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三百零九、身疼痛

三百零九、身疼痛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12 03:50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身疼痛

【辩证诊断】

1、(1表证身痛,痛如绳缚也;

2里证身痛,痛如被杖也,寒邪客于人,则身痛。痛如被杖,寒之极甚者也。

2、半夜痛,痛在血分,证有淤血故用活血化淤药。

3脉浮数、发热恶寒:

1风寒:数为阳虚,头项痛、身痛、骨节痛、腰脊痛;呕逆。

2痈疡:数为实热,痛为一处;饮食如常。

4身疼痛

1伤寒身疼无止时。

2)风湿相搏而痛,多在日晡时发。若更值阴雨,疼痛更甚,不必在日晡时也。阴雨不止,疼痛亦不止。

【辩证治则】

1、湿家中风:身疼,一般风湿有表证的用,桂枝附子汤;没表证的用术附汤,大便坚、小便利,乃中焦湿;发体内脓疮;极度眩晕不能睁眼,头重如裹,都是术附汤。

2、(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维痛症,桂枝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3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4上身不痛,只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3一般性的风湿,有表证的用桂枝附子汤,没表证的用术附汤。也可以两个合并用,效果都非常好。

4凡身体一部分疼痛,皆荣卫不调血痹所致。惟胸骨疼痛,痛至不欲直立,此肾阳不充,难以上交于胸。诸药不治,惟五味吞服三五十粒,以补肾特效。

5大便坚,但是还有大便,只是不太容易,与便秘不同,多为中焦湿。如有身烦痛,术附汤。临床上这种情况多为大便要等很久才出来,但是并不是干结,也可能是两、三天一次大便,有大便时并不像便秘一样困难。同时必有其它身湿的症状。

6人有一身上下,由背至腰膝两胫,无不作痛,饮食知味,然不能起床,即起床席,而痛不可耐,仍复睡卧,必须捶敲按摩,否则其痛走来走去,在骨节空隙之处作楚,而不可忍,人以为此症乃痛风也。然痛风之症,多感于风湿,而风湿之感,多入于骨髓。风湿入于经络则易去,风湿入于骨髓则难祛,以骨髓属肾,肾可补而不可泻,祛风湿则伤肾,肾伤则邪欺正弱,将深居久住,而不肯遽出矣。虽然肾不可泻,而胃与大肠未尝不可泻也。泻胃与大肠之风湿,而肾之风湿自去。盖胃为肾之关,而大肠为肾之户也。〔批〕肾不可泻,泻胃与大肠,非泻肾也,而胜于泻肾。以肾之真气不损,而肾之邪气已出也。

1方用并祛丹:

黄芪 一两 白术 五钱 茯苓 五钱 甘菊花 三钱 炙甘草 一钱 羌活 五分 防风 五分 水煎服。

一剂而痛减,二剂而痛除,三剂而痛全愈矣。愈后,用八味肾气丸调理,永无再犯之患。论理,不治肾而治胃与大肠之风湿,去风宜用干葛也,去湿宜用猪苓也。有风有湿,必化为火,去火亦宜用石膏、知母也。然邪在骨髓,必须用气分之剂提出,在气分,使微寒之品与轻散之味以和解之,则邪易于速化。然后用补肾之药,补其肾中之水火,真水足而邪水不敢再入,真火足而邪火不能再侵也。

2此症亦可用芪术两活汤。

人参、肉桂 各三钱 白术、黄芪 各一两 茯苓 五钱 甘草 一钱 羌活、独活 各五分 水煎服。四剂愈。

7、人有遍身疼痛,至腰以下不痛者,人亦以为痛风也,谁知乃火郁于上中二焦,不能散而成者也。若作风湿治之,全不能效,然而仅治其火,亦正徒然。盖火生于郁,则肝胆之气不宣,木必下克脾胃之土,而土气不升,则火亦难发,以致气血耗损,不能灌注于经络而作痛矣。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批〕风湿必在下部,今上身非风湿明矣。是极,治法宜如此。

1柴胡 二钱 白芍 五钱 当归 一两 甘草 -钱 炒栀子 三钱 陈皮 一钱 茯苓 三钱 白术 二钱 羌活 一钱 水煎服。

一剂而痛如失矣,消遥散专解肝胆之郁,栀子尤善于解郁中之火,肝胆之火既盛,则胆中之汁必干,肝中之血必燥,多加当归、芍药,更于平肝平胆之内而济之滋胆滋肝之味也。血足而气自流通,复加羌活以疏经络,自然火散而痛除耳。

