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精彩再拾时光(九)凌泵回忆录——王莲凤《凌泵纪事》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逢,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走远,但是那有声有色,有乐有趣,有模有样,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精彩生活片断却永远铭刻在每一个凌泵工友的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 张云龙</b></p><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 光阴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题记</b></p><p class="ql-block"> 《凌泵纪实》是一篇情感回忆录,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独特的视角,讲述那些年亲历的那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凌泵纪事》讲述了五个小故事,五个故事有乐、有痛、有悲、有喜、有情。</p><p class="ql-block"> 《凌泵纪事》讲述的五个故事,是我们一代人共同的经历,令人终生难忘,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凌泵纪事》中写道 :</p><p class="ql-block"> “十年间,年轻的兄弟姐妹们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的考验,在贫穷落后的辽西大地坚强乐观地生活着,无可雄辩地证明了自己的无愧与无悔,收获与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悲怆感人的故事,携手度过了血色浪漫,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重温精彩 再拾时光》目录</b></p><p class="ql-block"><b>A 专辑</b></p><p class="ql-block">(一)李正一曲艺作品选</p><p class="ql-block">(二)刘锡俊摄影作品选</p><p class="ql-block">(三)宫学大诗词诗评游记作品选</p><p class="ql-block">(四)石继祥王培业董廷元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五)陈泽全游记评论作品选</p><p class="ql-block">(六)王世来摄影作品选</p><p class="ql-block">(七)凌泵工友诗词散文作品选</p><p class="ql-block"><b>B 特别专辑</b></p><p class="ql-block">永远的兄弟 深切的怀念 悼风东</p><p class="ql-block"><b>C 凌泵回忆录</b></p><p class="ql-block">(八)李祖荫回忆录《万元店回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九)王莲凤回忆录《凌泵纪事》</b></p><p class="ql-block">(十)杜大光回忆录《我的凌泵大学》</p><p class="ql-block">(十一)李正一回忆录《凌泵岁月》</p><p class="ql-block">(十二)任宪为回忆录《难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十三)郭振胜《五十年圆梦路》</p><p class="ql-block">(十四)凌泵回忆录《留在黑沟的童年》</p><p class="ql-block">(十五)商宏伟廖彤和等《电工班往事》</p><p class="ql-block">(十六)怀念 凌泵老照片 凌泵诗抄</p><p class="ql-block"><b>D 知青回忆录</b></p><p class="ql-block">(十七)王莲凤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十八)李正一 《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十九)任宪为 《难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E 建党百年华诞特别专辑</b></p><p class="ql-block">刘锡俊摄影作品选《看山看水看中国》</p><p class="ql-block"><b>F 专辑</b></p><p class="ql-block">(二十)董兆华摄影作品选</p><p class="ql-block">(二十一)赵青波王莲凤摄影作品选</p><p class="ql-block">(二十二)李正一 亲情回忆录《怀念》</p><p