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骨有“正”印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篾匠。②几年后,老陈手艺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3 题号:2209532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骨有“正”印
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篾匠。
②几年后,老陈手艺学成,可村里蔑匠多,生意抢不过人家。
③村主任老许心善。乡领导通过县商务局牵线,弄来几个名额——每村可选派一名篾匠去王星记扇厂学做扇骨,他拼命多争来一个,给了老陈。
④王星记扇厂是杭城百年老厂,生产的扇子畅销海内外。扇骨对扇子来说,就像人的脊梁骨要起支撑作用,质量得过硬。
⑤村里选派手艺最出众的土根和老陈去学艺。临走前,许主任拍拍老陈肩膀,低声嘱咐:“你学些真本事回来,别丢了咱村脸面。”
⑥老陈和土根开始学徒生涯。
⑦扇骨是用尺寸长的毛竹梢头为原料,需经过锯竹、开条、劈篾、割边、锉平、染色、蒸煮、晒干、烘烤、合榫、穿剪牛角丝等十几道复杂工序。幸亏老陈和土根有篾匠功底,能很利索地把竹梢头劈成扇骨条。
⑧粗胚做好后,在师傅指导下;两人拿着砂皮纸轻轻打磨,要把毛竹边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止。包边,用小刀刮光,砂皮纸擦后,摊成一排,中间压一根木杠,两头吊石块,固定。
⑨师傅让土根和老陈双手涂满菜油和滑石粉,用手掌在扇骨一去一回摩擦,让扇骨光亮些。擦了不一会儿,两人手掌就变红,收工后变成水泡,刺心疼。几天下来,两人手上长出老茧。扇骨打洞也靠手工,要用压钻两边钻,中间不易对牢,老滑,好几次钻到两人手指头,火辣辣的痛。
⑩用牛角钉串扇骨更辛苦。大热天,坐在高温炭火炉边,炉里放两个两端有半圆形凹碗的铁钳,轮流把串拢扇骨的牛角丝两头钳成帽。不一会,两人满头大汗,脸庞通红,浑身燥热。
⑪平日里,两个人住在厂里一间简易平房,睡硬木板床。三餐吃食堂,菜蔬清淡。二十四小时,两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两手不空闲。“这日子真不好过。”土根说。一个夜晚,土根不辞而别了。
⑫望着空荡荡的对铺,老陈咬牙坚持着。半年后,老陈学成回村,看上去背更弯了。
⑬厂里特许老陈在家做扇骨,每月依订单,按时做好,纸箱包装,运回厂里。老陈的扇骨经检验后,质量好。工钱每月准时寄来,生计不成问题,他娶上了媳妇,日子安稳。
⑭篾匠们瞧见了,眼红,土根心里更不舒服。
⑮那天,村委会来了个电话,找老陈。“你咋回事?”电话那头质检员如狮子咆哮,“前几天运来的货,有几箱都有质量很差的扇骨。”
⑯“啊?”老陈攥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⑰“傻站着干啥,快点去厂里一趟。”旁边的许主任听出了事情严重性,“侬马上去。”
⑱老陈连夜赶到厂里,他的货堆在厂长室。老陈拿起十几根挑出来的扇骨,细看起来。
⑲“这些……”老陈激动起来,“不是我做的。”厂长和质检员脸色难看起来,“侬有什么证据?”
⑳老陈从货箱里抽出一根扇骨,把底部翻过来,用印泥蘸了蘸,找了张白纸,按了下。不足一平方毫米的底部,在白纸上清晰印出一个鲜红的“正”字。
㉑“这才是我做的。”
㉒质检员试了挑出来的几根有问题的扇骨,底部确实印不出“正”字。
㉓老陈告诉厂长,为了防假冒,自己特意做了这个记号,但如果不用印泥印,不细辨是看不出。
㉔经厂保卫科调查,真相大白:那次,司机刚装上老陈的货准备出发,土根和几个篾匠说要进城,问能不能捎带。接过土根递来的香烟,司机点头了。人太多,驾驶室坐不下,土根主动挤在后面闷热的车厢里。“他动了手脚,掺进自己做的扇骨。”质检员把调查情况告诉了老陈。
㉕风波平息,生意照旧。可老陈回村后心事重重,闷在屋里,睡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他来找许主任:“主任,要不咱村成立扇骨工坊?”