2此症亦可用和肝消火散。

柴胡、栀子、丹皮、苍术、天花粉 各二钱 白芍 五钱 茯苓、生地 各三钱 陈皮 五分 川芎 一钱 水煎服。四剂全愈。

8人有遍身生块而痛者,此虽是痛风,然因湿气不入脏腑而外走经络、皮肤,以生此块,乃湿痰结成者也。消痰于肠胃之内者易为力,而消痰于经络皮肤者难为功。虽然经络、皮肤固难治,而肠胃可易治也,吾治其肠胃而经络、皮肤之痛块自消。〔批〕内消胜外消也。

1方用消块止痛丹:

人参 三钱 黄芪 五钱 防风 一钱 半夏 三钱 羌活 一钱 白术 三钱 桂枝 五分 茯苓 五钱 薏仁 五钱 水煎服。

二剂而痛轻,四剂而痛止,十剂而块消,二十剂而块尽消也。夫块结不散,正气虚也。气虚则痰结,吾用人参、芪,术以补其气,而痰之势衰矣。况益之茯苓、薏仁以利湿,半夏以消痰,防风、羌活以去风,桂枝以逐邪,则痰之党羽既孤,而不能留其块垒矣。徜徒治经络皮肤,反耗损肠胃之气,而气不能行于经络、皮肤,则块且益大,何以消之哉。

2此症用防芪分湿汤甚效。

黄芪、白术、茯苓 各五钱 薏仁 五钱 防风、柴胡、天花粉 各一钱 桂枝 三分 麻黄 五分 水煎服。四剂愈。

9、人有遍身痛疼,殆不可忍,然有时止而不疼,人以为风湿相搏,谁知是气血亏损,凝滞而不通乎。夫风寒束于肌骨,雨湿入于肢节,皆能作痛,然其痛必一定不迁,非时而痛、时而不痛也。惟气血既虚,不能流行于肢节肌骨之中.每视盛衰以分轻重,气到之时则痛轻,气散之后则痛重,血聚之时则痛轻,血滞之时则痛重也。倘认作风寒雨湿之邪,而用祛除扫荡之药,则气血愈虚,而疼痛更甚。治法必大补其气血,而佐以温热之味,则正旺而邪不敢侵,不必止痛而痛自止也。〔批〕荣血行而痛止,气血滞而痛作,萌是虚症,极说得是。

1方用忘痛汤:

当归 一两 黄芪 二两 肉桂 二钱 延胡索 一钱 天花粉 三钱 秦艽 一钱 水煎服。

一剂必出大汗,听其自干,一服即愈,二服不再发。此方即补血汤之变方也。补血汤名为补血,实气血双补之神剂,今益以肉桂之祛寒,延胡索之活血化气,天花粉之消痰去湿,秦艽之散风,即有外邪,无不兼治,何痛之不愈乎。

2此症用化凝汤亦妙。

当归 五钱 黄芪 一两 肉桂 五分 茯苓 五钱 柴胡、甘草、羌活、半夏 各一钱 水煎服。四剂愈。

10、霍乱的吐泻停止后,如果还有一些身痛的表证,还是桂枝汤。

11、湿很重的时候,比如身重、身疼痛、关节疼痛不能翻身等,不要用白芍,因为白芍是阴,不利除湿。

12、山茱萸可以治疗肝虚引起的肢体疼痛。

13、里寒的身疼痛,四逆汤。

14、(1头疼,加川穹一钱;

2目痛,加疾藜一钱,甘菊花一钱;

3鼻塞,加苏叶一钱;

4喉痛,加桔梗二钱;

5肩背痛,加枳壳二钱;

6两手痛,加桂枝一钱∶

7两胁痛,倍加柴胡、白芍;

8胸痛,加枳壳一钱;

9腹痛手不可按者,加大黄二钱;

10腹痛手按之不痛者,加肉桂一钱。

15傅青主:“手痛足痛,心腹痛,一身众处皆痛,将何以治?治肝为主。肝气一舒,诸痛自愈。”并以消遥散变方为治,其方为:“当归6、白芍15、柴胡3、茯苓15、苍术6、甘草3、苡仁15、栀子3、陈皮3”。然有效有不效,诸痛不尽属火,风、寒、湿、淤皆令人痛。两胁痛,亦不尽属肝。肝气从左升发,其气一郁,欲升不得,故痛发于左,亦有窜及右胁时,但始发于左,盖无疑问。肺主气,从右肃降。其气滞郁则欲降不能,故右胁痛。必兼见胸中滞闷。以柴胡疏肝散加瓜蒌枳壳白芥子之属,舒肝之郁,通肺之滞,便各不相犯,生克制化复常,则两病皆愈。

16、周身肌肤痛重,是湿邪为患。湿性重浊,今湿留肌肤则重;湿邪阻塞气机则痛。症见周身痛重,伴有发热、无汗、脉浮数者,可用越婢加术汤治疗。

17、虚寒疼痛脉沉,全身骨节疼痛的时候用附子汤。疼痛是因为寒湿。如果是脉浮紧,就是麻黄汤。

【辩证比较】

1下焦虚寒如果是在肾脏里面的话就会全身都痛,这时是附子汤证。下焦寒盛发生在肠胃里面就会雷呜,肚子咕嚕咕嚕叫个没停的肠鸣,水在肠子里面流动的声音,站在病人旁边就听到了,附子粳米汤。

