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小麦矮腥黑穗病检疫技术研究

小麦矮腥黑穗病检疫技术研究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31 05:49

英文

Quarantine Technique Researches of Wheat Dwarf Bunt

简介

由 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 (简称TCK) 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危险性病害。1847年、1860年先后在捷克、美国发现,现已遍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造成很大损失。1962年美国蒙大拿州卡利斯佩尔地区因此病小麦损失68.7%,前苏联斯太佛罗保尔地区损失54%。寄主范围广,侵害禾本科植物60余种。病菌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7~8年,病瘿则10年之久仍有生活力。一旦发生,难于根治。1963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国外引种小麦中,上海、大连植物检疫所在进口小麦中先后发现此病,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将其列为国家对外植物检疫对象。70年代中美贸易开展以来,中国直接从美国进口小麦,由于来自美国西部7个州的小麦经常发现感染小麦矮腥黑粉菌,带疫小麦约占进口小麦的1/3,中国限制从该地区进口小麦。因此,TCK成为中美贸易、检疫、科研关注的焦点。1973年国家发出“关于加强粮食检疫,处理工作的通知”。1972年农林部在上海召集检疫、科研单位参加的会议,研究TCK检疫、鉴定和处理问题。1971年农林部将小麦矮腥黑穗病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承担研究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1. 小麦矮腥黑粉菌及其近缘种鉴定研究 小麦矮腥与网腥黑穗病 [Tilletia tritici(Bjerk.)wint.]的冬孢子形态外观有很多相似之处,种间形态学的交叉重叠给两个种的鉴定造成一定困难。1973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梁再群等通过不同国家,不同类型小麦腥黑粉菌冬孢子形态观察比较、测量及数据分析,确定种间孢子网脊、胶质鞘极大值的差异及其峰值所形成的不同位置是这两个种冬孢子形态特征的区分界限,是鉴定种的主要依据,而比率鉴定法是鉴定种的重要方法,即80%以上的孢子网脊高度集中在1.5~2.5μm,胶质鞘厚度集中在2.0~3.5μm者应鉴定为小麦矮腥黑穗病,其数值分别小于1.5μm、2.0μm者应定为网腥黑穗病。同时,确定测量孢子数最低限量为25个。1987年建立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小麦矮腥黑粉菌的数据库,输入两个种冬孢子形态特征的5万条记录,利用dBASE Ⅲ和BASIC语言编制了数据库的服务程序,为区分腥黑粉菌种属提供更为简便有效的鉴定手段。1986年国家已把比率鉴定法列入 《小麦产地检疫规程》,1987年国家标准局正式颁布为技术标准。此外,Trione,E. J. 等 (1977) 提出丙醇法,经处理的冬孢子,计算孢子球形或非球形的比值来区分不同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严格。1995年国家动植物检疫局章正等也用形态学比较方法,采用逻辑方程推导出的临界网脊值 (RT) 可用于市场样品检验中对TCK的判别和鉴定。

2. 除害处理技术研究 1974年农林部、商业部成立了灭菌处理小组,召开了 “进口疫麦消毒处理座谈会”。1975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翼奋等研究,明确了TCK病菌致死温度、时间、有效范围。提出麦麸湿热处理不低于80℃、5分钟,为进口疫麦麦麸生产处理提供了技术参数; 小麦干热处理不低于125℃、60分钟或130℃、30分钟。并与北京、天津动植物检疫所合作对不同类型烘干机热力处理疫麦灭菌效果进行鉴定,滚筒烘干机在特定条件下,烘干全过程能达到灭菌效果,塔式烘干机热力灭菌效果不完全。1975年天津粮食局对烘后疫麦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蛋白质遇热变性,破坏了面筋结构,影响食用品质。鉴于干热灭菌存在的问题,梁再群、郭翼奋等 (1976) 及时对环氧乙烷熏蒸TCK疫麦进行探索性研究,成功地应用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熏蒸TCK疫麦,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同时,对其残毒及使用方法作了研究。1981年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用200g/m3剂量熏后麦磨粉进行氯乙醇检测,结果只含19~43ppm,未超过75ppm的规定标准。他们创制的快速电热蒸发机,解决了仓外环氧乙烷低温熏蒸不能气化的投药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套熏蒸技术为进口小麦不同类型仓灭菌奠定了基础。

3. 适存性研究 农业部植检所王圆等(1985) 对TCK在中国的适生性做了研究,并根据中国冬麦区气象条件分析,明确了TCK在中国各个冬麦区有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认为秋冬季持续低温(0~10℃)达到45天的地区都有可能成为TCK的发生区。除“华南冬麦区”的大部和“南疆冬麦区”不适TCK发生外,“北部冬麦区”、“华北平原冬麦区”及“华南北部冬麦区”是TCK可能偶发区,“长江流域冬麦区”、“四川冬麦区” 与“北疆冬麦区”是TCK适宜发生区。这与美国的 “中国冬麦区无积雪、TCK无发病可能” 的观点完全不同。

1999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中,开放美国西部7个州小麦市场。基于进口美国小麦不可能不感染小麦矮腥黑粉菌这一事实,预防TCK的传播和发生,确保中国广大冬麦区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强检疫是关键。严格禁止进口带疫小麦流入广大冬麦区。华南沿海口岸地处亚热带南缘,冬季低温期短,不利TCK发生,应指定口岸卸货加工处理,以防止病菌扩散;对进口麦的集散地、面粉厂附近的麦田要加强病害调查,如局部地块发现TCK,必须停种冬麦改种其他作物和药剂处理土壤等铲除措施,不留后患。

相关知识

小麦腥黑穗病和矮腥黑穗病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
引起小麦腥黑穗病的病菌有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症状是什么?
浅谈小麦腥黑穗病
简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病原菌。
小麦腥黑穗病和矮腥黑穗病的防治
试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发生规律、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治。
小麦腥黑穗病
基于图像识别的小麦腥黑穗病害特征提取与分类

网址: 小麦矮腥黑穗病检疫技术研究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5118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小麦三种黑穗病怎样识别?
下一篇: 小麦根腐类病害区别诊治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