㉖“啥?”许主任抽烟的手抖了一下,“你饭碗不要了?”
㉗老陈说:“我的手艺是托你的福去学的。如今生意好,土根他们眼红,能理解。”“你肚量大。”许主任朝老陈竖起大拇指。“现在村里不是都宣传‘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嘛!”老陈搓搓手说。许主任笑起来,“好,按你意思办。”
㉘工坊开张了,老陈手把手教着来学的篾匠。土根学得认真,还向老陈道了歉。一箱箱扇骨按时运往杭城,大伙腰包也鼓起来。
㉙听说今年杭城要开亚运会,王星记扇子被列入了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清单,老陈他们很自豪,干活更带劲了。
㉚土根逢人就说,老陈的背虽然弯了,但他做的扇骨是笔直的,做人更是堂堂正正。大伙说,土根你这才说的是人话。
(文/孙丹)
1.请从老陈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
身体残疾,被派学艺——
——
____________——成立工坊,共同富裕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句子,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啊?”老陈攥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㉕段画线句,发挥想象,将老陈当时的心理描写出来。
3.小语说,土根这个人物可有可无。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请结合内容说理由。
4.标题“骨有‘正’印”在文中有多重意蕴,通读全文,加以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15 19:01:09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整体分析:这篇小说通过“我”与护林员老吴的交往,展现了脱贫攻坚背景下基层工作的真实图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老吴这个文盲护林员的形象——从初次见面的局促到巡山时的自信,再到坚持写工作笔记的认真,生动呈现了普通劳动者的尊严与坚守。小说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办公室与山林场景、老吴前后表现),并借“绿色笔记本”的意象,升华了护林员用脚步丈量青山的奉献精神。全文以小见大,既有扶贫工作的纪实性,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温度。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吴的笔记本
潘宗旭
①老吴第一次来交巡山笔记本的时候,我正在电脑前浏览全镇的生态护林员信息,没有注意到办公室里多了一个人。直到身后传来一声咳嗽,我才注意到他。
②“请问这里是林业站吗?”进来的人个子很矮,与坐在办公椅上的我几乎一样高。我赶紧回应:“是的。”他从迷彩服的口袋里拿出一本笔记本并递给我。我接过来翻开,看见已经有些卷曲的笔记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吴礼学”三个字。
③三年前,我到镇林业站上班也才一个多月,做的工作是“防贫监测”。监测对象是镇里聘用的78名生态护林员。我要确保他们能通过务工增加家庭收入,防止规模性返贫。那时候,正是脱贫攻坚拔穷根的关键时期,生态扶贫让一部分贫困人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④“你叫吴礼学?来盖章?”我问道。
⑤我结合从台账里看到的信息,知道眼前这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没有读过书,是个文盲。他的妻子是个残疾人,两个子女分别在读小学和初中,一家人就靠他当护林员的这点工资和卖农产品的收入生活。这是典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⑥他有点局促和忐忑,对我的问话回答得很谨慎。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多生活困难的人都是这样,来镇里办事的时候生怕说错了话,显得非常小心。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给他拿了一把椅子,请他坐下来。我说:“吴哥,你比我大,以后我就叫你老吴吧。”他有些意外,眼里闪过一丝亮光,说人家都叫他“老乡”,让我也可以这样叫他。
⑦我坚决不同意,还是叫他“老吴”。我拿着老吴的巡山笔记本翻看,问他:“是来审核的吧?”他说:“是。”说真的,笔记本扉页上的名字写得不好看,就像是印上去的一些鸡爪,但是里面的工作笔记却一笔一画写得很规整,我感到很奇怪。
⑧“老吴,这是你写的?”我指着笔记本里的内容问他。“是我姑娘写的。我不识字,写不来,就只会写名字。”老吴怪不好意思地说。
⑨“这样子不行哦!如果哪天你姑娘不在身边了,你还得自己写。”我决定从笔记本上找突破口,拉近我与老吴的距离。于是我就教他简单的方法——简化每天的森林防火工作笔记,只保留人、时间、地点、做了什么、有什么结果等五大要素,要他按模板自己完成每天在管护区内的工作笔记。当然,开始他是写不来小地名的,我就建议让他姑娘把他巡山的小地名按顺序写下来,然后他照着顺序巡视、记笔记。
⑩老吴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又忙着接待下一个护林员。因为刚开始实行森林防火日志制度,许多护林员的笔记本都记得不规范,我一边审核一边纠正,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吴是什么时候走的。
⑪有一次到老吴的管护区调查一起林业纠纷,我打电话给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要他在山脚下给我们带个路。我们下车时,老吴已挎着砍刀等候在那里了。烈日下的老吴没有了之前在办公室里的局促样子,身为向导的他显得自信满满。他走在前面,挡路的荆棘杂草全部被他踩到脚下。他一边前行一边讲解地方风物,时而介绍这块地是哪家的、那个山头的树木是谁栽的、哪个丛竹林里冒出来过一窝竹鼠……从山脚爬到山巅,老吴侃侃而谈,脚步不停。我想,这就是身为护林员的坚守和快乐吧。他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踩着露珠出发,在傍晚的田园牧歌中踏着晚霞回家,守护着莽莽林海。
