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8 11:53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元代: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译文及注释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péng)莱(lái),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mái)。
长江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从西而来,到了镇江附近,突然出现巍峨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上楼台更是奇观。山和水相连着,楼台相对着,真是天所安排。在这胜景中,要举杯痛饮,乘兴赋诗,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倾天地而忘怀。当从酣睡中睁开朦胧的眼睛时,只见眼前金山若隐若现,一些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像是海上的蓬莱仙山。
折桂令:折桂令系曲牌名,属北曲双调,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水面云山:金山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故云。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山上楼台:金山寺的殿宇楼台,依山而建,气势不凡。此句即指金山寺。诗句成:诗句吟成。意含不大的功夫。云山动色:时转云移,景色改观。天地忘怀:忘记了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此喻金山。霾:本指由于大气混浊使人看不清景况。也作淹埋之意。

参考资料:

1、李明阳.中华古典诗文珍品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02年02月:146

2、朱敦源.中华散曲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15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从西而来,到了镇江附近,突然出现巍峨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上楼台更是奇观。山和水相连着,楼台相对着,真是天所安排。在这胜景中,要举杯痛饮,乘兴赋诗,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倾天地而忘怀。当从酣睡中睁开朦胧的眼睛时,只见眼前金山若隐若现,一些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像是海上的蓬莱仙山。

注释
折桂令:折桂令系曲牌名,属北曲双调,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水面云山:金山本在长江中(清末江沙淤积始与南岸相连),故云。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
山上楼台:金山寺的殿宇楼台,依山而建,气势不凡。此句即指金山寺。
诗句成:诗句吟成。意含不大的功夫。
云山动色:时转云移,景色改观。
天地忘怀:忘记了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此喻金山。
霾:本指由于大气混浊使人看不清景况。也作淹埋之意。

参考资料:

1、李明阳.中华古典诗文珍品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02年02月:146

2、朱敦源.中华散曲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153

创作背景

  金山寺在镇江西北,作者在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1332年)曾担任镇江府判一职,此曲大概写于这期间游金山寺后。

参考资料:

1、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496

赏析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作者下笔并没有直接写金山寺,而是先描写金山寺气势不凡的背景。长江自夔门向东,穿过三峡天险,经湖北,过江西,流安徽,入江苏,两岸虽然不乏高山丘陵,但地势基本上是比较平坦的,没有什么障碍,江水如脱缰的野马,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但到了镇江附近,却突然出现“水面云山”的景象,巍峨的金山在江中突兀而起。山立江中,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种奇迹,即使作静态描写,也可谓大观。元曲《黑漆弩·游金山寺》中就有“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的句子。作者在这里用“浩浩西来”的长江作背景,以动衬静,就使金山的景象显得更加壮观,给人一种天外飞来之感。而金山寺雄踞在从江中拔地而起、耸人云天的高山上。“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在把金山寺安置在浩渺辽阔的背景上之后,接着具体描绘金山寺的景况。但作者仍然没有孤立地就山写山,就寺写寺,而是依旧紧紧抓住山立江中的特征来写。金山寺倒映江中,山与水连在一起,楼台上下相互映照。山在水中,水在山上,宛若一派仙境。这壮丽奇妙的景象,真是鬼斧神工,人间罕见,所以作者说是“天与安排”。面对如此奇观,作者豪兴大发,饮酒作诗,即景抒怀。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这两句,作者用狂态来表现自己沉醉在如此胜境中的豪情。他举杯痛饮,乘兴赋诗,一篇吟就,连风云烟霞好像也为之变色。他仿佛离开了人间,置身于人迹罕至的仙境,因而不禁手舞足蹈,将杯中酒倾洒于地。当他从酣饮中睁开朦胧的醉眼时,只见眼前的金山若隐若现,一半儿被云雾笼罩,一半儿陷于烟霾之中,亭台楼阁,仿佛都在烟云中冉冉浮动,那景象,酷似海上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这最后几笔,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把读者引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全篇写景,扣紧了“过金山寺”的一个“过”字。作者不是登临金山,只是乘船经过,因此能够远眺,能够纵览,能够从浩浩长江的广阔背景上,从山与水、山与云、山水与楼台的种种关系上写出金山景色的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情的感染。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曲鉴赏辞典珍藏本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915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禹圭

汴梁人,字天锡。世祖至元间为镇江路行大司农司管勾。文宗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判官,三年致仕。赵禹圭的诗词>>

猜您喜欢

长江问对篇

宋代:章公权

问长江,以汝卫南邦,
北人遥想心已降。方今大势全倚汝,
不知汝亦许不许。国人皆悠悠,
我心良独忧。长城已坦道,
黄河已安流。淮边日夜风飕飕,
汝今孤矣非昔比。问汝若何真可倚。
长江对,壮尔南邦以吾在,
今来古往只东流,人世兴亡自更改。
句践临齐晋,刘裕入长安,
项王北渡黄河西破关,北方或可取,
吾不为君阻。赤壁中流曾丧兵。
广陵望见波涛惊,瓜步欲渡说虚声。
南方长可守,吾独为君有。
吾之势何但抵长城,长城今已平。
吾之力可以当百万,百万昔尝散。
吾能限南北,不能输事力。
吾能鼓风涛,不能用英豪。
君不见吴之末,陈之季,
岂必斯时吾独异。朝无政事国无人,
乌有长江专可倚。辱君有问答君知,
正恐知之亦忽之。烦君奉此献之国,
索勿俟大寒时。

一枝春 自题出门一笑图

清代:姚燮

似听声声,唤人归、一路烟林啼鸟。江峰淡远,画出梦边清稿。

心期疏懒,算辜负、小红娇小。恁约伊、密柳藏舲,唱个风残月晓。

回看翠楼天邈。散栊鹦帘燕,匆匆草草。扬州杜牧,几误水般年少。

词翻大石,且忏却,锦屏才调。风脉脉、春尽江南,落英慢扫。

积霖平地水数尺毁垣倾屋民有死

明代:符锡

滴水讵成川,商羊舞前衢。沉云瀰八极,积潦浮神区。

浩浩野方割,昏昏莽为潴。尽室惧颓塌,遍境无完庐。

客子悯中夜,席避空堂隅。霪威岂不畏,覆厄岂不虞。

东井应候伏,恒阴固将舒。甫尔垫一壑,苍生尽为鱼。

神禹徒搆思,云师安及诛。悠悠彼苍者,幽抱何当抒。

诗词

相关知识

赵禹圭《折桂令·题金山寺》翻译赏析
元代《【双调】百字折桂令》原文、翻译及赏析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赏析
【双调】百字折桂令(元 白贲)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古诗词】
[古诗相思王维翻译 赏析]相思的古诗《折桂令》赏析
秋海棠 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秋兰 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黄巢《题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网址: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714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精选9篇
下一篇: 桂华秋皎洁是什么意思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