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传统手工:豆腐的传统制作过程

传统手工:豆腐的传统制作过程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20 01:44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豆腐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泡豆

将黄豆加水浸泡6个小时。(不同的豆子浸泡时间会有相应的差异。


第二步:磨浆

将浸泡好的黄豆用石磨研磨成汁。研磨时要同步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用于减少石磨阻力并稀释豆汁的浓度。


第三步:虑渣

将磨好的豆汁倒入网兜中,用力摇晃,把不需要的豆渣过滤出来。过滤后的豆渣一般都用于喂食家畜。


第四步:煮浆

将过滤好的生豆浆倒入锅中,大火煮开。煮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泡沫。煮熟后的豆浆散发出豆香味,这时可以舀出一碗来,加适量白糖或不加糖很好喝。


第五步,点卤

点卤(关于点豆腐解释下,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就是我们常说的点豆腐,南方和北方的豆腐外形和口感上有很大的差别,这差别主要就来自于点豆腐时所用的凝固剂不同。


豆腐因凝固剂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以盐卤为凝固剂制得的,多见于北方地区,称为北豆腐,含水量少,含水量在85%~88%,较硬;

二是以石膏粉为凝固剂,多见于南方,称为南豆腐,含水量较北豆腐多,可达90%左右,松软;

还有一种是以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称为内酯豆腐。这是一种新型的凝固剂,较传统制备方法提高了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加入凝固剂后,豆腐很快就凝聚成一团团的豆腐花。撇掉多余的清水,让豆腐花凝聚成整块。


第六步:成型

最后一步,我们将撇去清水的豆腐花倒入模具中,用外力挤压出豆腐花里面的多余水分,让豆腐成为一整块。



第七步:切块

根据需要将挤压成型的豆腐切成合适的大小,这就是我们日常在菜市看到的豆腐了。


这样,一份传统的豆腐就制作完成了!你有没有学会呢?有机会自己试着做一份吧!


相关知识

自制传统豆浆、豆花、豆腐
手工制作水晶山楂糕(传统美味)
【领略传统艺术】共赏芳华——传统绒花手工制作课程顺利开课
广东传统手工制作台山粽受追捧
手工竹花瓶:承载传统与创新的艺术之旅
手工花的做法(手工花的制作过程)
传统粽子制作方法
五华区沙朗白族传统手工酱菜文化节举行
浦口区永宁街道开展“传统手工制作 感受绒花之美”主题活动
传统家具制作技艺

网址: 传统手工:豆腐的传统制作过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528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豆腐制作工艺与原理讲解
下一篇: 在家自制豆腐脑,告诉你配方和比例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