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六上 2.丁香结(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资源简介
2 丁香结
掌握字词 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文中提到“丁香结”的相关语句用“——”画出来。 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点缀( zhuì chuò ) 参差( cān cēn ) 笨拙( zhuó zhuō) 衣襟( jǐn jīn) 恍然( huǎnɡ huànɡ) 花蕾(lěi lèi)
形 比一比,再组词。
缀( ) 拙( ) 案( ) 掇( ) 咄( ) 按( )
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资料查找 作者资料查找。 找与丁香有关的古诗词写一写。
——————————————————————————————————
——————————————————————————————————
问题质疑 关于文章,我最想问的问题是:
图
丁香图景
图
图
颜色:
丁香特点
气味:
丁香结
姿态:
(丁香花)小小的花苞
,恰如
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
丁香结象征着
0《丁香结》说课稿
说教材
《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2.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4.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四、说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五、说学法
学习时,可以把课文按照“丁香花”和“丁香结”分为两个部分。丁香花要抓住“城里——城外——斗室外”几个方位词来勾画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描写了丁香花的什么特点。同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丁香结则重在理解感悟,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索要表达的情感。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字词:缀窥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断断续续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4.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
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先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
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2.丁香结
丁香花样貌(第1—3自然段)
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
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A.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
(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师梳理:
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颜色:紫色、白色;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B.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师适时呈现: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师适时呈
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人生才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2《丁香结》导学案
课题 丁香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缀、窥”等13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丁香花中蕴含的情 感。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写丁香的方法,联想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的颜色、气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借物抒发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2.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一种植物。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收集有关丁香的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诗歌导入,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出示丁香花图片,教师诵读戴望舒的《雨巷》。 2.作者简介。 1.欣赏《雨巷》,体会其中的情感。 2.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写作特点。 欣赏诗歌后,可以使学生谈一谈诗歌中丁香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6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2.出示词语,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缀满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恍然3.指名分段读文。 4.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词语:同桌互读、组内赛读。 3.分自然段读文,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4.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强调“缀”是翘舌音;“拙”读zhuō,不读zhuó;“薄”在本课读bó。
三、再读课文,梳理层次(用时:8分钟)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指导学生画出描写 丁香的优美的句子。 3.小组里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1.细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从颜色、 香味、姿态等角度来写丁香的。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的优美的语句,可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3.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从多角度体会语句的优美,如:抓住了丁香的颜色、姿态、气味描写的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等。
四、全班交流,赏析美感(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2.结合图片,指导朗读。 1.交流描写优美的句子,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优美。 (1)交流描写丁香颜色的重点句:“城里街旁……丁香花。”从“雪白”中体会美。(2)交流描写丁香姿态的句子:“有的宅院……回头望。”“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 (3)交流描写丁香气味的句子:“还有淡淡……这是丁香。”体会丁香的芳香。 2.有感情地朗读,配乐朗读。 1.在汇报优美的句子时,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说出描写优美的原因。2.学生说完理解后,就引导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五、总结全文,练习书写(用时:8分钟) 1.出示词语,学生练习抄写词语。重点指导“缀、幽、薄”的写法。2.摘抄优美的句子。 3.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熟练。 1.练习抄写词语,把词语抄写正确。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3.练习朗读课文。 提醒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回顾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导入新课。 1.作者是从颜色、姿态、气味等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2.齐读课题。 可以借助图片来引导回忆。
二、落实要素,联想训练(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说出联想到的其他植物。 2.说一说联想到的植物的颜色、气味、姿态。3.课件出示小练笔。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由作者所写的丁香花想开去,联想到哪些植物? 2.尝试从不同角度说出所想到的植物的特点。 3.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学生在说植物的特点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习作者的方法将特点写具体,如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用优美的词语。
三、感悟象征,深化认识(用时:12分钟) 1.体会古人眼中丁香结的含义。 2.结合课文最后一句,理解作者眼中的丁香结的含义。 3.引导学生联想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1.画出课文中引用的诗句,读一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体会丁香结中蕴含的惆怅与忧愁。2.读一读“结,是解不完的……味了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说一说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正直的竹,高洁的莲,顽强的梅花等。) 在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的看法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作者的观点,再结合实际来理解,从而感受到,面对挫折与不顺心,我们也应豁达、乐观。
四、积累摘抄,朗读背诵(用时:7分钟) 1.摘抄描写丁香的诗句。 2.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其他花的诗句。 3.积累背诵。 1.把描写丁香的诗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2.小组里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其他花的诗句。 3.练习背诵。 交流其他有关花的诗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花中包含的情感。(共30张PPT)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丁香花
2 丁香结
六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文学成就:《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预习反馈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恰如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点缀 窥视
缀
zhuì
窥
kuī
幽雅
yōu yǎ
案
àn
拙
zhuō
薄
bó
hú
糊
蕾
lěi
恰
qià
襟
jīn
恍
huǎnɡ
怨
yuàn
lián
帘
bó
báo
(刻薄 单薄)
(薄片 薄饼)
薄
bò
(薄荷)
多音字
运用:这家店采用薄( )利多销的方式来销售这种薄( )荷味的薄( )饼。
bó
bò
báo
幽雅
释义:幽静而雅致。
笨拙
释义: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动作难看的。
单薄
释义: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
释义:忧愁怨恨。
参差
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妩媚
释义: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文 中指丁香花姿态美好的样子。
词义解释
书写指导
缀
zhuì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这三笔的捺变为点。
yōu
先写竖,再两边,最后山封口。
书写指导
yǎ
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或“佳”。
雅
bó
薄
上下结构,不要把“氵”写大,变成左右结构。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围绕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结”?
