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闽北日报】头版头条:恣意地生长 自由地开花

【闽北日报】头版头条:恣意地生长 自由地开花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27 02:29

  来源:《闽北日报》,2020年4月26日,头版头条

  

--聚焦高质量 奋力开创新南平建设新局面--

  生产一朵百合花,种球成本得占六七成。延平为全国第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其所用种球,长期依赖进口。科研攻关20余载,这一技术瓶颈被突破,意味着延平百合终于可以——恣意地生长 自由地开花

  

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在南平市延欣园艺科技公司开展百合种球繁育研究。 (资料图片)

延平区是全国第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全区种植面积近1.2万亩,去年产值约6.3亿元。

和国内其他产区一样,延平鲜切花生产所用种球,长期依赖进口,每年从荷兰、新西兰、智利等花卉大国采购2000多万粒商品球。

生产一朵百合花,种球成本得占六七成。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国内百合花从业者缺乏话语权。打破垄断,解除束缚,实现种球国产化,他们梦寐以求。

历经20余载科研攻关,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突破技术瓶颈,成功构建种球三级繁育体系。如今,这一技术成果正通过产研合作,在延平进行产业化实践。

首批30万粒自繁种球即将投放市场

4月下旬,延平百合产季渐入尾声。

花农卢远祥一边忙着打包装运百合鲜切花,一边忙着对接种球商,预订新一批百合商品球,为9月播种做准备。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种球市场终于有了国货身影:南平市延欣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将向市场投放首批30万粒自主繁育的百合商品球。值得一说的是,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黄永旺,另一身份是国产化百合种球繁育生产基地负责人。

“国产种球能比荷兰球省不少钱。”45岁的卢远祥种了17年百合花,拥有70亩花田。多年来,他始终抱怨种球成本过高。延平主栽索邦、西伯利亚、曼尼莎等香水百合品种,但无法自主繁育种球,完全依赖进口。从荷兰买一粒商品种球,要花3至4元,占总成本的60%以上。“按每亩播种1万粒计算,70亩花田如果都使用国产种球,能省下几十万元。”

“自繁种球成本可控制在每粒1.5元以下,意味着种球成本可降低50%,总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有效利润提高30%以上,出产的鲜切花将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方少忠说,百合种球国产化后,国内生产者可通过种球错峰上市,自主调控茬口,避免了以往国外种球短时间集中供应的弊端。

在鲜切花市场低迷的年份,居高不下的种球进口成本便成了难以承受之重。受疫情影响,今年百合鲜切花市场遭遇滑铁卢。春节至2月底,本是百合花消费旺季。其间,延平出产1200万多枝鲜切花,占据全年产量近三分之一,最终只卖出200万枝。随着疫情防控向好,百合销路有所好转,但收购价仍在低位徘徊。一扎10枝鲜切花,普遍收购价为30多元,仅够覆盖种球成本。

“种球高度依赖进口,不仅增加成本,更导致百合鲜切花产业受制于人,风险不可控。”延平区林业局花卉办副主任陈文靖对2012年的那场“跌价风暴”记忆犹新。当时,百合种球短时间集中上市,进口价甚至跌破1元。低价诱惑下,花农纷纷加大采购量,大幅度扩种。最终,市场供大于求,鲜切花价格跌入谷底。类似极端情况,时有发生。

三级繁育体系打破进口依赖

早在2005年,方少忠领衔的课题组就利用进口籽球,在延平区茫荡山成功复壮出商品球,大大降低了种球进口成本。

据介绍,籽球又称公斤球,指的是围径6至9厘米的小种球,复壮成合规格的商品球后,便可用于鲜切花生产。百合属于温带耐寒花卉,种球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春化处理,才能打破休眠,发育成长。

但很快,荷兰等国便设立贸易壁垒,停止向中国出口百合籽球。这时,方少忠开始意识到,籽球才是繁育百合种球的核心所在。要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首先要破解籽球创制技术。

方少忠团队又经历十余年科研攻关,最终成功研发出百合籽球培育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发展为“小鳞茎—籽球—商品球”三级繁育体系。

“母本经过剥片、消毒等处理后,扦插入专用基质中。”课题组科研人员杨成龙说,以延平最主流品种索邦为例,一粒球大约可剥出20个鳞片。基质则以草炭、珍珠岩、牛粪、锯末等为原料,并严格控制成分配比、水分含量、pH值等指标。

扦插完成后,基质盘进入诱导库,接受一年的低温春化与诱导处理。通过精准控制温度区间、低温处理时长与频率,鳞片逐渐膨胀、生根,长成小鳞茎。一个鳞片可以生成2至3粒小鳞茎。

一年后,这些小鳞茎就可以离开诱导车间,转场至温室大棚,经过半年的精心抚育后,方能长成围径6厘米以上的籽球。但籽球还不能作为开花球销售,必须经复壮后成为商品球。

“籽球收储后,重新回到诱导库,再度经历数个月低温春化处理,最后出库下地种植,经过一季栽培后,长成商品球。”方少忠说,到了初夏时节,这些商品球便可采收,而后进入冷库贮存。花农则于每年夏末秋播种商品球,来年春节至5月,是延平百合花开的季节。

如此,生产一粒百合商品球,需要近三年时间。十数年间,方少忠团队开发出诱导配方、低温春化、热激渗调等10多项适配技术与专利,最终构建起稳定的百合种球繁育体系。“我们在行业内首次定义了种球活力,建立了种球活力评价指数,通过调控种球活力,提高种球抽薹率。”方少忠说。

种球国产化未来可期

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少忠团队探索产研合作新路径。

去年,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延平区属国企福建成功山水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产化百合种球繁育生产基地,并落户延平区大横镇大横科技园区。

“我们建立了全国首家百合鳞茎工厂化生产车间,同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规模化的百合种球复壮基地,全面推广国产化优质种球。”基地负责人黄永旺说,他们的“小目标”是推广国产化种球3000万粒以上,实现省内百合鲜切花产业种球自给,“预计每年可为我省百合种植户新增利润1亿元、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更远大的目标,则是辐射整个华东球根花卉产区。

方少忠的愿景还不止于此。在他看来,突破种球繁育技术,仅仅是国产化的一个方面。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百合新品种,是大势所趋。

据课题组研究人员张洁介绍,中国广大山区分布着大量百合原生品种,具有选育新品种的天然优势。19世纪,正是中国野生百合原种——岷江百合与欧洲原生百合进行杂交育种,才拯救了饱受病毒侵害的欧洲百合产业。数据显示,全国原产百合品种43种,延平区茫荡山就分布26种。

眼下,省农科院的研究团队,正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百合品种进行适应性改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本土自然环境的新品种。在做强鲜切花产业之余,方少忠还计划在延平区引入食用药用百合新品种,改变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

黄永旺认为,百合产业要真正做到不仰人鼻息,还要进一步完善病毒检测、采收处理、冷链运输、机械化作业、作业标准等产业配套。

(生物所 郑熙)

 

相关知识

闽北山区百合花产业发展动态分析
闽北大棚绣球花上市
浙南闽北是我国四大黄栀子产区之一……
小说恣意花丛
闽北花猪详细介绍:特点 历史
野蛮恣意的花语有何寓意?
姬松茸鸭腿汤(经典特色闽北药膳)
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示范推广
闽北交通公路水毁严重 建瓯建阳成水中孤岛
陈郁榕:福建乌龙茶品种之闽北篇

网址: 【闽北日报】头版头条:恣意地生长 自由地开花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692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打破进口依赖!福建百合有望实现“
下一篇: 百合药材种植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