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那一棵棵可静静仰望的大树(华南师大校园古树组文,兼忆)

那一棵棵可静静仰望的大树(华南师大校园古树组文,兼忆)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3 08:52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2.jpg.v

那一棵棵可静静仰望的大树

http://news.scnu.edu.cn/?p=5108
2015-04-17 16:49:36
专题校园古树

漫步在华师校园,无论是明媚之春、燥热之夏、还是凉爽之秋、料峭之冬,都有一种景致默默地伫立着,为校园风光增色添彩。也许树木生来就带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他们不像花儿那般娇艳欲滴,也不似草儿那样凌乱张扬。他们只是静而安谧地伫立着,与世无争,却造福一方水土。

在华师校园中,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高教村繁花似锦的美丽异木棉,也不是文化广场挺拔苍翠的南洋楹,而是横穿中区停车场的那两列白千层。每经过那段路,总忍不住停下匆匆的脚步;每抬头仰望他们那粗糙脱层的树皮,总忍不住伸出双手去触摸、去感受那些经时间洗礼后所留下的历史的印记。有时候一阵微风吹拂过他的枝叶,树叶随风而动,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跳动的脉搏,一下、两下,缓慢而有力。每一株白千层都似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老者,在历史的驿道上前行。从他们身后,仿佛能够看到岁月斑驳的痕迹。我想,那不仅仅是一个探索历史演变的追溯方向,更多的是一种纷乱繁杂中的宁静之境。

一直相信树木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尤其是年龄较长的那一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观赏校园的南洋楹,对这种树有着莫名的好感。他们优雅端庄,高大秀美,似一位位谦逊有礼的绅士笔直地挺立在那里。院士宅附近的那株南洋楹原产地在印度尼西亚,于1955年在华师栽种。经历过风雨,他必定是有灵性的,能够适应气候的更迭。环境的变化,蓬勃而坚韧地生长着,历经岁月的洗礼,终于长成了令人赞叹与仰望的模样。我想,他如君子,不仅让人们景仰,更让人们感受到端正和坚毅的力量。

树木的灵性还体现在他们能带来愉悦的心情,美丽异木棉即是如此。当美丽异木棉盛开之际,葱茏茂密的枝叶中缀满朵朵娇嫩的小花儿,不由地令人心生愉悦之感。一阵风吹过,花朵儿便似娇羞的少女般迎风而舞,让人情不自禁地也想随心而舞。我想,即使有再多的烦心事,看到这似少女娇羞面庞般的景致,烦恼也会随之烟消云散了吧。

校园里的每棵树木,都是华师历史的承载者,无论枯枝落叶,还是青翠挺拔,我们仍能从中追溯到历史的足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古树也见证华师一代代学子的成长。我们在树下乘凉,沿行道树漫步;我们可静静仰望,亦能向其倾诉。在晴朗的夏日,在寂静的月夜,在热闹的黄昏,漫步于树木之间,体味那古韵悠长。

愿百木青葱,万古绵长。

作者/通讯员:达洁玉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

校园树族:见证华师历史,继承精神传统

2015-04-17 16:52:45
在春夏秋冬四季信步华师,紫荆、红花羊蹄甲,白玉兰,秋菊,美丽异木棉,挨个开着,校园常年鸟语花香。而这盎然的生机里,少不了那成荫的绿树。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3.jpg.v

落羽杉,最早种于1982年   摄/陈南光

华师石牌、大学城和南海三校区,占地面积3020亩,树木品种繁多。单是石牌校区,便有上百个树木品种。漫步校园,虽然经历岁月洗礼,但大树葱茏茂密,挺拔坚毅,拨动人的心弦。一株株参天大树,守候了校园几个不同年代,它们身上,留有多少岁月的故事啊。

大树家族历史多

华师地处亚热带,常年气候温暖,降水充足,加之地势较为平坦,适于园林植物栽培。据地理科学学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显示,石牌校区年平均温度为21.9℃,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降水量为1610毫米。目前,石牌校区绿地率为43.8%,现有乔灌木植株(丛)共12362株。

校园内最年长的树是白千层,在上世纪40年代种下,位于石牌校区红楼周围。红楼曾是独揽广东军政大权的“南天王”陈济棠的府邸,当年,陈济棠从澳大利亚引进白千层,栽种在红楼周围。白千层树皮多呈薄片状剥落,故得此名。1951年,学校迁址石牌,白千层也由此与学校一同走过了70多年的风雨。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6.jpg.v

