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开遍乡野 蓟州区破旧俗树新风 “善治”赋能振兴与发展
内容提要:蓟州区马伸桥镇西葛岑村村民刘大姐心里有本明白账:几年前婆婆去世,按老规矩风光大葬花了3.4万元;去年公公离世,在村里红白理事会操办下只花了8000元。“省下的可是真金白银,关键是心里踏实,再不用为了面子硬撑。”她深有感触地说。
蓟州区马伸桥镇西葛岑村村民刘大姐心里有本明白账:几年前婆婆去世,按老规矩风光大葬花了3.4万元;去年公公离世,在村里红白理事会操办下只花了8000元。“省下的可是真金白银,关键是心里踏实,再不用为了面子硬撑。”她深有感触地说。
这本“经济账”的背后,是蓟州区乡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作为天津市最大的涉农区,蓟州区949个行政村中曾普遍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随着一场以移风易俗为核心的乡风文明建设拉开帷幕,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积分制等具体措施源源不断地为村民的生活“注入”文明活力,此举不仅减轻了村民负担,更重塑着乡村治理格局。
从首批58个试点村探索,到如今309个重点村推进,这场变革没有“一刀切”的强制,而是通过一个个“小切口”让文明新风吹进村民心里,悄然改变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马伸桥镇西葛岑村:“寿桃节”深耕“厚养薄葬” 文明新风植根民心
西葛岑村的改变,始于6年前那个艰难的决定。
“那时候办场白事,吹鼓手、纸马纸牛、披麻戴孝一样不能少,有的家庭还为此背上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国庆回忆说。2019年,作为天津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村里决定成立红白理事会,从整治丧事大操大办入手。
破旧立新,最难的是打破村民心中的“老例”。马国庆选择从亲戚家的白事抓起,率先执行丧事简办。首场简办的白事,取消了吹拉弹唱、披麻戴孝等旧俗,用1元钱的小白花和黑袖标替代了孝布。村民们从最初的观望到逐渐接受,关键在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不仅把相关规定写进村规民约,还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马国庆介绍,经过多年探索,村里逐步取消了披麻戴孝、“二进棺”等9项旧习,桌席标准不超过400元,丧事压缩到1天。
村民刘大哥算过一笔细账:光是用小白花替代孝布一项,一场白事就能省下5000多元,母亲去世时整场丧事省了近3万元。他说:“一开始也有人说‘不热闹、没面子’,但看到实实在在省钱又省心,大家慢慢就接受了。”
现在,村里谁家有红白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红白理事会报备,按照制度简办,不仅花钱少还有理事帮忙操持,自家一下子减轻了许多负担。
西葛岑村最富智慧的是找到了“厚养”与“薄葬”的平衡点,连续举办13年的“寿桃节”成为培育新风的沃土。
每年重阳节,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被请到文化广场上,种桃大户进行“桃王争霸赛”,选出的“桃王”献给老人,并为他们摆寿宴、发红包、演节目。
马国庆说:“过去村民觉得丧事办得风光才是孝,而‘寿桃节’树立了一个鲜明的导向,把场面、风光、荣耀都放在了老人活着的时候。”
89岁的村民顾金镤捧着寿桃,脸上洋溢着幸福。老人说:“家里的小辈们抢着参加志愿活动,挣积分让我参加这次活动,比什么都值!”
