀出乾坤,功在书。云叶轻灵,灵华纤腻,人物清癯。

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③。

绝妙功夫,家住西湖④,名播东都⑤。

注释

①胡存善:胡正臣之子。《录鬼簿》载,正臣善唱词曲,其子存善能继其志。

②问哈蜊句:当时从事杂剧、散曲创作的文人,把自己的爱好比喻为别有风味的'蛤蜊,以别于从事正统诗文创作的文人。

③采燕赵二句:指能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姚、卢:指姚遂、卢挚,是当时影响较大的散曲作家。

④家住西湖:据《录鬼簿》载,胡存善系杭州人。

⑤东都:本指洛阳,这里借指汴京。

题解

这是一首题赠之作。据《录鬼簿》记载,胡存善选编了不少元人散曲作品,大约是当时一个很有成就的选家。也就是作者在本曲内所赞的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写这首曲,不仅赞扬了胡存善的选编技巧和声名远播的成就,而且还对创作散曲的哈蜊风致本身做了高度评价,这就是秀出乾坤,功在诗书。毫不亚于正统文人的诗文创作。

篇4: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曲原文及赏析

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大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乾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赏析】

张养浩是元代名臣,以为官清廉、直言敢谏著称。几次因直言得罪了皇帝,在元英宗时,毅然弃官归隐。这首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决心归隐的心迹。开头两句,坦诚地写出了辞官前的心理矛盾。城外的想冲进城里去,城里的又想冲出到城外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说的现象实际上是人类的通病。在当官时,那繁冗的事务,那乏味的案牍,令人心烦;那险恶的仕途,那黑暗的官场,让人心悸,纵有致君尧舜的'志向,面对昏庸的统治者,实难有所作为。因此便想“无官一身轻”,过闲适的隐居生活,等到真过上闲适生活时,想到自己十载寒窗,一腔热血,原想做一番事业,现在壮志未酬,弃置不用,又实在不甘心,令人进退为难。上片的后三句,对这进退两难的思想,终于作出了抉择,看看活生生的事实,从前做官的人一个个都遭灾受害,因此,还是选择弃官归隐的道路。下片开头四句,呼应上边“从前的”,进一步用具体事实证明“那一个不遇灾难”,从而坚定了弃官归隐的决心。这里所举的四个例子,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四个人,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声名赫赫,有的立过不世的功勋,有的创过千秋的伟迹,但到头来或投江或自刎或被腰斩,怎不令人寒心!接下来两句对四个典型事例作了总结,这四人虽然情况不同,但都想安稳当官,实现抱负,然而都不得安稳,只落得死于非命。由此看来,官实在当不得,当官必遭殃;至此,思想矛盾解决了,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最后结论,不如隐居五柳庄逍遥自在。

这首曲由两支小令组成,但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一韵到底,自然流畅。抒情与议论结合,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题解】

张养浩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后弃官归隐。这首小令是作者对仕途险恶的慨叹,表达了弃官隐居、远离灾祸的愉快心情。

篇5:《双调·折桂令·诸葛武侯》赏析

鲜于必仁

草庐当日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

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

《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

成败难量。

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注释】

草庐:指诸葛亮未遇刘备前的隐居地南阳草庐。

楼桑:今河北琢县,传说是刘备故里。

龙卧:是对诸葛亮未出山时的比喻。

八阵图成:意指诸葛亮作为军事家的军事成就。

三分国峙:指诸葛亮的霸业之策。

万古鹰扬:指诸葛亮大展雄才,立下不朽的功业。“庙堂”、“岩廊”:均指朝廷。

五丈秋风:指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秋,病死在五丈原。

【赏析】

此首赞颂诸葛亮,以龙虎为对,奠定三分天下,“八阵图”、《出师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诗文俱在,功过成败难以计量。五丈原日落,巨星殒,秋风烈,功未成而身先死,也未可以成败论英雄吧。作者这首赞歌也写得很有见识。

【题解】

这首《诸葛武侯》小令,是对诸葛亮的'赞歌。作者为文治武功、诗文俱在,功过成败难以计量的诸葛亮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慨叹。

