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促“四变” 破解“种地难”
(原标题:“四改”促“四变” 破解“种地难”(组图))
1 改主体 变“传统农民”为“职业农民”2 改设施 变“小田”为“大田”3 改服务 变“小而全”为“大而专”4 改政策扶持方式 变“漫灌”为“精灌”记者1月4日从梁平县获悉,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从去年开始,该县选择屏锦镇和礼让镇作为农村改革试验核心区,开展了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试点,努力探索破解“种地难”问题。
梁平是我市农业大县,全县家庭承包土地面积98.12万亩,有农业人口7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32.4万人,务农农民平均年龄58.7岁。
“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这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和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种地农民减少、撂荒农地增多,亟待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来解决‘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怎么增效’的问题。”梁平县农村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说。
张良甫是屏锦镇万年村村民,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粮长期看不到效益,30多岁还是单身汉。去年,他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在政策扶持下,大起胆子流转了227亩土地种水稻。“在水稻生产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有农机合作社帮忙,这地,种着轻松!每亩地的种地成本也节约了好几百元!”张良甫说。去年,他种粮纯收入达11.35万元,还交上了女朋友。
去年前三季度,两个农村改革试验核心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1547元、9788.5元,同比增加14%、15%,高于当地农户平均水平5至8个百分点;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度分别达81.7%、81.1%,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覆盖面分别达82%、83%,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户家庭收入的80%以上来源于务农。
通过核心区示范带动,去年,梁平县新增适度规模经营农户328户,合作社85家,农业企业2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46个。
作者:向婧
相关知识
“四改”促“四变” 破解“种地难”
“谁来种地”难题破解有方
AI“爆改”农业: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爷爷在家不种地改养盆景,一年收入十几万,太佩服这个小老头了!
(走进中国乡村)山西大同“智慧黄花”使会种地变“慧”种地
画有四难,究竟难在哪里?
自发豆芽②-黄豆芽,比绿豆芽慢且难,但四五天也能吃上
澄城:油菜“一促四防”技术
“农田四变”有哪些支持措施?
网址: “四改”促“四变” 破解“种地难”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46553.html
| 上一篇: 当前重要抗旱补救措施——改种花生 |
下一篇: 农村种地的现状是不是很难改变?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