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
保护地栽培应选择生长势强、坐果率高、耐寒、耐阴、休眠期较短的丰产抗病品种,露地栽培应选择休眠期较长、花芽分化较强的品种。

二、培育壮苗
一般在3-4月份从保护地内选取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整齐、无病的植株作母株,定植在采苗圃,及时摘除花序,拔除病株、杂株,清除老叶和引压匍匐茎,依据母株长势有选择地保留有效子苗,并于8-9月份将这些苗作为原种定植在采苗圃。至翌年7月份即可挖取匍匐茎苗。
三、适时定植
1、土壤消毒:①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灌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上层10cm处最高温度达70℃,能够杀死大量病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防方法。②为了有效地杀灭大棚土壤内遗留的病菌和虫卵,可在每年高温季节蔬菜生产淡季,每100米长的标准大棚用稻草500公斤、生石灰100公斤,撒在地面上并结合整翻土壤把稻草、石灰翻入土壤中,然后灌水泡田15至20天,并盖好棚膜。③按每1000平方尺(近一分半地)用硫磺粉0.3~5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
2、 整地施基肥:结合整地,亩施3000kg牛粪。
3、定植方法:草莓定植时的适龄壮苗标准是:有五六片叶,根茎粗1.3~1.5 cm,苗重在30-40g,叶柄短而粗壮,根系多而粗白,苗龄在55天左右,无病株。定植时间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在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以提高苗子的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定植的密度按70cm,宽畦栽2行,即畦内行距35cm,畦间行距55cm,平均行距45cm,株距15 cm,亩栽9 000-10000株。坐水栽苗,深度以不埋心、不露根为宜。定植后土壤应经常保持湿润,一般7天左右即可缓苗。

四、及时覆膜保温
保护地栽培在花芽分化后而又未进入休眠期以前覆膜。覆膜过早,营养生长过盛,不利于花芽分化。覆膜过迟,植株将进入休眠期,不易打破休眠,即使打破休眠,也会使植株弱小,产量低且品质差。一般以1O月下旬霜冻来临之前,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8℃时覆膜。
五、覆膜后管理
1、温度管理:覆棚膜初期,为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棚内温度可适当高些,保持白天25-30℃ ,夜间12-l4℃。现蕾期白天25-28℃ ,夜间10-l2℃ 。开花期白天23-25℃ ,夜间8-10℃。果实收获期白天20-23℃ 。夜间5-7℃。总之,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白天棚内温度不低于18℃ ,夜间不低于5℃即可。草苫应尽量早揭晚盖,以延长日照时数。
2、肥水管理:草莓根系入土较浅,喜温喜肥不耐旱。除施足底肥外,在植株快速生长、花芽分化期和开花及果实膨大期,结合浇水追肥二三次。定植成活后,亩施沼渣20-30 kg。追肥以促壮苗,提高植株营养水平,为花芽正常分化打下基础。花芽分化后再追施一次。
3、植株整理及疏花疏果:草莓植株在旺盛生长时会发生较多的侧芽和匍匐茎,应及时摘除,以促进主芽开花结果,对易发生侧芽的品种应特别注意。老叶、病残叶也应及时摘除。疏花疏果可提高平均单果重,一般第一花序留果12-15个,第二花序留果6-8个,其余的小花小果及畸形果应及早摘除。
4、 辅助授粉:冬季棚内温度低,湿度大,日照短,对草莓的花药开裂、散粉极为不利,极易造成畸形果,影响产量及品质。开花期要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为增加授粉机会,提高坐果率,一般每半亩棚室放置一二箱蜂。放蜂宜在草莓开花前五六天进行。
六、病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等。 2、防治方法:1)采用臭氧机杀菌预防,严重时打生物农药如苦参碱、除虫菊等。2)采用杀虫灯、蓝黄板诱杀、严重时打生物农药如苦参碱、除虫菊素等。及时清除病、老、黄叶,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蚜虫可采用黄板诱杀。
七、采收
一般从当年11月底12月初开始采收,到次年的3月上中旬结束,约4个月的时间。采收标准。以果实定个后果面全部或绝大部分转成红色为准。
八、记录管理
在草莓种植期间,按照有机种植标准及公司制定的农事记录薄,详细记录草莓种植各阶段的农事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