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房梁上的馍篮儿
干嘛要把放馍的篮子吊在房梁上呢?提起这件事不少人纳闷。纳闷的人是没有经历过那年、那月的生活艰难,更不相信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会为‘吃’发愁!
用官方语言讲,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客观讲,也确实遭遇到三年自然灾害。野菜、树叶50后的人没少吃。
粮食定量供应,粗粮多、细粮少,粮不够菜來湊。最后红薯也按粮食指标供应了,我们在粮店买粮,清晨5、6点推着小儿车排队买红薯。
家里蒸的馍是白面和黄面或白面和红薯面掺和的杂面馒头。那时候7、8岁,跑出去玩一圈饿了,跑回家抓一个馍边啃边跑出去了。家里孩子多的,不等吃饭时,篮子里的馍就下去一半了。家长们不约而同想到一个办法,把馍蓝子高挂,让孩子够不着。
我家当时在涧西8号街坊的平房住,房子的顶棚是芦苇席的,铁丝穿过苇席绑在房梁上,下面握个勾专门吊馍蓝子。一般的凳子够不着,家里又没有梯子,不能偷吃馍了。那时候家里哪有零食?除了馍,没有可嚼的东西了。
大概是58年的时候吧,统一建大食堂,家里不允许自己做饭。由于定量少,人们吃不饱。一次,父母上班在单位吃饭,五岁的我自己到大食堂买饭,熬粥是用一口特大的锅,我排到跟前,稀饭卖完了。卖饭的一离地儿,没买到稀饭的人们蜂拥而至围着大锅脑袋扎进去用自己的小饭勺刮锅底的饭渣。我被挤了出去。
一次,大食堂吃带鱼,鱼刺吐在饭桌上。一个70多岁的老头,用一个豁着口的碗把别人吐的鱼刺盛起来,回家途中路过老头的住所,看到他用三块砖支着黑黢黢的饭盒,里面有鱼刺和野菜,能闻到一点儿鱼腥味。估计煮好后,再把鱼刺捞出来,野菜汤就有味道了。吃不饱的人们为了果腹,想尽了一切办法。
涧河北边的白菜地里,社员把白菜砍了,地里留下了白菜根,街坊的居民们争先恐后去挖白菜根,回来把外面的硬皮削掉,把白菜疙瘩切碎撒点黄面熬菜粥喝。这时候大部分人家偷偷支起了简易锅灶,想办法自己做点儿吃的,让孩子们不饿。
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四年,中央发现了问题就叫停了。
那时候小孩兜里哪有钱呢,用老太太梳头塞在墙缝里的头发换糖人也是令其他小朋友眼馋的事。
‘梆梆’铜锣声一响,刻间小孩就围成一圈。有小孩把家里的铜锁拿来换糖人的,还有的把家里的铝锅砸扁换糖人的,结局当然是吃了糖人挨了一顿揍。
‘白糖冰糕三分、五分’多么熟悉的声音啊!那时候能吃上一根冰糕可是一件抿嘴乐的事儿。文革时期大中小学停课闹革命,大学生、中学生跑出去‘大串联’了,我们小学生尽管毕业了也呆在家里,不是观看‘武斗’就是去撕大字报,街上用芦苇席扎的宣传栏专供贴大字报用的,你上午刚贴上,浆糊还没有干,下午他又贴上去了,日复一日,厚厚的一层,小孩撕下来一块儿用粗铁丝一穿,拿到废品公司一过秤开了票就可以到会计房领钱了。那时候收破烂的可是公家的,碎玻璃、烂骨头、牙膏皮都收。
那时候不上学,在家几个小伙伴结群就干这事儿了。攻打‘816’大楼,围攻俱乐部,6号、7号街坊尖顶楼房失火,余均在现场观看。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虽然国家遭遇大难,作为小孩却很兴奋,一天到晚就是玩儿。自制玩具,推铁环,做弹弓,做陀螺,得心应手。想打乒乓球了,跑到五中找到乒乓球室,踹开窗户,里面乒乓球桌、乒乓球拍包括乒乓球应有尽有,那叫一个爽啊。
不上学了,自然就没有作业了。不像现在的孩子,放了学就写作业,自己没有一点儿时间玩儿。家长们个个期盼孩子长大成凤成龙。
小时候一年最高兴的日子是过年。
过年,最期盼的事情有两件:一,换上一身新衣服;二,能有一挂百头小鞭炮。一百头的小鞭炮那时才两毛钱,可是家长不会主动给你买的,不哭不闹,看人家放炮。连哭带闹有了一挂鞭炮,根本不舍得‘劈哩叭啦’瞬间放完。拆成零的,装在口袋里,一会儿‘啪’放一个乐一乐。一百头的小鞭,能玩三天,有耐性的玩一个礼拜没问题。别人放鞭跑去捡,找到没捻不响的收集起来玩呲花儿。
困难时期说起吃,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大概五六岁时一次在火车站广场,我妈给我买了一个烧饼,我刚吃两口,一个人突然把我的烧饼抢走就跑。我妈追上去夺烧饼,那个人‘呸呸’朝烧饼上吐几口吐沫,让你没发儿要了,我妈气的照他脸上扇了两巴掌,可那人不急不恼,只要烧饼不要走就行。我妈走后,那人拿着烧饼狼吞虎咽吃起烧饼来了。那人可不是乞丐,穿的衣服干干净净。人饿啊,为了生存,顾不得脸面了。
说起吃,还有一件事令我难忘。豌豆糕,绿黄色的,里面掺有柿饼。卖家切成小三角,用一根竹签子插着。十岁前没吃过。两毛钱就能买一块儿,可是在当时两毛钱在家长眼里属‘大额’,岂能让你挥霍吃零食。记得十二三岁㧟着篮子去8号菜站、李家村菜站买菜,家长才给两毛钱,挤得鞋都快掉了能买一篮子菠菜,两毛钱能买一脸盆西红柿。
天赐良机。一天,我和一个小伙伴出去玩,在华山路口捡到五毛钱,犹豫再三,打破‘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道德底线,四毛钱买了两块儿豌豆糕,我们俩那叫一个乐,一小口、一小口的不叫吃,叫‘添’,足足一个小时才‘添’完。第二天,把剩下的一毛钱交给老师了,还受到老师的表扬。
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小时候期盼的‘好’东西,现在不屑一顾了。小时候能吃一块儿水果糖,糖含在嘴里,笑露在脸上,大白兔奶糖更是家里有钱还得上海有亲戚的人才能享用到的。如今,过年不再买糖了,买了没人吃,放久了有哈喇味了。不是糖不甜了,是人变了,人的欲望越来越大了。
现在,没有馍篮儿了,也不用高高挂起来了。小孩子饿了,你掰块馍给她,她撇着嘴:我要‘提拉米苏’。带小孙女,她的剩饭剩菜包括吃了一半儿的水果不吃了,她爹妈认为不卫生要扔掉,我接过来不动声色地随口吃掉了。因为我抹不去那高挂在房梁上的馍篮在脑子里的记忆,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的痕迹太深了,让我们面对奢华的生活竟然没有了贪婪……
相关知识
经典游戏之编花篮儿
花馍
蒸花馍~枣花馍
那山梁上的洋槐花
馍文化
安装新风系统或中央空调需要在梁上打孔,有什么法律规定吗?
婚礼上的花馍
舌尖上的金丝峡——秋(十)红薯油馍
花架梁上如何安装吊篮
陕西花馍
网址: 挂在房梁上的馍篮儿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15903.html
上一篇: 用毕业花束拍出质感校园大片:毕业 |
下一篇: 六年级劳动下册教案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