class="ql-block">(二十三)凌泵大连工友部分聚会集锦《夕阳时光 精彩年华》</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张云龙旅游日记之一《走进大连街的秋天》</p><p class="ql-block">(二十五)张云龙旅游日记之二《大连街的风景 风光 风情 风韵》</p><p class="ql-block"><b>G 终编与合集</b></p><p class="ql-block">(二十六)终编 《回家》凌泵工友朝阳聚会暨黑沟行纪实</p><p class="ql-block">(二十七)《重温精彩再拾时光》合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凌 泵 纪 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目 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一)路在脚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二)小鸟在冬季飞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三)在黑沟分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四)釆蘑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五)邻里情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一) 路在脚下</b></p><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苦,再苦也有边。七十年代初的秋天,一部分知识青年终于逃离苦海,被首次招进工厂工作。我们青年点只有两个名额,我和一位男知青有幸被招进了朝阳地区所属的凌源工厂。</p><p class="ql-block"> 多日来,进工厂的喜悦之情禁不住溢于言表。记得厂里一位领导带车去接我们,在大客车里,大家好奇地向这位领导问这问那。刚从穷山沟里“爬”出来的知青们喜气洋洋地描绘着工厂的美丽蓝图,憧憬着无限美好的工厂生活。</p><p class="ql-block"> 大客车一直颠簸在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上。原来,工厂坐落在偏远贫穷的凌源黑沟村,四处不见人烟的厂区外居住的是黑沟的村民。</p><p class="ql-block"> 工厂离县城足有二十多里路,与几里地之外的劳改监狱相邻。据说最初工厂是押少年犯的场地,少年犯迁走后就闲置下来。此时让招工来的知青开发建设这个工厂。</p><p class="ql-block"> 迈进工厂的大门,招工进厂的二百多名知青(都是大连下乡到北票的知青,其中有大连2中、33中、24中、20高中、铁中、海群中学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惊呆了。这哪里是工厂,这不明明是一片废墟吗?空荡荡的厂区内到处杂草丛生,茂茂腾腾的野草齐腰高;厂区小路上砖石瓦片散乱地堆放着,倒象连绵起伏的小山丘;偌大的车间里没有一台机器,只有成群结队的小动物在上串下跳。</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们的心情一落千丈。这就是我们曾为之奋斗的目标——梦寐以求的工厂吗?从此我们就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吗?漫漫长路将在脚下延伸,我们不知道能在这个全封闭的工厂干多少年,难道是一辈子吗?</p><p class="ql-block"> 面对眼前的一片荒芜,虽然有时迷茫,有时哀怨,但却泯灭不了我们激情飞扬的少年壮志,正像屈原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样,我们的创业之路就这样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兄弟姐妹们白手起家,挽起裤腿挥汗如雨地大干,争先恐后地干脏活、累活、苦活,谁也没有怨言。我们在机加、锻造、铸造、热处理等车间打上了水泥地面,装卸设备,安装了生产需要的各种设备。由此昔日杂草丛生的厂房变成了机器隆隆的车间。</p><p class="ql-block"> 独身宿舍没有暖气,寒冬一天天逼近时,厂里决定让职工自己安装暖气,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暖大会战开始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家二话没说,喊着当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紧锣密鼓,没白没黑地忙个不停。操场上暖气片堆得如山高。从暖气片除锈、组装、打压、下管、套丝到铺设外管道等等,所有工序都要我们自己来完成。难能可贵的是厂里的姐妹们从不甘落后,“谁说女子不如男”?照样冲在水暖大会战的第一线。干起活来姐妹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性别。