2麻杏薏甘汤和麻黄加术汤比较:

1麻黄加术汤就是痛,皮肤表痛,湿在皮肤表皮之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痒。服后微微出汗;

2麻杏薏甘汤痛是在关节中,特别是皮肤表面上黑黑的。皮肤特别干燥又兼有风湿关节痛时,就是麻杏薏甘汤证了。不痒,是疣。湿在表皮的第二层的地万。服后湿从小便排。

3麻杏薏甘汤用在随天气变化的情况,只要一遇到阴天,关节就开始酸了,就是麻杏薏甘汤了。

薏苡仁与白术,入脾脏:

1薏苡仁仁剂一定可以通利大便,可以让湿往下焦走。薏苡仁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收表湿,治疗皮表太湿所引起的皮肤病。像有的小孩子皮肤化脓,长了很多疮在上面。疮生出来后就产生很多脓水,此时我们就可以加薏仁进去,因为薏仁能够收敛表湿。所以皮肤科的药我们常常用薏仁,还有连翘。

2白术强脾。

3(汗后,)脉微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身疼、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4、风湿相搏:

(1)甘草附子汤:

A、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B、腹部脐上动气强、呼吸喘促、心下苦闷、按之腹软无力,外证骨节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恶风或恶寒、身微肿者,此甘草附子汤证也。

(2)桂枝附子汤:

A、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B、若似甘草附子汤证而无短气冲逆急迫之状,身休疼烦不可转侧,其腹软似四逆之腹状,乃桂枝附子汤证也。

(3)术附汤:

A、白术 四两 附子三枚(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

B、小便自利,因气不上冲,故去桂枝加术附,大便坚。自利,谓其非因药力而利,且尿量多于常人。故不唯下焦有寒,且有水气。更加术以逐水,故此方当用于水病虚寒之证。

5身重:

1四肢沉重疼痛,少阴真武汤证,

2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此“重”,并非里水所致之重,乃邪伏肌表,未发散。大青龙汤发越肌表水邪。

6、风湿痹证方治表

头中寒痛

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寒而烦

补瓜蒂散(仅瓜蒂一味)

无汗风湿痹

身烦痛寒热无汗

麻黄加术汤

日晡发热风湿痹

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一身疼无汗日晡热剧

麻杏薏甘汤

有汗风湿痹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寒

防己黄芪汤

脉虚涩风湿痹

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转侧脉浮虚涩;

风湿相搏大便坚小便自利

桂枝加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方

微肿风湿痹

骨节疼烦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溲涩身微肿

甘草附子汤

风湿痹死候

误下或大下后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或下利不止

不治

7、(1甘草附子汤:疼痛,急性关节风湿病、疼痛剧烈;急慢性关节炎、神经痛、骨髓骨膜炎、腰痛、肌痛等

2桂枝附子汤:疼痛,身体烦疼,不能自动。

3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关节肿痛,消瘦,气上冲甚,脉实。

4芍药甘草附子汤:疼痛,四肢可屈伸,无热上冲。

5桂枝加附子汤:疼痛,软组织痛。

8、(1)肌肉痛,桂枝汤加减,可以加单味玉竹,肌纤维痛一下就好了。

(2)一身肌肉疼痛,发热,黄昏加重,麻杏薏甘汤。

(3)一到阴天肌肉就酸痛,也是麻杏薏甘汤。

(4)肌纤维痛,不能转身,术附汤。

【辩证针灸】

1太冲和合谷是四关。同时针就是开四关,用于全身痛(气血不和),真正痛点就出来了。左侧为血右侧是气,男女都一样。合谷主气,太冲主血。太冲合谷同时下针,气血兼顾。

【经典回顾】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

5、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6、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7、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8、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9、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11、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2、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3、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14、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也。

15、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其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16、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17、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18、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19、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坚,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0、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21、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22、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23、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24、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25、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麻黄汤。

相关知识

健完身吃什么水果最好
身上起包很痒里面有水
掌心疼痛
手掌心疼痛
驱寒暖身的食物有哪些
青春疼痛文学是什么意思 青春疼痛文学特点
手掌疼痛是怎么回事 手掌疼痛与这些原因密切相关
腰部慢性疼痛?这些康复锻炼方法可以缓解疼痛!
芳香疗法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doc
女性身体疼痛是妇科疾病吗?女性得妇科病常常有这些征兆

网址: 三百零九、身疼痛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432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臭牡丹的作用与功效
下一篇: 慢性胃炎,哪些中成药比较靠谱?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