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连阴雨天气下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要点

连阴雨天气下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要点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10-23 19:29

连阴雨天气下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要点

(2025年秋季连阴雨气候应对方案)

当前正值全国苹果采收关键期,产区遭遇持续连阴雨天气,对果实品质、采收作业、贮藏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连阴雨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果品质量与产业效益,特围绕苹果雨后果园管理、采收、预冷、运输、贮藏全过程,提出本方案。

一、采前管理

1.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出现积水的果园,及时在行间开挖深度约20cm的排水沟,沟宽以不影响正常采收作业为宜,确保雨水迅速排出园外。也可在降雨前,在树垄上铺设反光地布或反光膜等不透水材料,将地表径流引导至行间集中排放,减少水分下渗。积水排除后,待土壤湿度适宜、地表干爽时,应立即进行中耕松土,打破土壤板结,改善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呼吸与恢复。同时,雨后应及时刈割园内杂草,留茬高度控制在10cm左右,并对行内土壤进行浅耕划锄,加速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果园空气湿度,为果实采收和树体健康创造良好环境。

2.加强病虫害防控与叶面补钙

在苹果摘袋前,应对全园均匀喷施一遍高效广谱杀菌剂,建议结合使用适量杀虫剂,并混配高效钙肥,以增强果皮韧性,预防采前病害,减少苦痘病、水裂纹、鸡爪纹等生理性病害及黑点病、红点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对于已完成摘袋的果园,若遭遇连续阴雨天气,雨后应及时补喷一次杀菌剂与叶面钙肥,重点保护果面,降低高湿环境下病原菌侵染风险。

特别提醒:临近采收期,必须选用低毒且降解快的药剂;并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间隔期,使农药充分降解,有效控制果实农残,保障果实食用安全性。

3.灵活调整摘袋时间

若遇连续降雨,可适当推迟摘袋,待天气转晴稳定2天后再操作。对必须在雨期摘袋的果园,应避开降雨时段,在阴天或小雨间歇期进行,以减少果面水锈和粗糙风险,同时可以采用“内外袋一次性去除”方式摘袋。

4.铺设反光膜,促进着色

以“雨前准备、雨中防护、雨后及时启用”为核心,抢抓雨歇间隙,提升光能利用效率。选择降雨间歇期或降雨前1~2天,将反光膜顺树行铺设于树冠两侧地面,并用石头、砖块或专用夹具固定。优先选用防潮、防氧化、抗拉性强的复合镀铝反光膜,即使在高湿环境下也能保持较好反光性能,减少受潮失效风险。铺设后若遇降雨,需及时清除膜面积水、落叶和泥土,防止积水压塌反光膜或造成撕裂。一旦天气转晴,立即检查并清洁膜面,确保反光效果。

5.适度修剪,打开光路

以“雨前疏枝、雨中不剪、雨后补剪”为策略,通过提“开窗”,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降低雨期病害风险,促进果实着色。严禁在雨天或叶片湿润时进行修剪,伤口极易感染病菌,且高湿环境不利于愈合。所有剪锯口在雨前未处理的,应在天晴后及时涂抹杀菌保护剂。雨停后,可在果面干燥、叶片无水时进行轻量补剪,重点去除徒长梢和影响光照的冗余枝,但应避免大剪大疏,防止树体应激。

二、科学采收

1.避免湿果采收:避免在雨中或雨后果面未干时采收。应在雨停后至少等待4小时以上,力争果面水分自然风干后再开始作业。红色品种果面着色≥80%的果实应在雨前抢收并避雨存放;着色不足的果实可在雨后等待全面着色后再采摘。

2.分批采收:对于能够分批采收的果园,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原则,按着色和成熟度分批采收。

3.科学规划入库方案:采收时应做好标识管理,提前科学规划入库方案。当贮藏量较大时,按采收批次顺序依次入库,一库满后再入下一库,避免混批贮藏。坚持“先采果适当晚销,后采果优先早销”的原则,合理安排贮藏与销售节奏,在保障果品品质稳定的同时,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此外,分库分批贮藏便于出库管理,可实现“出完一库、清空一库、停机一库”,及时关闭该库制冷系统,有效降低能耗,提升冷库运行效率,实现节能降本。

4.轻拿轻放,减少机械伤:所有采收人员必须佩戴柔软棉质手套,严禁徒手抓果。果柄不得突出果洼,防止刺伤相邻果实。建议使用防水采摘袋(每袋≤10kg),避免果实挤压、碰撞。严禁果实落地堆放,防止土传病菌侵染。

5.加强落果防控:对‘维纳斯黄金’、‘王林’等易落果品种,采前30~40天可以喷施5%萘乙酸水剂40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连续喷施2~3次,有效减少采前落果。

6.机械进地注意安全:连续阴雨天后土地水分偏多,苹果采收期间机械进地,先评估、再作业,慢操作、重防护,需重点围绕“防陷车、防伤树、防果实损伤、防安全事故”做好风险管控。可以用手取地表下5~10cm土壤,捏握成团后落地即散,说明土壤湿度适中,可尝试机械进地;若捏握后不散、手指能挤出水分,或地表有明显积水、脚印深度超过3cm,严禁机械进地,需等待1~2个晴天,待土壤表层稍干爽后再作业。若使用拖拉机牵引果箱转运,可在轮胎外侧加装“防滑链”,进一步增大接地面积;选用履带式采摘平台,可在机身底部加装“防陷金属板”(宽度≥50cm),避免机身下陷。