晚上躺到床上一个个浑身就像散了架,几乎爬不起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终于如期完成了水暖大会战的艰巨任务。</p><p class="ql-block"> 冬天,破旧的锅炉经常漏水,使宿舍冷得象冰窖子一样。这时几个承担维修任务的年轻小伙常常要跑到水漫金山的锅炉房里紧急维修,从锅炉房里出来时他们的棉袄、棉裤已经透湿,整个一个水人儿。刺骨的寒风吹来,头上身上布满冰茬。</p><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临,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厂区内空地上开荒种菜。锄地、挑水、施肥------。种的白菜、萝卜、茄子、辣椒长得旺旺盛盛,大大丰富和改善了职工食堂的伙食。那时每天超负荷的劳动让大家经常是肩膀红肿、手起大泡,所受的苦并不亚于农村青年点。</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我们的工厂就是一个大“青年点”。是啊,这个全封闭的大“青年点”桎梏了我们,我们也曾视觉狭窄,也曾心区苍白,因为年轻人渴求知识,可是却不得不忍受精神饥饿的煎熬;年轻人需要自由,可是却受到许多清规戒律的禁锢;年轻人需要健康成长,可是想吃一顿鱼、肉都困难。</p><p class="ql-block"> 几年之后,兄弟姐妹们陆陆续续地结婚生子,于是又亲自动手在厂区内盖起了幼儿园。大家挖土、抬筐、打地基、打预制板儿,一砖一瓦地垒起一个二层楼的幼儿园。在当时当地应该算得上豪华幼儿园了。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滑梯上嬉笑玩耍;在秋千上逍遥飘荡时,我们禁不住感叹:工厂幼儿园,那是兄弟姐妹们血和汗铸成的啊!</p><p class="ql-block">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厂里要在职工食堂搞一台文艺汇演。所有文艺节目都是自编自演,那脍炙人口的节目,让我们大大地解除了疲劳,放松了心情。</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阿舟的配乐诗朗诵。他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在场观众。他朗朗地叙说:“黑沟的坎儿多,黑沟的山儿高,黑沟的灯有多亮?黑沟的路有多长?黑沟的饭菜这么香------”!</p><p class="ql-block"> 外号叫大头和外号叫聋子的两个年轻人一登台人们便发出笑声,他俩演唱“我叫王小义,我叫买卖提,我们本是一对好兄弟,生活在一起------”,“王小义”和“买卖提”惟妙惟肖的表演让我们看到身居黑沟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p><p class="ql-block"> 当报幕员报下一个节目是动力车间表演的男声小合唱——《船歌》时,全场掌声雷动。一色的蓝制服加白衬衫,一色的风华正茂的帅小伙,坚实有力大踏步地走向台去。在小提琴伴奏下,男声小合唱唱得铿锵有力。</p><p class="ql-block"> 女声表演唱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她们皮带掐腰,手持木枪,大刀阔斧地跳起来。其中有人扮演奶奶,妈妈和孩子。她们表演的《全家女子民兵班》斗志昂扬,把全场观众带进“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诗词情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物质生活贫乏,文化生活枯竭的那个年代,这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让我们兴奋和议论了好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去“热水汤”温泉洗澡,是我们最盼望最得意的事。工厂离“热水汤”有十多里地,有时下班后厂里大卡车拉我们去洗澡,每到休息日兄弟姐妹们也会三五成群地相约去那里。浴池里热气腾腾的地下温泉水翻着浪花涌上来,一股股浓重的刺鼻子的硫磺味儿显示出温泉水质的纯正。温泉水即可以医治皮肤创伤又能够保养皮肤。记得有人腿被暖水袋烫伤,多日没好,只洗了一次温泉澡竟结痂而好;姐妹们每每洗完之后走出浴池,一个个粉白的脸蛋儿象出水芙蓉,更象古典美人儿杨贵妃。唐、宋诗人笔下的“水滑洗凝脂”、“一洗胸中云梦”、“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成为当时“热水汤”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在工厂,年轻的兄弟姐妹们读书、学习、工作、娱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仿佛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然而,黑沟生活的艰难困苦让我们时有无奈和惆怅;时有焦灼和痛苦,但我们没有人想当逃兵。