作者简介
丁香花
颜色
气味
外形
1
2
3
4
5
6
丁香结
赏花
悟花
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场景中的丁香,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
聚焦赏花
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场景中的丁香,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
城里丁香图
城外丁香图
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这样的生长环境,你对丁香有怎样的印象?
丁香平常、普通、无处不在;花开得也格外茂盛。
聚焦赏花
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美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着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城外丁香图
颜色
气味
娇俏灵动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可爱芬芳
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抓颜色想象
抓对比想象
抓顺序想象
洁白耀目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珠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丁香图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格外妩媚
朦胧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里的“渗”如何理解?
城里丁香图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小花
星星
比作
比喻:
小巧、色泽明亮
拟人:
像孩童般样活泼、灵动。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
从上文“有三棵白丁香”,以及“香气直透豪端”
可看出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积雪”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还能想到哪首诗?
白色丁香花
2 丁香结
六年级语文 上册
第二课时
初读“丁香结”
朗读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说说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丁香结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联想丁香词
发现丁香结
感悟丁香结
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请你观察图片,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
代赠二首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 李商隐
摊破浣溪沙
五代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花蕾,丛生如结。
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根据诗意想一想,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诗句?
古人把自己的惆怅、愁思寄寓在丁香中,以丁香寄情;
作者在这里引用诗句,旨在寄情于物,使意境更加优美。
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防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防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从容、豁达、积极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学习压力大
考试中失利
与朋友发生争吵
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积累。
2.小练笔: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娇俏灵动、繁密耀目,请你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法,想象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花,写一个小片段。(可以从你所喜爱事物的颜色、外貌、气味、姿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3.自读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由文章内容想开去,比较和《丁香花》有何共同之处。
丁香结
赏花
悟花
丁香图景
丁香
___________图
___________图
___________图
颜色:白 紫
气味:淡淡的幽香 香气直透
外形:十字小花
(丁香花)小小的花苞_____,______,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______。
丁香结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里丁香
城外丁香
斗室外三棵
白丁香
愁怨
平和的心态
积极的态度
课文板书【教学目标】
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最后一句话,说出自己由此所想到的人、事或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
丁香花的图片;查找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优翼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要求】完成本节课“预习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象征着某种品格,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那么丁香又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呢?让我们走进《丁香结》。(板书课题)
2.预习反馈
(1)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文学成就:《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小组分享重点字词及词语理解。
3.指导书写:“缀、幽、雅、薄”四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围绕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结”?
3.交流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写了花的颜色、气味、外形;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并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明确第一部分是“赏花”。第二部分就是“悟花”。)
三、聚焦“赏花”,体会花的美
1.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场景中的丁香,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
(1)学生交流:丁香生长在哪里呢?
①城里城外;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城里丁香图)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城外丁香图)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这样的生长环境,你对丁香有怎样的印象?(丁香平常、普通、无处不在;花开得也格外茂盛。)
2.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批画丁香美。
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美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
3.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
师:从你们批画的语句看,文中有不少描写丁香色彩的语句: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前的丁香,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
(1)创设情境,感受月光下丁香的色彩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着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这句话从哪些方面写丁香的?(颜色和气味)
②师:白色的丁香花和紫色的丁香花相互映照,各自显出不同的风采,一个是潇洒的男子,一个是朦胧害羞的少女。这里就表现了丁香花娇俏灵动的特点。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什么气味呢?“淡淡的”“幽雅的”是清新淡雅的芳香。这也正突出了丁香花可爱芬芳的特点。
③创设情境读: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洁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看那白丁香,好像更有光泽了,它们—(学生接)还有那紫丁香,紫得更柔和了,它们—(学生接),还有怎样的甜香。
(2)想象画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①抓颜色想象:莹白、绿、红,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②抓对比想象:一片莹白中透出参差的绿,可见花团锦簇,绿叶只能从花的缝隙里钻出来!
