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火红蚁的识别和防控

火红蚁的识别和防控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1-15 15:38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全国农业、林业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原分布于南美洲,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首次发现。该虫可取食农林植物,同时具有很强的攻击行为,可啃食电线造成设施故障、攻击蜇咬人、畜造成灼伤甚至休克和死亡,对人体健康、农林业生产、公共安全和生态系统等均构成了威胁。

一、红火蚁识别

以工蚁形态特征为基础,参考蚁巢结构特点和攻击行为,鉴别红火蚁。

工蚁形态特征:工蚁大小3~6mm,头、胸均为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体表略有光泽,胸腹连接处有两个腹柄结。


成熟蚁巢 





新蚁巢

蚁巢特征:红火蚁蚁丘一般5~30cm高,直径20~50cm,内部结构为蜂窝状。新建的蚁丘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随着蚁巢内的蚁群数量不断增加,露出土面的蚁丘不断增大。

攻击行为及危害:红火蚁对入侵者有主动攻击性。人体被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后化脓成小脓包,敏感体质人群会出现全身红肿、过敏、头晕等症状,甚至休克、死亡。


二、发生规律

分为单蚁后型和多蚁后型2种社会型。一个成熟的红火蚁群由20~50万头多形态的工蚁、几百头有翅繁殖雄蚁和雌蚁、1头(单蚁后型)或多头(多蚁后型)繁殖蚁后及幼蚁组成。蚁后是蚁群存在的中心,1头蚁后每日可产上千粒卵。

成熟蚁群一年产生4000~6000头有翅生殖蚁。有翅生殖蚁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婚飞活动,在90~300m高空完成交配,交配后雌蚁随风飞行后降落、筑新巢。

蚁后寿命约6~7年,工蚁寿命1~6个月。

红火蚁蚁群


三、传播途径

人为传播:主要随带土苗木、花卉、草皮等植物调运,或随土壤、堆肥、垃圾以及园艺农耕机械设备、车辆等运输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

自然扩散:以生殖蚁飞行或随流水自然扩散,也可搬巢作短距离移动。


四、防控措施

1、严格检疫:严格限制从发生区外运垃圾、土壤、农家肥、草皮、农作物秸秆、盆栽植物、带土植物等,防止红火蚁外传。盆景、花卉苗木、草皮及其他带土植物调运需进行严格检疫,获得农业或林业植物检疫机构许可方可调运。

2、控制生境:就地清理红火蚁滋生地的垃圾、食物残渣和杂草,减少红火蚁适宜发生为害的环境。

3、化学防治:常用药物有茚虫威、氟蚁腙、多杀菌素等饵剂诱杀或高效氯氰菊酯等粉剂触杀。 

     





 五、施药技术  

1、“两步法”防治。

第一步:全面防治。在高密度区域或难发现蚁巢的区域,全面撒施毒饵;低密度区域局部点施毒饵。对蚁丘明显的区域采用饵剂诱杀或饵剂+粉剂进行防控。 

第二步:重点防治。根据监测情况,在发生区域局部补施毒饵。

2、“二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在4~5月(雨季前)处理,第二阶段在9~10月(雨季结束后)处理。

六、注意防范红火蚁

1、在红火蚁发生区域生活或作业时,需要充分做好防护,戴上手套,穿长筒雨靴。

2、不要在红火蚁发生区较长时间活动、停留,不要触碰蚁巢、蚁道和外出觅食的工蚁。

3、如果发现红火蚁爬到身上,要迅速拍掉或抖落。

七、被叮蛰后的处理

1、被咬后第一时间,用手拍走红火蚁,再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患部。

2、被蜇伤后不抓挠,避免伤口二次感染,可用清凉油等药膏涂抹伤口镇痛止痒。

3、如出现全身瘙痒、头晕、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其他特殊生理反应时,可能会造成休克甚至死亡,必须尽快到医院就医。


相关知识

红火蚁识别与防控指南:从痛感到防护一网打尽
百香果上的火红蚁如何防治?
红火蚁防控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评价
《花生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图谱》 【简介
玉米病虫害智能化识别、测报及防控技术
加强病虫害测报、防控技术学习  提升病虫害识别防控能力
红火蚁疫情防控宣传知识
茶亭公园参加春季常见园林植物 病虫害识别和绿色防控技术讲座
《枸杞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控》【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向日葵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控技术

网址: 火红蚁的识别和防控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704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日记星球15:富贵竹上怎么有了蜘
下一篇: 棉花红蜘蛛发生特征及其气象等级预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