</p><p class="ql-block"> 几年之后,一个曾经让人看了心凉半截的工厂,已发展成有1000多名职工的工厂。1000多名职工中除了大连下乡到北票的知青以外,还有劳改分局调来的一批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大连调来支援三线建设的老工人、建昌八家子铅锌矿调来的职工等等。</p><p class="ql-block"> 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了厂房宽敞明亮,厂区绿树成荫,四周开满鲜花的人见人爱的工厂。</p><p class="ql-block"> 厂区内一点一滴的改变都渗透着我们辛勤的汗水;工厂里每一项技术革新成果,都是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竭尽全力创造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凌源油泵厂诠释着全体兄弟姐妹的智慧和力量,是全体兄弟姐妹一腔热血凝结而成的结晶。正如作家冰心的一首小诗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的艳美,而当初奋斗的芽,却洒下了牺牲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时光,在沸腾的生活中悄然逝去。路在脚下延伸,不觉间已走过了十个年头(从1973年进厂至1982年工厂解散)。</p><p class="ql-block"> 十年间,年轻的兄弟姐妹们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的考验,在贫穷落后的辽西大地坚强乐观地生活着,无可雄辩地证明了自己的无愧与无悔,收获与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悲怆感人的故事,携手度过了血色浪漫,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二)小鸟在冬季飞走</b></p><p class="ql-block"> 凌源工厂的阿月是动力车间的生产技术能手,他的平台画线技术深受人们的称赞。她生性活泼,说话幽默,经常逗得大家笑翻天。就连平时走路也哼哼呀呀唱个不停,因此绰号小鸟。</p><p class="ql-block"> 她与本厂的阿堂都曾是大连2中下乡到北票的知青,又曾在一个车间当工人,1976年他们结婚了,住在工厂家属院中国式小瓦房里,后来生了一个女儿。</p><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夜里,小鸟忽然肚子疼得无法入睡,满炕打滚,她要求睡在身边的阿堂送她去凌源县医院,可是工厂离县城20多里地,阿堂十分为难,半夜三更的上哪找车去医院?让她忍一忍,忍到天亮。小鸟痛苦地蜷缩在炕头,豆大的汗珠把身上穿的背心浸透。她咬紧牙关一分一秒地盼着天亮,可是无法忍受的更大的疼痛向她袭来,她从炕上滚落到地上,再次要求阿堂快救她,送她上医院。阿堂还是让她忍着。</p><p class="ql-block"> 终于天亮了,厂领导闻讯立刻安排动力车间的兄弟姐妹们和阿堂一起把她抬上车,送往离工厂最近的部队温泉医院。大夫先给她挂上止疼吊瓶,几天过去了都没有确诊。部队温泉医院以疗养为主,缺少一系列的检查设备,一周后送往建平县一家较大的部队医院,一番折腾,确诊为宫外孕。</p><p class="ql-block"> 由于延误了治疗时间,部队医院大夫说,已经晚了,人快不行了。动力车间立即派人去给小鸟在大连的亲人打电报,让亲人速来厂。小鸟从小就没有爸,只有他的妈妈千里迢迢地从大连坐火车、换汽车20多个小时才到凌源工厂。</p><p class="ql-block"> 小鸟躺在医院里,厂里一直派4名女工昼夜护理她,到后来两个人给她翻身都翻不动。当时全场上下的头等大事就是希望医院全力以赴把小鸟救过来。年轻的兄弟姐妹轮番去医院看她,为她忙前忙后。</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医院通知厂领导,小鸟已进入弥留之际,应该准备后事。动力车间的兄弟姐妹立刻慌了手脚,这边着手后事的准备,那边一帮人急速地飞奔到医院,把小鸟围个水泄不通,谁都想最后再看一眼这个曾是天涯沦落人,患难与共的姐妹。</p><p class="ql-block"> 此时,小鸟的母亲抱着小鸟的女儿哭喊着让小鸟睁开眼看看孩子,也许她听了妈妈的话,目不转睛地看了孩子一眼,竟把眼睁开微弱地说:“孩儿,记住妈“。她似乎用眼的余光看到了围在身边的兄弟姐妹,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一生中最后一个字:“谢”。</p><p class="ql-block"> 刹那间,小鸟飞走了,真的飞走了。兄弟姐妹们哭喊着,叫骂着:“如果不是医院给耽误了,宫外孕还能死人吗”?大家跺着脚的哭,抱在一起哭,那场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p><p class="ql-block"> 动力车间为小鸟开了追悼会,没有乐队,没有花圈,只有兄弟姐妹们的深情追忆。