③抓顺序想象:作者从外面回来,她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呢?最先看到的是花,然后是叶,最后才是两扇红窗,这红窗恰似画框一般。赏花就成了赏画。
(3)借助图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珠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展示印象派的画,发现雨中丁香特点。
②理解“渗”过来,感受色彩的交融。
这紫色因为线条模糊,没有了限制,仿佛流动起来,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于是两种颜色交融在了一起。(指名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因为雨中的丁香朦胧,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犹如一幅色彩朦胧、形态模糊的画作。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十分打动人心,令人不得不感叹,丁香应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4.从生动的描写感受“美”。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这里将花写成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预设: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小巧、色泽明亮的特点。
“探”“窥”,像孩童般样活泼、灵动。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
“积雪”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还能想到哪首诗?
四、理解提升,回味丁香
1.朗读美的语句、回味丁香美。
读作者笔下的丁香,更能触摸到自然的可爱
2.质疑引入“丁香结”。
师:作者不止写了丁香花的美,在赏花美之后,还展开联想,感悟了“丁香结”,这“丁香结”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去感悟“丁香结”背后的人生启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难点)
一、直接引入,初读“丁香结”
1.直接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聚焦丁香结,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朗读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说说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问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二、聚焦“悟花”,感悟主题
1.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请你观察图片,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欣赏古代服饰,再结合古代服饰中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原来,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
2.了解象征
(1)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释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花
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的音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2)拓展链接诗句。不仅这几句诗,我们还可读到: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可见,自古以为,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3)根据诗意想一想,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诗句?
3.领悟思考
从古至今,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被传承着,丁香结的意象被继承着,人的情
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但是,作者对丁香结却有了新的感悟: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①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防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预设:学习压力大 考试中失利 与朋友发生争吵
联系生活实际,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鸣?既然“结”是难免的,我们何不积极面对?如果生活总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面对“结”,解开“结”,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知识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积累。
2.小练笔: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娇俏灵动、繁密耀目,请你体会学习本文的
写法,想象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花,写一个小片段。(可以从你所喜爱事物的颜色、外貌、气味、姿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自读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由文章内容想开去,比较和《丁香花》有何共同之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第一单元 第2课 丁香结类文阅读-2 丁香结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 璞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立——( ) 凝望——( ) 宁静——( )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是一个 句,把 比作 。请你再仿写一句:
3.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开得盛的?在文中找一找,用“ ”画出来。
4.看到开得热闹的紫藤萝,作者有什么感想?
5.小朋友,仿照短文中描写紫藤萝花开的联想,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花开时的样子吧。
参考答案
1.示例:矗立 凝视 平静
2.比喻 盛开的花 张满了的帆
示例:小小的花蕾就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藏起了粉嘟嘟的脸蛋。
3.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看到这盛开的紫藤萝花,减轻了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使我的精神得到宁静和喜悦。
5.示例: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粉嘟嘟的桃花林,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我呼吸着夹着桃花淡淡幽香的空气,感到自己已经漂浮在花香里了。
草原野花
高安侠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只好静下心来,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hāo)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xiè hòu)。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yǎn)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初到草原时,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文中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 )
A.“我”来到草原旅游。
B.“我”折了一枝花,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C.“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D.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4.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你对文中“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
1.眺望 端详 打量
2.初到草原时,作者目光所及是一片辽阔,所以感到有些茫然。
3.B
4.拟人 这样描写,能将小野花彰显着蓬勃的生命之美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5.对待真爱,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学会珍惜。
展开更多......
收起↑
相关知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精编教案
部编版教学大赛《山行》语文三上.mp4
《丁香结》PPT课件下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 花的学校备课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花的学校》教案及反思
《2 花的学校》教学视频实录(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pdf
部编版《2 花的学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网址: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六上 2.丁香结(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17152.html
上一篇: 组图|这些花你见过吗?省植物园邀 |
下一篇: 醉蝶飞舞秋意浓 植物园里观花海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