白千层,最早种于20世纪40年代    摄/伍伟臻

40年代的树木,更常见于当时果农们种下的果树。西区田径场旁有一棵树,树干直径不过20多厘米,与其他树一起安静生长。光从外表判断,你很难相信它已在此屹立70多个年头。它就是40年代果农们种下的荔枝树,由于生长缓慢,年逾古稀的它依然还是一副年轻模样。

1953年,华南师范学院迁入石牌现址。同年,一株六年生苗木棉种植在一课南楼西边,至今已有68年树龄。在五六十年代,竹架子、木横梁、葵叶小屋顶是学校主要建筑。木棉树依傍在这些茅草棚前,守望着师生学习生活,见证学校变迁。青枝绿叶红花,为校园增添缕缕书香味和南国风情。80年代初,作为广州市花的木棉树,在校园里大范围种植。1983年,一株五年生苗木棉种植在一课南楼的东边,与原先的木棉树相伴。据统计,石牌校区现有木棉64株,主要集中在东区和中区主要的公共绿化带,其中教学区有13株、东区有15株、中区有 14株,其余散布在西区、沁园和图书馆等地。64株木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师生,装点着绿意葱葱的校园。木棉花作为“英雄花”的独特品格,也吸引许多人的赞咏。老校长汪德亮临终前,曾立下遗嘱吩咐家人在他死后把骨灰埋在原师陶园陶行知塑像后面的一棵木棉树下,以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有感于此,地理系教授曾昭璇赋诗一首《木棉颂》:“满树红花遍地栽,耻与牡丹争艳色。不需绿叶报春来,独上穹苍向日开。”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7_1.jpg.v

资料图片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5_1.jpg.v

60多年来,第一课室大楼前的木棉树一直守望着师生学习生活,见证学校变迁   摄/谢善本

1985年,校园树木家族迎来几位漂洋过海的“异乡人”。这些异乡人原产于南美,“外形和红棉极像,只有十五公分那么高”,是原校长潘炯华参加东南亚鱼类交流会时日本专家送给他的纪念礼物。潘炯华回国后,将这些小树苗分别交由校园林中心原主任陈就和生物系鱼类组老师栽种培育。1988年左右,小树苗开始有花稀疏盛开,90年代后越开越灿烂,在师生和市民中引起轰动。他们,便是后来众所周知的美丽异木棉。

据陈就介绍,美丽异木棉属落叶乔木,喜湿润肥沃,生长速度特别快,一年可以长高两米。树干底部膨大如酒瓶,又像人的大肚子,被称为“大腹美丽异木棉”或“酩酊树”。每年9月底10月初始花,一直到春节后才凋谢,花期3至4个月。美丽异木棉花期长,是冬季难得的优良观花树种,每到花开时,满树缤纷,美丽壮观,可谓华师的一大美景,观赏赞叹者不绝。目前,据粗略统计,目前校园里的异木棉共有130株左右,主要分布在高教村附近。此外,由华师培育出来的美丽异木棉也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据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绿谷生物技术开发中心顾问叶庆生介绍,广州市内的火炉山、莲花山、白云机场等地,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云南、南海、广西、福建等省份,都有华师培植的异木棉的影子。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5.jpg.v

美丽异木棉,最早种于1985年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华师还有一种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凤凰木的足迹。据资料显示,三个校区共有135棵凤凰木,但石牌校区数量较少。主要在大学城校区以路树的形式分布,南海校区也略有栽种。石牌校区的凤凰木主要分布在美术学院周围、学校正门口、附小门口、和教工宿舍北区34栋。树龄为5年(10年种5年生)。凤凰木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行道树、园林绿化用树。

华师树木年龄最多也不过七十余载。然而,龙柏、阴香、杨桃、紫薇、窿缘桉、刺桐、木麻黄、龙眼、荔枝、芒果等树如今生机盎然,为校园积淀几分沉静与安谧。像蒲桃、假苹婆、方榄、苏铁、落羽杉、秋枫等七八十年代栽种的树木正勃勃而生,则为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大学城和南海校区所栽培的各类树木,虽说大多是近十年才栽种,树龄较短,且是经人工移植,但棵棵生长旺盛,枝叶繁茂,渐渐成为学生相约读书谈天的好地方。每天清晨,大学城校区砚湖是许多人常来的老地方,他们或安然静坐,或漫步湖边,或放声朗读。以树相依,以湖为伴。在南海校区,大二学生小冯表示,“常在树下一起玩耍、讨论,我们早已把华师的树和草当成一种符号了。”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57.jpg.v