正当追悼会进行到一半时,被派去沈阳给小鸟买药的于师傅风尘扑扑地闯进会场,顿时惊呆了,象木鸡一样傻傻地立在那儿,忽然捂着脸放声大哭起来:”呜……呜,对不起,小鸟,我回来晚了,回来晚了……”,那哭声震耳欲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三)在黑沟分娩</b></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和凌源工厂的阿兰几乎同期结婚,分上了家属院最前面的那趟中国式小瓦房,从此我们两家便成了一墙之隔的邻居。</p><p class="ql-block"> 她爱人在建昌工作,不能常回家,属于两地生活。我和阿兰一前一后地怀孕了,她的预产期比我晚一个月。我们常常为即将做“妈妈”而共同憧憬着、喜悦着。</p><p class="ql-block"> 阿兰长的比我高大,她把自己的衣服拿给我穿。那是一件深紫色“的确凉”衬衫,穿上她又肥又大的衣服,我把逐渐隆起的肚皮遮上,心里感觉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一天傍晚,老公来家说厂里接到主管局通知,要派一批人到朝阳听报告,6月22日随厂里大客送去,准备当晚返回。老公不想去,因为6月23日是我的预产期。为不影响他工作,又有我母亲从大连来护理,再说预产期怎么可能那么准呢?我说通他之后便把他放行了。记得临走前他到公社旁边的小商店买了一包玉米面饼干,以备他不在家时让我充饥。</p><p class="ql-block"> 凌源热得早,六月份的天气已经酷暑难耐,好像地下的热气直往上升腾;院子里自家种的玉米那油绿旺盛的叶子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焉了,全部耷拉着“脑袋”。至今我仍然能够感觉到当年的那股热浪。</p><p class="ql-block"> 6月22日下班后,忍着燥热,挺着肚子,我从厂里买了10斤西葫芦(即角瓜)用筐子提回家。那时工厂离凌源县城二十多里地,地处偏远山沟,厂里大卡车经常到凌源县城拉菜,以解决因交通不便职工吃菜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把10斤西葫芦放下,便躺到火炕上歇息。正在看一本《育儿常识》(那是让人从朝阳新华书店捎的,至今纸页已经发黄了),忽觉肚子痛,而且每隔十多分钟痛一次。难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阵痛”吗?哎,预产期就是这么准!母亲立刻紧张起来,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反而比母亲镇静,我开玩笑地劝母亲:“你可是个生孩子老手,生过六个孩子怎么还这么紧张”?</p><p class="ql-block"> 我从火炕上一骨碌爬起来,望着放在窗台上纸包的玉米面饼干,心想:我还没来的及尝一口,后悔不如早些吃掉它。之前家属院好多年长者告诉我,坐月子一个月不能洗澡。这时我让母亲赶快到外屋烧水。她在灶坑里填了满满的柴禾,拼命“咕哒、咕哒”地拉风匣,一会儿一大锅水就沸腾起来。我马上忍痛洗头、擦身,准备清清爽爽地去迎接人生第一场“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 黑色的夜悄悄降临,忽然窗外电闪雷鸣,顷刻间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天啊,还没有找大夫(工厂地处偏远山沟,女职工生孩子只能在家里,找厂卫生所大夫接生)。</p><p class="ql-block"> 虽然阿娟大夫提前半个月就把已消毒好的“生产器械”送到了我家,可母亲并不认识她家在哪里。情急之下我只好让母亲去敲住在我西面的阿兰家房门(当时我家东面没有邻居,是厂卫生所)。只见她慌忙地举着伞挺着膨胀的肚子出门,一出门便被迎面而来的暴风雨袭了个趔趄。我母亲一把扶上她,两个人踩着泥泞,蹒跚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在火炕上踱来踱去,猜测老公今晚可能回不来(后来才知朝阳也在下大雨,因风雨阻隔当天无法返回),我一个人经受着与生俱来的疼痛和折磨,耐心等待着尚不知性别的小东西的降临。</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亿万女人生儿育女,本是天经地义且十分喜悦的事,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普普通通,可是对于第一次生育的我,有时恐惧竟大于喜悦,因为从始至终没有做过抽血化验、B超检查;没有住在挂着白色窗幔,插着彩色鲜花安静而温馨的产房里;更没有发生意外后白衣天使可奋力抢救的医疗条件。</p><p class="ql-block"> 终于,分娩的时刻来临了。阿娟大夫给我打上了催产素。在漫长的等待中,小东西还不着急出世,没办法又一支催产素推了进去。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我紧抓母亲的双臂奋力呼喊起来,那喊声撕心裂肺。忽然间让大夫头疼的难点问题出现了------。汗水已浸透了我的背心,我感到浑身瘫软,就要昏厥过去,而阿娟大夫满脸涨得通红,头发缝里的汗一滴一滴掉到火炕上,拿器械的手已经颤抖,白大褂也被喷上一片血水。危急之中,她已不能顾及太多,只好硬着头皮去唤醒已经睡觉的邻居阿兰,让她马上去找住在后几趟房的卫生所男所长阿臣。