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32岁女子上“黑救护车”死亡,家属控诉:服务区停半小时吃饭,车上氧气都不够

32岁女子上“黑救护车”死亡,家属控诉:服务区停半小时吃饭,车上氧气都不够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4 09:16

如果不是一次错误的用药,和一次草率的转院,32岁的刘丽丽本不该那么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是一名风湿免疫病人,4年前在吉大一院治过病,当时就记录了她对头孢类药物过敏。可就在2020年,她因为多发性肌炎再次住院时,那段“过敏史”像是被当成了废纸。


医生给她注射了头孢吡肟——她明确过敏的药物。

几个小时后,她就开始头痛、呕吐、出冷汗……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随后,医院决定转院到北京协和医院。

正常情况下,这条路虽然不近,但也应该是慎重安排、严密监护的。

但谁能想到,这辆挂着“吉大一院”标识的救护车,会是导致悲剧的另一根稻草。

家属回忆,救护车上的医生他们从没见过,也没有任何相关资质;车上装备简陋得吓人,氧气都供应不稳定,甚至连基本的监护设备都没有。


转院途中,车竟然在高速服务区停了半个多小时,只是为了工作人员吃饭。没有人把这场“转运”当做生命赌注。


当晚11点多,车开到北京通州,刘丽丽在车上就已经没了呼吸。

后来才知道,所谓“救护车”,其实来自一个叫“仁康急救站”的公司——一家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具备急救能力的机构。


救护车公司:我们只是租车,不承担医疗责任

使刘丽丽一家更加愤怒的是,这辆挂着“吉大一院”急救标识的车,并不是医院派出的,而是该医院没有明文阻止的情况下,让仁康急救站承接转运业务并停留在院区范围内开展活动。

家属事后才知道,救护车本身没有正规急救资质,车上所谓“医生”也只是临时雇来的,没有执业许可、不具备接诊危重病人的能力。




更不幸的是,家属虽提出尸检意愿,但没有得到清晰引导与支持,最终刘丽丽的遗体在未做尸检的情况下火化,永远没能明确真正的死亡原因。

仁康急救站称:

“我们不是医疗机构,不提供医疗行为,只是提供运输车辆租赁服务,不应作为医疗损害责任的被告。”

但这起转运,分明是一场“披着运输外衣”的生命承诺。

法院判决:医院监管失职担责10%,救护车担责60%

医院说:我们只是安排转院,不负责监管。

救护车公司说:我们不是医疗机构,不负责急救。

那谁该对这条人命负责?

在案件审理中,法院查明:

刘丽丽未进行尸检,死亡原因不明;

难以认定吉大一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

但是,医院默许未获执业许可的急救车在院内承接转运服务、且车辆使用了“医院图腾”误导家属,有监管不当责任;


仁康急救站明知患者病情危重,却在无资质、无设备情况下承接该任务,且在转运途中氧气不足、缺乏应急措施、耽误时间,判决其承担主要过错。

2023年7月19日,长春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判决结果如下:

吉大一院赔偿家属约9.1万元;

仁康急救站赔偿家属54.6万元。

刘丽丽夫妻不服,提起上诉。2024年6月28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未予改判。


这起事件背后,不只是一次误诊、一个错误用药的问题,更是一次对“专业”与“责任”的严重缺失。一辆贴着医院标识的车,让一个家庭信以为真、放下心防——但结果是痛失女儿。






我们总以为医院能保障一切,但其实一个转院动作,就可能成为致命漏洞。

她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应该的疏忽。

希望她的故事能唤起更多人对转运安全、急救机制、医疗责任的认识与重视。

别再让下一个人,死在一个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上。

来源 丨君子不强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

又见过敏,黑救护车纠纷,女儿车上死亡,母亲发文,质疑途中缺氧气、停车吃饭延误
黑救护车途中找氧气耽误2个多小时 家属质疑医院疏忽导致悲剧
女子头孢类药物过敏,转院途中在“黑救护车”上去世,法院:医院担责10%、救护车担责60%
急救车上患者心跳骤停死亡,家属拿出诊疗规范逐条对照,索赔155万天价赔偿丨医眼看法
医生:救护车准时到达,凭啥赔钱?家属:医生花10分钟与邻居争吵,未及时施救致患者死亡
医院保安阻拦救护车致病人死亡? 院方:等警方调查
东莞跨省出院救护车电话
小车违停医院救援通道 救护车被堵得无路可走
3公里花1800元,堵住“黑救护车”宰客路
3公里花1800元,堵住“黑救护车”宰客路 | 新京报快评

网址: 32岁女子上“黑救护车”死亡,家属控诉:服务区停半小时吃饭,车上氧气都不够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117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醋泡黑豆能治白发吗】
下一篇: 黑籽油抹头发有用吗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