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了,根据对历史监测数据的分析,湖城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也将随着节节升高的气温进入高发季节。
食源性疾病,顾名思义就是“吃”出来的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官方”说法就是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如果致病因素是细菌,我们就称它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它有三个特点:
1、夏秋季节多发
此时气温相对较高,非常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表现更为活跃。
2、污染食物多种
细菌污染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如禽畜肉、鱼虾蟹等,植物性食品也有污染风险,主要为剩米饭、米面制品、自发酵食品等。
3、消化道症状多见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有时可能会伴有发热。
当然,小伙伴们也别太担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来做,就可以避免患病。炎炎夏日,如何吃的健康又安全,快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吧。
保持清洁
1.保持餐具和厨具(包括刀具、抹布、砧板等)的清洁,并经常蒸煮消毒。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准备食物和拿食品前要洗手,烹饪过程中,尤其是处理生、熟食品交替过程中也要洗手。
3.对于厨房环境,要经常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燥、干净,防止细菌滋生。同时避免蚊蝇、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接触食物。
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冰箱中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2.盛放生食的碗、盘等器具清洗消毒后,才能装熟食、凉拌菜等即食食物。
3.加工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建议最好针对生食和熟食准备两套食品处理工具,或者在加工两类食物中间,对食品处理工具进行彻底清洁。
烧熟煮透
1.不提倡生食和半生食肉类、蛋类和水产品,四季豆、黄花菜等蔬菜未炒熟会中毒。
2.烹调食物要煮熟、烧透,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3.剩菜剩饭及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再食用。
保持食物安全温度
1.烹调好的食物应及时食用,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
2.在5℃以下,60℃以上的环境中,可抑制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不及吃完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5℃以下冷藏。
3.冷冻食物需要在微波炉、冰箱冷藏区及清洁流动水快速解冻。但是要注意,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在里面也不能过久储存哦!
4.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
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1.要在正规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选购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和原材料,不食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
2.不采不食野生蘑菇,谨慎采食野菜,桐油和桐油果均不能食用。
3.加工前,要对食品和食品原料进行认真清洗,尤其是生食的瓜果类食品,建议采用先浸泡,再用流水清洗的方式处理干净。
.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每到夏季还是有不少小伙伴中招,小编不得不再唠叨几句:切记病从口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食源性疾病找上门!
来源:湖州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