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5日讯 临邑县宿安乡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组织联建、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延伸,努力构建芦笋产业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不断夯实产业振兴的根基。
眼下,正值芦笋采摘期,在临邑县宿安乡千亩芦笋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运输,一派繁忙景象。

“平均每天在这里干活的工人大约30人,采得多的每天能采到一百五六十斤,少的能采一百斤左右,公司是八毛钱一斤回收,工人能赚到一百多块钱。”临邑县宿安乡高辛庄村民王宗堂说。
高收益得益于高产量,为更好发展芦笋产业,当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组织联建、资源整合,成立了芦笋产业联合党委,采用订单化“种植、管理、回收”模式,实现技术共享、市场共拓、风险共担,不断提升芦笋产量与品质。

“我是从2017年开始种的芦笋,芦笋的生长期限是十多年,我们现在是第八年,亩产量正是旺盛的时候,一亩地的产量在一千五六百斤以上。”临邑县宿安乡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崔长军介绍说。
据老崔介绍,现在芦笋市场价按八块计算的话,一亩地纯收入就比小麦、玉米多了三四倍,然而看着一筐筐鲜嫩的芦笋,一辆辆满载的运输车,老崔却高兴不起来。

“好的芦笋产量平均能在3000多斤,我们种植的芦笋产量平均才1500来斤,我们在找原因,非常地发愁,跟别人家种植的芦笋产量悬殊一半,所以我们急切盼着专家、技术人员能过来给我们指导一下,看看怎么能提高产量。”临邑县宿安乡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崔长军说。
正当老崔一筹莫展时,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到来让芦笋产业有了新转机。

“在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积极和相关专家对接,引进先进的育苗技术,科学制定了育苗方案,预计两个月后即可培育出第一批优质芦笋幼苗,实现芦笋品种的更新换代,为芦笋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临邑县宿安乡副乡长、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许同新说。

为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宿安乡还计划引入先进生产设备与工艺,打造芦笋茶、芦笋面条、芦笋啤酒、芦笋果蔬汁等多条特色生产线,构建以芦笋种植基地为核心,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通过不断丰富芦笋衍生产品矩阵,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擦亮‘宿安芦笋’品牌名片,以产业振兴帮助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为乡村共富注入强劲动能。”临邑县宿安乡副乡长、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许同新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郑秀程 胡辛炜 德州台 高昌莲 临邑台 李振 孙亚奇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