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初中化学仁爱科普版2024九年级上册
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初中化学仁爱科普版2024九年级上册-仁爱科普版2024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材分析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仁爱科普版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关于气体的一个重要实验。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探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与石灰水的反应等。实验内容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意识,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包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同时,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其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愿。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装置选择、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强调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如通过石灰水检验其存在,观察其溶解性、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
-举例:正确使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制取二氧化碳,通过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确认二氧化碳的存在。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学生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难点在于学生能准确判断二氧化碳的性质,如溶解性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举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平衡,需要在实验中通过加入指示剂来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此外,学生可能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实验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二氧化碳的上升现象,从而理解其密度比空气小。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使用仁爱科普版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包含实验4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3.实验器材:包括锥形瓶、长颈漏斗、石灰水、稀盐酸、试管、导管、集气瓶等实验器材,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气体吗?”引导学生思考,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展示二氧化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讲授新知(20分钟)
-实验原理介绍: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装置选择、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物理性质探究:展示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化学性质探究: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理,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实验室需要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收集方法,如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等。
-教师总结并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提高环保意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装置选择、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理解并能够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能够解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并能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2.实验技能: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学生学会了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断。
3.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科学原理,提高了科学探究的素养。
4.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增强了环保意识,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了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5.团队合作与交流: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在交流实验结果和观点时,提高了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6.综合运用知识: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了解二氧化碳在灭火器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板书设计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锥形瓶、长颈漏斗、石灰水、稀盐酸
-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固体和液体→收集气体
-安全注意事项:防止酸液喷溅,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重
-溶解性:易溶于水
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酸碱指示剂变化:使石蕊试液变红
④实验观察与分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的存在
-酸碱指示剂变化:H2CO3的生成
-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收集数据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我觉得自己在导入环节做得还是不错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看到学生们在听到二氧化碳这个名字时,眼神中闪烁着好奇和期待,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性质探究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我在讲解实验原理时,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结合图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中,我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这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时,有些学生似乎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我反思了一下,可能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需要更多的实验现象来支撑。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了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不同收集方法的应用掌握得不错,但是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时,有些学生还是显得有些犹豫。我意识到,这里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掌握得不够清晰。因此,我在之后的讲解中,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
课堂小结部分,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巩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我发现,学生们在总结时,能够比较准确地抓住要点,这让我感到很满意。
作业布置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先花一些时间来复习和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1.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
相关知识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效果分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山东省县级优课).docx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CH4 + 2O2=CO2+ 2H2O B. Cu + 2HCl = CuCl2 + H2↑C. KMnO4 K2MnO4+ MnO2 +O2↑ D.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D [解析] 试题A选项甲烷燃烧的条件为点燃,B选项金属铜不与稀盐酸反应,C想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D选项是正确的表示,故答案选择D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农业生产离不开化学肥料.2] 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工业上常用反应 CO2+2X=CO(NH2)2+H2O 制取尿素.则X的化学式是 .(2)硝酸铵和尿素都是常用的氮肥.请设计方案鉴别这两种化肥 . NH3分别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硝酸铵.无气味的是尿素. [解析]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CO2+2X=CO(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将FeSO4 在固体状态下转化成Fe(OH)SO4的方法来制取新型净水剂碱式硫酸铁混凝剂.其中生产过程可以用4FeSO4+2H2O+X=Fe(OH)SO4 表示.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SO2C.FeOD.O2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作法.ppt
[题目]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酒精灯B. 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C. 反应开始后通入2.8g一氧化碳可生成6.4g铜D. 省略A装置仍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药品时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A.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2)制得的CO2中可能含有的某种杂质是水.若要除去此杂质.需要在收集装置前连接装置C.其中应盛放浓硫酸溶液.(3)用装置C也可以收集CO2.检验装置C中已收集满CO2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分别用不同pH值的溶液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植物的汁液pH<7pH=7pH>7牵牛花红色紫色蓝色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玫瑰浅红色浅红色绿色(1)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 .(2)某同学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因为无明显现象不能判断何时反应恰好完全�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实验室里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NO2是氧化剂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每生成1molN2转移6mol电子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八课 寻找“食人花”说课稿 华中师大版
网址: 实验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初中化学仁爱科普版2024九年级上册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98751.html
上一篇: 填埋法使用的填埋坑内,微生物利用 |
下一篇: 二氧化碳细菌培养法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