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一年年办下来,“厚养薄葬”的种子早已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6年来,西葛岑村红白理事会共服务了50位逝者,丧事开销累计节省100多万元。如今,村民们已经从“比排场”转向“比文明”,村里用移风易俗的“小切口”,撬动了乡风文明的“大变化”。
上仓镇北王庄村:“积分存折”激活“善治”新风 零彩礼赢得满堂喝彩
在上仓镇北王庄村,移风易俗工作与一套精细的“红白理事会+积分制”管理模式紧密相连,焕发出别样的活力。
在这里,每个家庭都拥有一本特殊的“积分存折”——里面存储的不是金钱,而是这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文明财富。
“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积分存折’,里面记录的不只是分数,更是每个家庭的声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强说,“积分主要来源于村民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文明善行。”
这套制度的核心在于将无形的文明善行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的激励,实行“一月一评分、一季度一奖励”制度,村民们每个季度都可以拿着“积分存折”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村里已为110户家庭兑换了奖励,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北王庄村文明新风建设并未止于物质激励,“孝廉北王先锋榜”更是全村精神高地的一座灯塔。村里每个季度从“敬老、节俭、诚信、助人、志愿”五个维度评选先进典型,进行上榜表扬。截至目前,已有35位村民登上了光荣榜。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村民们‘从羡慕到行动’。”王强说,“现在,村里悄悄兴起了一种‘孝老竞赛’,大家都暗地里鼓劲儿,觉得孝敬老人脸上有光。”这份荣誉感,促使文明行为从个体善行演变为全村风尚。
要说北王庄村移风易俗工作最动人的成果,莫过于赢得全村真心祝福的蓟州区首场“零彩礼”婚礼。新郎胡友福与新娘张雁鹤情投意合,但女方家起初按照旧俗提出的12万元彩礼差点破坏了这对年轻人的幸福之路。
红白理事会得知后主动介入,展开了细致的工作。“我们几位成员主动上门沟通,第一讲清村里的规矩,第二帮两家算好经济账和感情账,第三承诺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荣誉。” 村党总支委员王超回忆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理事会多次真诚的沟通,女方父母最终想通了,高高兴兴地放弃了彩礼。婚礼办得简约而温馨,村“两委”班子成员特意来到现场,送上诚挚的祝福。新郎胡友福在婚礼上动情地说:“我们早就约定不拼排场、不比彩礼,只求真感情。”
这场成功的婚礼,在北王庄村产生了示范效应。“现在大家觉得不要或者少要彩礼,是开明、是光荣。”王超欣慰地说。
据了解,红白理事会不仅从“定员、降标、控量”方面制定不同标准的酒席菜单让当事人现场“点单”,提倡吃家乡菜喝渔阳酒,为有需要的村民推荐乡村厨师,还提供蓟州区婚嫁产业联盟爱心企业补贴,增加婚纱摄影、场景布置、头车免费使用等项目,真正把村民口袋里的钱省下来。
如今,北王庄村户均节约红白事花销2万元,矛盾纠纷同比下降90%,文明新风吹来了家庭更和睦、邻里更和谐、村民幸福感更强的实在成果。
下窝头镇青甸村:“青年志愿服务队”排难解忧 惠民举措凝聚人心
下窝头镇青甸村是一个拥有1748户、4748人的大型村庄,在推进移风易俗这项复杂工程的过程中,成立于2021年5月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成为破解难题、凝聚人心的关键力量。
这支由27人组成的队伍,以党员为骨干、以优秀青年为主体,始终秉持“帮群众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忧”的宗旨,将“四失五类”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活动。
村民刘瑞琴老人摔伤卧床,为新农合缴费发了愁。一个电话,队员们立刻来到家中,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仔细讲解政策,很快帮她成功缴费。“我文化水平低,行动也不方便,没想到一个电话,你们就直接上门帮我办好,太感谢了!”问题解决后老人激动地说。
服务队还发挥着“探头”和“前哨”作用,主动发现和解决村庄治理中的隐患与矛盾。两户村民院子里堆满了易燃物,存在严重的火灾风险,服务队了解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清理,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化解邻里纠纷方面,服务队也展现出独特优势。村民老孙和老李因牛圈粪便堆放问题发生激烈矛盾,队员们及时赶到现场,从“情、理、法”入手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我们村党总支始终注重发挥青年的力量。”青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开说,“村干部定期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打扫卫生,维护村庄环境,帮扶困难村民。时间长了,村里的陈规陋习也就破除了,大家的文明意识也就提高了。”
数据显示,青甸村“青年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用心用情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40余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起。
在推动村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健全红白理事会机制的同时,村“两委”班子也善用集体收入反哺村民,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通过盘活、利用村内资源增加的村集体收入被精准投入到提高村民福利上来,为全村村民缴纳保险,补贴合作医疗,对特殊群体发放补贴。值得一提的是,青甸村始终将教育视为乡村振兴的基石,专门设立大学生奖励基金。在2025年新大学生奖励仪式上,就有22名学子获得表彰。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举措,像一条条温暖的纽带,将村民的心与村集体紧密相连。如今,青甸村丧事办理平均费用从2万多元降至8000元,喜事桌席减少,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消失,文明新风在惠民政策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前不久,村民吴小剑的儿子娶亲,简简单单摆了两桌酒席,小两口儿随后出去旅行结婚。他们说,婚姻的美好不在于排场大小,婚礼新事新办同样是两人幸福的见证。
东赵各庄镇盈福寺村:“微菜园”传递初心“民生树”连通民心
东赵各庄镇盈福寺村的变革,是一场始于精准调研、成于温情服务的深刻实践。
2021年,面对婚丧事宜铺张浪费的积弊,村“两委”班子首先将“问需于民”作为起点。通过问卷调查,村里精准把握了村民“反对浪费、期待简办”的主流诉求。随即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核心为“丧事简办‘五取消一限制’”的章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富介绍,制度落地初期最大的“拦路虎”是推广骨灰盒下葬,村民们彼时普遍存在顾虑,担心用骨灰盒不孝顺。
面对村民去世后家属想法的不统一,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既讲“环保节地”的大局,也结合“逝者生前开明作风”的细节做动员。第一个骨灰盒下葬成功后,村民们发现“新葬礼既省钱又体面”,随后接受度越来越高。
为了巩固成果,村“两委”班子巧妙地将“刚性约束”与“柔性激励”相结合,推出骨灰盒下葬奖励政策。政策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户均丧事开支降至1万元以内,降幅高达60%,流程也从3天压缩至1天。
村民陈大哥在领取奖励时坦言:“以前办丧事,流程乱、花钱多。现在有了章程,该怎么办、花多少钱都明明白白,还能拿奖励,谁不乐意?”