</p><p class="ql-block"> 整个家属院都在沉睡,此时已是下半夜,窗外大雨仍“哗哗哗”地下个不停。我很清醒,生怕已怀孕八个多月的阿兰路上有什么闪失,一颗心立刻悬了起来。此时的阿兰一定是举着伞,壮着胆,挺着大肚子一个人在让人恐怖的夜里,豁出命来走在磕磕绊绊的家属院的土路上,穿过一趟房又一趟房------,忽然我清楚地听到外面“噔、噔、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阿臣所长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 得知阿兰平安归来,我鼻子一酸,两行热泪夹杂着汗水顺着脸庞流淌下来。</p><p class="ql-block"> 阿臣所长一步跨进屋里,他的裤腿湿透,脚上的鞋沾满烂泥巴。此时就象见到了大救星一样,我已忘却了所有的羞涩,充满了信心和力量。曾经的深深的恐惧和担忧顿时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 整整一夜,我在顽强地挣扎着,呼唤着将要到来的新生命!我第一次称赞自己:我是这样勇敢,这样临危不惧!</p><p class="ql-block"> 天亮了,雨停了,一切风平浪静。6月23日凌晨,一个可爱的“小公主”诞生在凌源山沟的火炕上。</p><p class="ql-block"> 已经筋疲力尽的两位大夫帮忙给孩子洗完澡,裹上大红布,连一口水也没喝便离去。 </p><p class="ql-block"> 清晨,阿兰隔着篱笆递上几个煮鸡蛋,焦急地询问昨夜的情况,她是不能进我家的,人说怀孕的女人不能进“产房”;得知我老公不在家,阿铁马上去挑了两担水倒入我家外屋地缸里,头也不回地走了;阿华闻讯后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上面撒满红糖;阿英把拆好的尿布拿来;阿影随后也把提前织好的绿色瓜皮童帽送了过来,高会计赶忙拆了两个口罩,给孩子做了一件纱布小衣服,漂亮的蓝花镶边是她家旧窗帘剪下来的布。</p><p class="ql-block"> 一夜的“浴血奋战”结束了,厂里的大客车也正晃晃荡荡地从朝阳往回开来,在厂门口停下。</p><p class="ql-block"> 热心的小丁在传达室门口第一时间把生孩子的喜讯传给了我老公,于是他跳下车疯了似地向中国式小瓦房奔去。</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多年来每每想起在凌源山沟分娩的情景,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在涌动着。</p><p class="ql-block"> 只有在回顾的时候才明白,已逝去的日子曾经多么美丽!如今在太多的纷繁与喧嚣中,我总是想起工厂家属院生活的那些年,那些事。</p><p class="ql-block"> 世上还有什么事比危难之中的援手救急让人感动?还有什么情比不是兄弟姐妹却胜似兄弟姐妹的情那么珍贵?</p><p class="ql-block"> 我愿意永远生活在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氛围之中,我将永远记住兄弟姐妹那份情同手足的挚爱和深情厚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四)采 蘑 菇</b></p><p class="ql-block"> 从夏天开始,我们同宿舍的几个人就盼望秋天的到来。秋天是凌源采蘑菇的最好季节。</p><p class="ql-block"> 凌源县盛产蘑菇,以红蘑为上品,炖鸡汤撒上一把红蘑,味道美极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周日休息,我所在的凌源工厂住独身宿舍的年轻人,就三五成群结伴去公社门前赶集,许多人专门为买蘑菇而去。买了蘑菇或回到宿舍炖鸡或留到春节带回大连给亲人尝一尝。</p><p class="ql-block"> 凌源工厂坐落在黑沟村。工厂的四周可见星星点点的民宅。秋天,乡村民宅的院墙上常常晒着一串串尖尖的小辣椒、一串串滚圆的大红枣和一串串刚采来的红蘑菇。那红蘑菇象一把把小伞在墙上展开着张扬着,几天以后就会被秋老虎似的毒太阳晒蔫了头,变成干蘑留着冬天吃。村民告诉我们,黑沟附近的山上长了许多蘑菇,他们就是在山上采到的。</p><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的一天,在微风吹拂下,我和同宿舍要好的阿杰、阿润带上干粮,踏着清晨的露水,每人拎着一只竹篮子上黑沟山上去采蘑菇。</p><p class="ql-block"> 穿过黑沟小村庄,走在乡间小路上,你会听到鸡的鸣叫狗的狂吠,还有乡村小学操场上孩子们的打闹声。沿着村庄往前走,我们兴奋地一路高歌:“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巨轮象金桥飞架海上,狂风暴雨不可阻挡……”。</p><p class="ql-block"> 路上我们被盛开的野花吸引着。在翠绿的草丛中时时会看到一簇簇野花窜出来,红的象玫瑰、白的象百合、黄的象菊花、粉的象康乃馨、紫的象蝴蝶兰。咦,花瓣缝隙里还隐藏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惹得我们不停地伸手采摘。