三、果实采后及时晾干、快速预冷

1.通风晾干:遇雨采收后的果实应尽快将其运至通风良好的场地阴干,果面无水珠后入库或运输销售,严禁“湿果直堆、湿袋直装、湿车直运”。

2.防损防霉:果实采收过程易受轻微磕碰产生“隐形伤”,此类损伤通常在24小时后逐渐显现。雨后果实组织脆嫩、抗性降低,一旦发生机械损伤,尤其是出现破皮伤口,极易被炭疽菌、青霉菌等病原菌侵染,引发贮藏期腐烂。因此,应严格分选,尽量避免带有机械损伤,特别是有破皮、擦伤的果实进入贮藏或运输环节,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减少采后损失。

3.及时预冷:雨后果实含水量升高、呼吸强度高、田间热大,易加速衰老、利于病害发展。须在采后24小时内入库进行预冷,将果心温度降至略高于贮藏目标温度2℃左右。

4.库体消毒与降温:入库前可用臭氧、二氧化氯或硫磺熏蒸等方式对库体、包装容器、工具等进行消毒灭菌,并及时通风换气。入库前5天按15℃、10℃、5℃、3℃、0℃对空库进行阶梯降温。

5.货品堆码:货垛排列走向应与库内空气环流方向一致。货垛距库壁应不少于0.3m,距库顶应不少于0.8m,距冷风机应不少于1.5m。垛间距离应不少于0.6m,库内通道宽应不少于1.4m,垛底垫木(石)高度应不少于0.2m。箱与箱之间应留有10~15cm间隙,果箱内果实应低于箱面5~10cm。预冷库预冷堆码密度一般不应超过200kg/m3。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6.预冷方式:自然降温预冷利用夜间低温自然冷却,果心温度降低5℃~10℃。普通冷库预冷入库量宜小于库容量的20%,果实预冷周期应在24~48小时内完成。专用预冷库预冷入库量宜小于库容量的80%,果实预冷周期应在24小时内完成。果心温度降至预冷终止温度后,及时进行贮藏或运输,且保持低温状态,避免回温。

四、科学贮藏管理:控温湿、防冷害、稳品质

1.贮藏环境控制:果心温度-1℃~2℃(依品种调整)。特别注意雨后果实冰点升高,防止低温冷害。相对湿度为90%~95%,保持高湿的同时需防结露。如果进行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或者气调处理,果实贮藏温度提高1℃,防止冷害发生。

2.1-MCP处理:对计划长期贮藏(至次年5月以后)的果实,在入库完成后立即使用1-MCP熏蒸处理,浓度0.3~1.0μL/L,密闭处理12~24小时(常温处理12小时,低温下处理24小时),可显著延缓果实软化、维持硬度、抑制乙烯作用。但是对于成熟度过高,糖心严重的果实,不建议1-MCP处理,同时适当提高贮藏温度,建议在年前尽快销售。

3.定期巡检与清库: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果实状态,及时剔除腐烂、病变、皱缩果。减少频繁开库次数,避免温湿度剧烈波动。

五、出库管理与安全运输

1.冷藏果出库后,进行机械分选的果实,先在10℃左右缓冲间回温8小时左右,通过逐步升温恢复果实的正常代谢和组织状态。苹果分选设备需根据果皮厚度选择,避免将适用于厚皮果实的设备用于薄皮果实,从而降低果面机械伤的发生。

2.包装规范,使用透气性好、抗压性强的专用果箱,内衬发泡网、EPE垫片等缓冲材料。装箱时果实排列整齐,避免叠压,每箱重量不超过15kg。

3.出库后使用冷藏车或保温车运输的果实,车厢内温度维持在0℃~4℃。装车前车厢应预冷,避免“冷果入热车”导致结露。出库后不能进行低温运输的果实,需进入10℃左右的缓冲间回温8小时以上,使果心温度缓慢回升,目的是在防止果面凝结水汽的同时避免温度骤变导致乙烯快速上升,降低装卸过程中的机械伤、病菌侵染风险和果实快速衰老。回温后果实应尽快分销上市,避免二次积压。

总之,面对连阴雨极端天气,务必坚持“能抢则抢、能晾则晾、能预冷则预冷”和“不采湿果、不堆湿果、不运湿果”。通过科学决策、精细操作、全程管控,切实降低连阴雨对苹果产业的影响。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

河省现代苹果产业创新团队机械岗

  

相关知识

草莓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pptx
果实品质与采后商品化处理课件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贮藏物流技术
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
第三章节 园艺产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1教材.ppt
甜橘采后果实商品化处理
直击产业痛点,第二届中国果蔬采后贮运保鲜及商品化处理创新技术论坛“硬核出圈”!
香蕉采后如何进行商品化处理?
持续阴雨天气后葡萄园管理技术要点
花牛苹果采后生理病害防控技术

网址: 连阴雨天气下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要点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4314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第4章生药的
下一篇: 蓝莓采收后管理千万不要放松哦!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