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31 04:44

2017年是我市小麦纹枯病重发的年份,在此提醒广大农民群众,3月至4月上旬是小麦纹枯病暴发的主要时期,一定要注意防范,尽量避免和减少纹枯病给生产带来的损失。

1.小麦纹枯病症状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孕白穗、倒伏等多种症状。其病状主要出现在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着色变深,病斑呈云纹状,并向内发展危害茎部,重者常早期死亡。感病小麦后期极易造成倒伏,严重的主茎和大部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时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2.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

    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小麦纹枯病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甚至颗粒无收。

    纹枯病田间发生发展大体分为冬前发生期、越冬静止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白穗显症期五个阶段,一般在越冬前和拔节孕穗期出现两个发病高峰。

    冬前发生期:土壤中越夏后的菌丝侵染麦苗,小麦3叶前后可见到病斑。整个冬前分蘖期内,病株率一般在10%以下。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冬前这部分病株是后期形成白穗的主要来源。

    越冬静止期:气温低,病菌停止生长,小麦带病过冬。

    返青上升期:翌年2月下旬到4月上旬,随着温度升高,病菌复苏,病害开始蔓延,激增期在分蘖末期至拔节期,此时病害情况严重度不高,多为1-2级。

    拔节盛发期:4月中旬到5月上旬,病害暴发,严重度增加,此时小麦正处于拔节后期至孕穗期。

    抽穗后白穗显症期:茎秆变硬,气温的升高阻止了病菌继续发展,菌核落入土壤,重病株失水干枯,田间表现为白穗和枯孕穗。病灶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

3.小麦纹枯病防治措施

在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上,应采取农艺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1)选用适合本区域的抗性小麦品种,合理密植,尽量提高麦田的通风透光度。

    (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适量播种,避免过早、过量播种。

(3)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过施氮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促进其根系发育,增强小麦抗病能力。

(4)小麦返青后,早浇、轻浇返青水,不要大水漫灌,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以避免植株间长期湿度过大。

    (5)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ml/100kg种子拌种,或5%戊唑醇悬浮拌种剂70-80g/100kg种子拌种,或种子重量0.03%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

(6)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日气温在10℃以上,可使用三唑酮EC、烯唑醇WP、戊唑醇SC、丙环唑EC等药剂喷雾;喷雾时要注意适当加大用水量,使植株中下部充分着药,重病田隔7~10天再用药防治一次。

(市农技站 张莹)

相关知识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怎么治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怎么治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小麦纹枯病危害有哪些)
小麦纹枯病怎么办?小麦纹枯病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来袭,如何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高发,防治措施要抓紧!
小麦腥黑穗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防治小麦纹枯病,保障小麦安全越冬

网址: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509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小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与防治办法
下一篇: 小麦颖枯病危害小麦的特点是什么?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