一会功夫每人都捧着一簇野花在闻它的芳香。在这空气清新,四野飘香的丛林里,我们多么惬意!</p><p class="ql-block"> 说说笑笑中,已爬到山顶。走进群山的怀抱,眼前层峦叠嶂,林木繁茂;苍松翠柏如碧绿的屏障,山风吹来,绿波荡漾,涛声阵阵,如同海浪拍岸;山脚下沟壑纵横、村落民宅历历在目,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站在密密的松林间,身边缀满松树塔的松树时时散发出油脂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似乎第一次置身在这迷人的山岗上。然而,让我们眼界大开的还是草地上形态各异的蘑菇。</p><p class="ql-block"> 每一棵松树下,花草长得格外旺盛,花草丛中夹杂着大小不等的蘑菇。据村民传说,从前有一位猎人牵了一只黄狗到黑沟的山上打猎,不知为什么猎人的衣兜里竟然装满了蘑菇籽。突然对面山上出现了狼群,可猎人并没有发现。是机灵的黄狗最先发现了狰狞的恶狼,立刻翘起足尖拼命撕咬猎人的衣兜,哗啦啦一声响,蘑菇籽撒落一地,于是随风飘落在黑沟山上每个角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蘑菇繁殖了一代又一代。</p><p class="ql-block"> 几天前的一场秋雨,使山上的蘑菇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给采蘑人带来大好良机。</p><p class="ql-block"> 我和阿杰、阿润如饥似渴地扑到松树下,见一个采一个,生怕漏掉。可是阿润忽然想起村民曾嘱咐过,千万别采毒蘑菇,它的毒性很大,会毒死人,要学会识别毒蘑菇。阿润让我和阿杰逐个检查自己采摘的蘑菇,我们很不情愿地把竹篮子里的蘑菇全倒在地上,翻着个儿地寻找毒蘑菇。果然,每个人竹篮子里都有毒蘑菇混进来,只好一个个扔掉,虽然很不舍得。毒蘑菇外形长得十分漂亮,象一把灰白色的小伞,伞把儿雪白,伞叶鲜嫩。大家戏称毒蘑菇为“美女蛇”。阿润提示我们一定要留神,不能被“美女蛇”所迷惑。</p><p class="ql-block"> 踩踏着铺满松针和苔藓的潮湿地面,我们漫山遍野地围着松树转,啃一口干粮,再弯腰去采摘蘑菇。在遍地松蘑和草蘑当中,我们专挑稀少的红蘑去采,虽然一个个汗流浃背,累得腰也直不起来,但仍然乐此不疲。望着正在成长的活鲜鲜的蘑菇,真的不忍心去采摘,本来它可以越长越大,可一想到过年要带回家让亲人品尝,让亲人欣赏我们的劳动成果时,采摘的情绪就分外高涨。</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在心中想象着远在大连的父母、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品尝我采摘的鲜美的红蘑,那情景越发勾起我对家的无限眷恋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p><p class="ql-block"> 再说当我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凯旋而归,在宿舍里听到大家的连声夸赞,那种感觉也是蛮好的噢!</p><p class="ql-block"> 下午每个人的竹篮子都满了,我们便临山而坐。这一瞬,似乎都有许多话要说,但谁也没说什么,让它尽在不言中吧。</p><p class="ql-block"> 在黑沟这块土地上,远离家乡的我和阿杰、阿润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历来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阿杰提议:大家一起唱歌吧。我们竟不约而同地唱起平时最喜欢的一首苏联歌曲,名叫“举杯”:“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个好朋友,同我们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回忆起最珍贵的一切,唱起了愉快的歌。为幸福的欢聚,为地久天长的友谊,我们来干上一杯,干一杯再干一杯”!</p><p class="ql-block"> 深情而嘹亮的歌声在山岗上、松林间久久回荡。我不知这一颗颗年轻的心里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想: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友谊最深厚的眷恋莫过于朝夕相处和相知。对于少小离家的我们,有时那样孤独,那样无助,是友谊给了我们力量,是友谊支撑着我们在荒凉的黑沟度过一年又一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感觉累了,便躺倒在缀满野花的山坡上吹毛茸茸的蒲公英,眼看着蒲公英的茸絮飘飘悠悠地飞上了天空。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大地当床,蓝天做被,这一觉睡得又香又甜,很美。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阿杰先醒了,她推推我,又推推阿润,大喊大叫:“懒虫懒虫快起床”!