篇6:双调折桂令翻译及赏析

江头即事

问城南春事何如?细草如烟,小雨如酥。不驾巾车,不拖竹杖,不上篮舆。著二日将息蹇驴,索三杯分付奚奴。竹里行厨,花下堤壶,共友联诗,临水观鱼。

自述

淡生涯却不多争,卖药修琴,负笈担簦。雪岭樵柯,烟村牧笛,月渡渔罾。究生死干忙煞老僧,学飞升空老了先生。我腹膨脝,我貌狰狞,我发鬅鬙。除了衔怀,百拙无能。

西湖早春

小红楼隔水人家,草未鸣蛙,柳已藏鸦。试卷朱帘,寻山问寺,何处无花。金络脑堤边骏马,锦缠头船上娇娃。风东繁华,不醉流霞,前世生涯。

登灵鹫山

便休提钟鼎山林,遮莫荣,总是消沉、落落魄魄,酒逢知己,琴遇知音。时俯仰人间古今,且消磨闲处光阴。无事当心,今日从容,此地登临。

篇7:双调折桂令翻译及赏析

【双调】折桂令原文

作者:张养浩

过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面天地忘怀。醉眼睁,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双调】折桂令译文及注释

注释

①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②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③“一轮”句:“一轮明月象新磨过的铜镜那么明亮。飞镜,喻月,亮。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④玉露泠(ling)泠:洁白的露珠显得格外清凉。玉露,形容露珠之澄澈透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泠泠,清凉的.样子。

⑤银汉:即银河。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⑥“比常夜”句:言中秋之月比平常更明亮。这是化用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月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语意。

⑦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和桂桂树的枝叶扶疏。

⑧嫦娥:传说中月宫里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以后,奔至月宫。

⑨恹(yan)恹:精神不振貌。

篇8:《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赏析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

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注释】

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的甘露寺内。

春水:似借用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名句。

树渺禽幽:形容距离之遥,视野广远。

月缺沉钩:“钩”,是形容月缺的形状;钩前着一“沉”字,巧妙地点出这是上弦月(月缺上半,似沉钩之形)。

【赏析】

此曲见景生情,最后点出离愁与孤舟。这曲大部分写景,只最后抒情,一问一答,点出而已。表示有好景,只缺少自己的.亲人。

【题解】

这首小令,是作者在多景搂与人分别时的写景抒怀之作。

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原文和翻译

【双调】折桂令

叹世

其一:

咸阳百二山河⑴,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⑵,刘兴西蜀⑶,梦说南柯⑷。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⑸,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⑺;醉了由他⑻!

其二:

东篱半世蹉跎⑼,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⑽。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⑾,孟光台我待学他⑿。笑我如何?倒大江湖⒀,也避**。[1]

注释

⑴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⑵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⑶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⑷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⑸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如此,这般。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

⑹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后韩信果被害。

⑺“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⑻他:读tuō,协歌戈韵。

⑼东篱:作者自称。

⑽小宇:小屋。婆娑:枝叶茂盛貌。

⑾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少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⑿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此指孟光的'食案。

⒀倒大:大、绝大。[2]

译文

其一: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其二: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的办法。[1]

★ 元曲《双调,水仙子,田家》赏析

★ 《折桂令·春情》的赏析

★ 双调·殿前欢古诗词赏析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阅读题及答案

★ 折桂令 长沙怀古,折桂令 长沙怀古卢挚,折桂令 长沙怀古的意思,折桂令

★ 《西溪》原文赏析

★ 杜甫登楼原文及赏析

★ 夜书所见原文及赏析

★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 天净沙秋思古诗原文及赏析

相关知识

元代《【双调】百字折桂令》原文、翻译及赏析
【双调】百字折桂令(元 白贲)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古诗词】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
[古诗相思王维翻译 赏析]相思的古诗《折桂令》赏析
赵禹圭《折桂令·题金山寺》翻译赏析
咏秋兰 原文、翻译及赏析
折桂令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折桂令·寄远》原文及意思全解

网址: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精选9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714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双调·折桂令]长沙怀古(卢挚
下一篇: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原文、翻译及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