南海校区的树林

校园树木的维护牵动华师人的心

现存的校园树木,多为校园林绿化科成立后规划组织栽种。当时,树木更多的是作为建筑的配套设施来栽种。“一些老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拆迁和新建就被砍伐掉了。”校园林中心主任黄健锋称,后来,在校园建设规划中,学校吸取教训,新建建筑物时尽量避开老树。

校园树木种类繁多,维护工作十分繁重。校园林中心表示,校园老树的大体生存状态良好,中心定期为老树防治病虫害,并及时修建枝桠使之保持美观。一直以来,学校都制定严格的条例,禁止乱砍乱伐、随意采摘果实等行为。此外,保卫处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校园巡逻,切实保护老树。

校园植物的维护也牵动着师生们的心弦。2013年,生命科学学院就曾抓获一名偷取美丽异木棉果实的小偷,并送交公安机关处理。美丽异木棉果实被盗事件并非首次,2011年,校保卫科还抓到两个从肇庆来的小偷。

2013年3月,历时3年多时间的编写,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师陈定如副教授、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黄健锋、生命科学学院林正眉副教授合作主编的科普书籍《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化与景观植物》正式出版,详细介绍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记有主要乔木树种的种植年份,可为校园古树提供真实资料。此外,书籍还记载三个校区自然环境概况、学校园林绿化建设概况、石牌校区各区域植物名单及主要园林植物和起检索参考作用的园林植物名录等内容。

时任副校长钱贤彬在序中写道:“高校园林绿化是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人与自然亲和统一而在科学文化环境氛围的最直接、最完美、最和谐的一种创作。”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4_1.jpg.v

退休教师在树丛下锻炼   摄/王首农

树木不仅是风景,更是精神传承

校园树木不仅在美化、净化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历史遗产,是研究当地人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

在20世纪四十年代,石牌校区这片土地只是一片农田,栽种最多的便是果树。红楼周围的芒果树、西区田径场附近的荔枝、华师附小的龙眼等果树,都是那时果农们种下的。果树的种植,是人曾经在那片地方生活过的印记,记录了校园历史的变迁,一直到今天。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8.jpg.v

孔子像旁的南洋楹   摄/陈观宝

在孔子像旁,两棵高大的南洋楹,是30年前学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那时候我们读书都非常认真,一大早在树下就聚集了不少人,现在想起来那些纯粹的读书岁月还是非常感慨。”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徐颂军回忆道。原来的跑马场、飞机场、风雨操场,如今成为文化广场,只有那几棵老树一直屹立不倒。一代代学子走过,在老树树荫下读书、学习,毕业之后又在别的地方奉献自己。老树见证的是一段青涩的读书时光,也蕴藏着先人对后辈的殷殷希望。

“古树展现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有延续历史的作用。古树记录变迁,人在这里生活过,有过一段历史。”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定如说。

黄健锋指出,作为建筑物的配套设施,校园树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相对其美化作用,校园树木的最大价值,就是它们与建筑一样,承载一种历史厚重感,能让人感受到一所学校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此外,老树也会为校园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大学之大,不在形体,而在精神;不在级别,而在学术;不在人事,而在人师。大师,其实就是一棵精神的大树,可以接通地气,树人成仁。满园大树的大学,在某种意义上看,正体现着大学的历史积淀,继承大学的精神传统。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2.jpg.v

学校大门后,教学楼前的南洋杉,1963年种9年生苗,现存143株   资料图片

作者/通讯员:黄晓琪 王正邦 周佳翰 达洁玉 张晗 关幸敏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

古树今犹在 故事几多回

http://news.scnu.edu.cn/?p=5104

以诗寄情绘老树

“红楼旁边的白千层是上个世纪40年代种的,当时的红楼,还是军阀陈济棠的住所,白千层正是陈济棠居住在此时种植的。”一提起石牌校区的这棵白千层,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师陈定如便侃侃而谈。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化与景观植物》一书主编的他,对于校区内每一个老树的历史,他都了然于心,随口道来。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708.jpg.v

白千层   摄/江文驰

1980年,陈定如来到华师,教授相关植物学科。教学期间,他会拿上小黑板,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室,通过实地考察给学生们讲解树木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深深吸引着学生们,他们经常围成一圈,听陈定如讲课。