针对村民“担心简办流程不规范”的顾虑,盈福寺村红白理事会建立了“全程陪同+贴心服务”机制。接到家属诉求后,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上门慰问,协助制定详细方案,全程参与场地布置、流程引导等事宜。这种“有温度的服务”有效替代了“冷冰冰的强制”,让文明新风更容易被接受。
在盈福寺村,文明新气象不只是殡葬改革。村内那片生机勃勃的“盈福微菜园”和党群服务中心门口那棵挂满心愿卡的“民生树”,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温情的乡村画卷。
“盈福微菜园”由村集体出地,在村党支部带领下,由党员和志愿者精心管理,收获后这些新鲜的蔬菜会在第一时间送到村内困难群体手中。“不仅是美丽乡村的点缀,更是带着爱心的一股暖流。”村里的“五保户”陈永富老人这样评价。
那棵“民生树”更是干群连心的桥梁,树上挂满了彩色的心愿卡,上面写着村民的具体期盼。村“两委”班子每日收集汇总这些心愿,尽快帮助村民实现。例如:了解到舞蹈队需要音响的需求后,迅速购买设备供村民使用,既圆了大家的心愿,也丰富了大家的生活。
“‘民生树’既是承诺也是监督,在群众‘出题’和干部‘答题’间,实现了干群心连心。” 陈建富深有感触地说。
这些充满温度的举措将移风易俗融入了日常服务,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村民幸福更有“厚度”。
蓟州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移风易俗要搭好“台阶”逐一解决群众诉求
蓟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崔彦海阐述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现实考量。他说:“蓟州区是天津市最大的涉农区,有949个村。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一些村仍然存在厚葬薄养、奢侈攀比等陋习,这不仅是经济负担,更影响了乡村社会风气。”
去年8月,蓟州区启动推进移风易俗三年行动,明确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作为整治重点,并采取“三步走”策略:从试点探索到重点推进,最终实现全域覆盖。目前,第一阶段58个试点村已完成任务,其成效可概括为“三加三减”——加规章制度、宣传形式、便民载体,减时间、形式、花销。
“其实老百姓对移风易俗是支持的,也确实为他们减轻了负担,只不过是好面子,怕别人笑话。”基于深入的基层调研,崔彦海道出了推进工作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搭好‘台阶’,给村民‘台阶’下。”
面对第二阶段309个重点村的推进工作,崔彦海强调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我们要求镇、村干部深入摸底,形成‘群众诉求清单’逐一解决。同时创新宣传方式,用短视频、情景剧讲好身边故事,提高针对性和趣味性。”他说。
在崔彦海看来,移风易俗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要创新用好村规民约,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他说,“只要站稳群众立场,用耐心和智慧一步步引导,就能让文明新风在蓟州大地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筑牢文明根基。”
西葛岑村,老人们在广场散步闲谈;北王庄村,村民正在积分超市里用文明积分兑换物品;青甸村,青年志愿者帮独居老人打扫庭院;盈福寺村,“民生树”上的心愿卡随风飘动……各村这些日常的画面,正是蓟州区以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最生动、最有力的答卷。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推进,蓟州区用实践印证:移风易俗这把“钥匙”,打开的是文明新风的大门,更是乡村善治和振兴发展的大门。
相关知识
文明之花开遍乡野 蓟州区“善治”赋能振兴与发展
文明之花开遍乡野
“小积分”推动“大治理” 解码万州乡村善治密码
坚守十年科技助农 乡野遍布希望之花
弋江区: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实践润民心
【喜报】廊下镇南陆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连云港海州:乡野写振兴 项目建设忙
“礼仪长潭”劲吹文明新风
溧水114网==溧水资讯==【蒲塘社区】文明实践“春风行动”—移风易俗树新风 爱...
文明乡风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网址: 文明之花开遍乡野 蓟州区破旧俗树新风 “善治”赋能振兴与发展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85360.html
| 上一篇: 研究显示中国“老漂”人口达180 |
下一篇: 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家庭暴力犯罪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