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百合花》留白艺术赏析
作者说
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小故事,以细腻的情感、清新的笔调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我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并被选入统编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册。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留白艺术,为读者营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也让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对此进行赏析。

《百合花》的情节简单且紧凑,有很多感人的细节描写。作者在关键处巧妙留白,使故事充满张力和悬念。
小说主要讲了“我”到包扎所后,和通讯员一起向老百姓借被子的事。一开始,两人分头行动,“我”很快借到了被子,但通讯员两手空空,还和人闹了不愉快。因为叙事视角的限制,通讯员借被子的过程被省略了,他如何和新媳妇交流、如何受到冷遇等情节,作者并未写出。此处的省略既符合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限制,又避免和之后两人一起找新媳妇借被子的情节雷同,还给读者留下合理想象的空间,更为小说结尾新媳妇主动献出被子的行为埋下了伏笔。这“一举多得”的处理,使整个故事的节奏呈现出张弛有度的美感,同时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通讯员受重伤后被送到包扎所的情节,是小说的高潮。作者在这里也使用了留白手法。小说对通讯员受伤的场景并没有直接描写,只通过担架员的话透露出一些简单情况:“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短短几句,让读者不自觉地想象当时的情景。这种想象所带来的冲击,和具体的描述一样能触动人心。情节的留白没有让读者直面残酷血腥的战争场景,却更能引发其内心深处对于战争残酷和生命消逝的沉痛感受。
小说结尾处,新媳妇将百合花被子盖在通讯员的遗体上,故事停留在这充满温情与悲壮的瞬间。作者没有细写周围人对此的反应,也没有对故事的后续发展再作交代。这种开放式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思考空间,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百合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留白艺术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精妙运用。
通讯员是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进行刻画,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节和片段呈现人物特点。比如,在“我”和通讯员一起去包扎所的路上,作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简单描述了通讯员的衣着外表,勾勒出一个年轻、朴实的战士形象。但关于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只交代他在家时以帮人拖毛竹为生,大军北撤时跟来,点到为止,不作具体介绍。也许作者有意让读者通过想象自行填补这些空白,无形中参与对人物的塑造。
新媳妇同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小说前半部分,对于通讯员借被子的请求,新媳妇并不情愿,两人闹了不愉快;“我”和通讯员一起上门后,她借出了被子,对通讯员虽不再埋怨,但充满嗔怪;在包扎所看到为了保护战友而牺牲的通讯员时,新媳妇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然而作者并没有详细描述她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是通过她的行动,如“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等,让读者体会人物内心的波澜。对于新媳妇本来的生活,作者也未提及,这种留白让新媳妇的形象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想象她的内心世界,思考她对通讯员态度的转变究竟源于何处。这让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富有层次感。
“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既讲述故事,又参与故事,读者通过“我”的视角观察通讯员和新媳妇,感受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美好。但对“我”的身份背景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作者都进行了留白处理,着墨不多。这让“我”对于读者而言,成为一个既亲切又神秘的存在,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也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探索的空间。


《百合花》一文在情感表达上含蓄内敛,充满留白。小说中,作者几乎没有直接描写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交流,读者只能通过两人之间的一些细微动作和表情揣摩其心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情感变化主要通过语言和动作体现出来,真挚动人,让读者对人性的美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作者并没有通过“我”之口明确描述这种情感,由此激发读者强烈的探究兴趣,相关讨论层出不穷。
小说对于战争中军民情感的抒写也十分含蓄。战士们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浴血奋战,人民则全力支持和拥护这场正义的战争。这种积极的情感并不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诸多细节让读者去感受和体会。比如,“我”在包扎所遇到的乡干部,“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大段描写中没有一句人物语言,只有一连串动作,但能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生活的艰苦以及百姓对革命军队的无私支持。这种情感表达的留白,反而使得人物情感更加真挚动人,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
此外,小说重要意象百合花的意义也通过留白的方式呈现。百合花在小说中多次出现,但作者并未明确解释它的象征意义,而是留给读者去解读。它可以象征和平、美好的未来,可以象征人与人之间纯洁的情感,还可以象征战争年代的军民深情……留白手法的使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也使主题的表达更加多元且深刻。
总之,《百合花》中的留白手法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更体现了其对人性、生命和战争的深刻思考,产生以“无”胜“有”、以“虚”衬“实”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5年3月26日文章《〈百合花〉留白艺术赏析》;作者:安徽省怀远第三中学/张飞;)(文字编辑:过超;微信编辑:贺庆;校对:晋力)相关知识
白百合花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寓意(用花语解读白百合的深刻内涵)
女性视角下的叙事特点、细节复现与叙事空白——茹志鹃《百合花》个性化叙事艺术研究
2024年课堂教学新视角:《百合花》教案.pptx
《雨巷》文本解读
“情节”视域下的《百合花》教学
百合花(百合花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解读)
战土之上,百合花开,——《百合花》公开课展示
百合花赏析(三篇)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的介绍
论茹志鹃《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网址: 文本解读|《百合花》留白艺术赏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05564.html
上一篇: 四月的韵律:探寻《鲜花圆舞曲》的 |
下一篇: 冯唐新作《作为花我从来没败过》: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