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杜鹃花

杜鹃花(映山红):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中药大辞典》)
一、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杜鹃花酸甘,温。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
“杜鹃花根酸甘,温。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杜鹃花叶酸,平。清热解毒,止血。治痈肿疔疮,外伤出血,荨麻疹。”
2.《分类草药性》:“杜鹃花味甜,性温。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杜鹃花根味甜,性温。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3.《贵州民间方药集》:“杜鹃花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果实止伤痛。”“杜鹃花根味甜,性温。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
4.《四川中药志》:“杜鹃花性平,味酸辛,无毒。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5.《中华本草》:“杜鹃花甘;酸;性平。归肝;脾;肾经。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杜鹃花根酸;甘;性温。和血止血;消肿止痛。主月经不调;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痢疾;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6.汪连仕《采药书》:“杜鹃花根治疬串,能拔根。医风,合巴山虎(闹羊花根),蒸酒服。”
7.《草木便方》:“杜鹃花根治赤白久痢,血崩,肠风下血,痔漏,跌打损伤,生肌肉。”
8.《江西草药》:“杜鹃花根活血,止血。”
9.《分类草药性》:“杜鹃花叶洗风火疮。”
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杜鹃花叶性平,味酸辛。消肿止血。”
二、现代研究
1.成分:花含花色甙和黄酮醇类,均为花的色素。最常见的红色素(花色甙)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和矢车菊素3,5-双葡萄糖甙。一般这二种色素同时存在。紫花的花色甙中含锦葵花素3,5-双葡萄糖甙。最常见的黄酮醇类为杜鹃黄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紫花的黄酮醇类中还含杨梅树皮素5-甲醚。
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杜鹃甲和乙,杜鹃花醇0.012%和杜鹃花醇甙0.4%。叶中还含能果酸0.6%和梫木毒素。
根皮含鞣质7%。
2. 药理: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红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离出的结晶甲和结晶乙(黄酮化合物)也有镇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无干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
3. 应用杜鹃花叶治疗慢性气管炎。

岭南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异叶杜鹃。(《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典籍摘要
《全国中草药汇编》:“岭南杜鹃苦,平。镇咳,祛痰,平喘。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二、现代研究

迎红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迎红杜鹃。(《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典籍摘要
《全国中草药汇编》:“迎红杜鹃苦,平。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二、现代研究
相关知识
中药古今研究:杜鹃花
中药古今研究:杜鹃花(三)
中药古今研究:荔枝核
中药古今研究:羊踯躅
古今中药剂量换算
中药古今研究:凤仙花
中药古今研究:石韦
中药古今研究:白花菜
中药古今研究:旋复花
中草药古今研究:麻黄
网址: 中药古今研究:杜鹃花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55954.html
| 上一篇: 吕文扬在杭州实验室深入研究杜若功 |
下一篇: 灭诸邪的掌门药一一徐长卿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