⑫休息的时候,我问老吴:“你的笔记写得怎么样了?”老吴有点不好意思,说我教的方法可以,就是他的字写得不好看。我说没关系,能看得懂就行。“那下山去吧,回家我拿给你看,实在不行我就重写。”老吴的话里透着坚定。
⑬我想,哪里还需要笔记本来记录这些绿色森林卫士的行动轨迹啊?这一座座绿色大山、那喷薄而出的林业产业,都是他们用心书写的“绿色笔记本”。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故事情节可知,老吴第一次来林业站交巡山笔记的时候,他心理状态是局促忐忑的。B.第②段加点字“歪歪扭扭”形容字迹不端正,表明老吴不太会写字,为下文他是文盲作铺垫。C.第⑤段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交代了老吴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情况,表现了他家庭的贫困,突出了护林员这份工作对他的重要性。D.第⑪段老吴带领我们去管护区调查林业纠纷时,他身为向导显得自信满满,说明老吴是一个傲慢、自负的人。2.阅读全文,按照括号里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他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踩着露珠出发,在傍晚的田园牧歌中踏着晚霞回家,守护着莽莽林海。(从
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篇小说以“我”的口吻来写有何好处?
4.读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生态、实干、形式、扶贫、关爱、换位思考……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2025/05/07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认识自我”
纪伯伦
⑴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⑵“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⑶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⑷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⑸“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⑹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⑺“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⑻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⑼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2.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3.赛艾姆的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4.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5.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2022/02/15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B】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1.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五匹骆驼的,骆驼祥子的外号是祥子卖了骆驼之后才得来的。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精神世界是滞后而苍白的,祥子的堕落与他无力抵御花花绿绿的物质引诱有关。D.《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新鲜、活泼,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2.分别概括文段【A】【B】中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祥子的变化。
2019/10/05 | 180次组卷
相关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骨有“正”印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篾匠。②几年后,老陈手艺
体验百业百工——远去的老手艺 坚守的老篾匠
寻找老街老手艺的散文
【妙竹生花】泸州82岁老篾匠,一辈子守一门手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下邵老陈:榨菜种出“花头”
中国园林“三陈”:陈植、陈俊愉、陈从周
孔东塘和陈老莲的《饮酒读书图》及其他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青草菇之味邓安庆①农历二月十五那一天,门前响起了鞭炮声,隔壁人家还在屋场前头烧纸。我好奇是怎么回事,父亲笑道:“今天是花朝节,你看
广西桂林竹编工艺:老篾匠手艺与现代竹编的交织之美
网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骨有“正”印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篾匠。②几年后,老陈手艺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48405.html
| 上一篇: 《八一八那些青涩年华》超大一杯霸 |
下一篇: 幸福回味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