退休后,陈定如寄情于诗书,写下许多关于树的诗词,《七绝·木棉》便是其中一首。“巍然矗立生南国,掌叶火花撩半空。傲抗寒霜挺坚骨,暖春报喜是英雄。”诗中将木棉花开时的热烈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另外一首诗,“华盖浓阴冠伞形,垂髯仗柱力图生。隐花育子飞禽闹,独木成林造景精。”赞杨了大榕树的高尚品格。

倚楼红豆寄相思

在第一课室大楼的西南角落,屹立着一棵1964年种植的海红豆树。在1980年来到地理系求学的徐颂军眼里,这颗独特的老树,早已成为当时华师学子的深刻记忆。

据徐颂军回忆,每年到了海红豆结果的日子,学生们一下课便会聚集在海红豆树下休息。红豆自古以来都是情意缠绵的象征,也因为这样,当时班里芳心暗许的女孩们,十分热衷于捡拾晶莹透亮的海红豆果子,保存下来,送给自己心仪的男生。说到这里,徐颂军感慨不已,“要是有当时那个场景的照片就好了”。

20多年过去,已为人师的徐颂军,每年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去参观那颗海红豆树。但现在,海红豆树结出的红豆果实越来越少,昔日树下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学生们一起捡红豆的景象,如今再也看不到了。”徐颂军略带遗憾地说。

亭亭树下映柔情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9.jpg.v

紫荆路  摄/李宁

爱好文史的女生小张,特别喜欢观察紫荆道上的紫荆花,不管是在久等后的盛放,还是花期过后在风中悠悠飘落为校道填上一抹亮色的片片残瓣,都会让她心生喜悦。小张说,许多花都在冬季凋谢,紫荆花却不走寻常路在渐冬时节绽放,等到春天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时,它又默默凋零。看着它,有时会让人不禁沉思人生之道。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44.jpg.v

在南洋楹树下读书的女生   李宁

紫荆是小张的最爱,但孔子像前的南洋楹却是她最深的挂念,那里见证了她许多美好的回忆。第一次和心仪的他相约出来散步,在他的指引下仰头从密树枝缝中窥到别样的星空,在一次次大树下的交流中加深彼此的默契。

http://news.scnu.edu.cn/media/image/2015/04/201504171651.jpg.v

文化广场前的美丽异木棉   摄/陈南光

教信学院的麦子每次路过文化广场前的美丽异木棉时,都会下意识停下来仰望片刻。她和他相识在大一的社团里,两人常在晚上开完例会后,相约在文化广场的座椅上,对着秀色照人的美丽异木棉树,聊着最近的事情。麦子容易负能量堆积,男孩总是能耐心地开解她。后来,美丽异木棉就成为两人口中的“老地方”,分享彼此心情的“树洞”。

有一次,麦子家里突发变故。为了安慰心情持续低迷的她,在美丽异木棉下,男孩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直到那时麦子才得知,男孩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然而,他却一直悉心照顾着母亲,并始终保持着乐观阳光的生活态度。春季的黄昏,落英缤纷,男孩那温暖如阳光般的笑容深深地印刻在她的心里。

校园里的棵棵老树,不仅见证了少男少女的美丽回忆,也陪伴着陶醉于书海的学子们,在夏天为他们撑一把“绿伞”,送一片阴凉。在历史文化学院的小陈看来,捧一本好书,倚靠着坚实的树干,在泥土的芬芳、树叶的清香里细细品读,也是一件相当醉人的事情。

作者/通讯员:黄晓琪 张丹 游彩英 观芝伊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

相关知识

那一棵棵可静静仰望的大树(华南师大校园古树组文,兼忆)
古树、大树、名贵花木
甘肃:营养不良 平凉城区百余棵大树输液
小学生保护古树征文400字.docx
天上有棵爱情树
花椒树一亩栽多少棵,青海海北花椒树
保护古树征文5篇
棵的意思,棵的解释,棵的拼音,棵的部首,棵的笔顺
专题:探寻最美古树 守护绿色乡愁——“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
福建晋江造“大树微景观” 创新古树保护传承

网址: 那一棵棵可静静仰望的大树(华南师大校园古树组文,兼忆)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77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大肚子弥勒异木棉,你好意思说和美
下一篇: 开满花的木棉树图片素材下载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