我和阿润睁开眼一骨碌爬起来,太阳已经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抹灿烂的红霞在天边。</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个人提着装满红蘑的沉甸甸的竹篮子下山了。</p><p class="ql-block"> 回头看被抛在身后的松林,那么静,那么深,那么神秘,又那么空灵。有谁知它幽静的深处,竟藏着一丛丛美丽的蘑菇?</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们在松林的怀抱里领略了浪漫的诗情和画意;这一天,我们把艰辛的黑沟生活给人带来的消沉情绪都丢在了松林,顷刻间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 我一边走一边诗兴大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阿杰和阿润也在随声附和。</p><p class="ql-block"> 在休息日里与几个好朋友一起上山采蘑菇,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舒畅,这种快慰和舒畅始终荡涤着我的胸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五)邻里情深</b></p><p class="ql-block"> 如今,邻居在楼道里偶尔碰面,只点头微笑便擦肩而过,甚至在一个楼里住了好多年也互不相认。</p><p class="ql-block"> 现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淡漠,不由地让我留恋居住在凌源工厂家属院时的那种邻里关系。</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我和阿兰是一墙之隔的邻居,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更加印证了人常说的这句话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那年国庆节厂里放假,我和老公带着三岁的女儿小公主去山沟田间“打谷楂”。</p><p class="ql-block"> 曾经密密实实的庄稼被收割之后,大地一片空旷,只有谷楂整整齐齐地留在田间垄沟里。</p><p class="ql-block"> 此时女儿小公主象一只放飞的小鸟在田间玩耍,我和老公分别蹲在垄沟里把谷楂一个个拔出来,抖掉根部的土装入袋子。拼命干了大半天,已经“汗滴禾下土”了,秋风吹来,才感觉阵阵凉意。</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看到阿兰院子里柴禾不多了,考虑到她自己带孩子生活(她和丈夫两地生活),实在艰难,便把打来的两袋子谷楂倒给她家一袋子。</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阿兰的丈夫从外地回来,和我老公说想在院子里盖小仓房。打地基需要到山上采石头,于是我老公帮他找了工厂几个兄弟一起上山采石。山上的石头坚硬无比,他们手持铁镐一镐一镐地刨下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镐头重重地砸在铁钎子上,顿时火花四射。年轻的兄弟们象老牛拉车一样把山石一车一车地从崎岖的山路上拉回来------,终于阿兰家的小仓房如期开工。</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厂里在家属院一片空地上放映《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电影,我和老公都争着要去看,孩子小又无人带,阿兰无意间听到了我俩的争执,编着各种自己不想去看电影的理由,非要给我们看孩子,于是我和老公提着小板凳飞也似地向那块空地奔去。</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班阿兰都挑水侍弄园子,由于她的辛勤耕耘,她家园子里的菜长得非常茂盛。她儿子小顺有时摘一根带着小黄花的水灵灵的黄瓜,有时摘一个滚圆的西红柿,站在篱笆边递过来给小公主吃。秋天该吃嫩苞米的时候,阿兰总是早早摘下几穗苞米,煮上一锅。每当这时小顺准会兴冲冲地从篱笆墙那儿递过两穗滚烫的新鲜苞米,大喊着小公主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我和阿兰经常摘自家园子的菜包饺子。如果她家哪天包饺子,必让小顺送一盘给我女儿,而哪天我包饺子,也必让我女儿送一盘给小顺吃。做了八年邻居,从未间断地互送饺子。</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小顺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刚想递过来,不小心碰到篱笆上,“啪”的一声盘子掉地碎了,一盘白花花的饺子也滚落到地上。小顺哇哇大哭起来,阿兰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我连忙许诺带他们到野外去玩儿,小顺破涕为笑。两个孩子吃完饺子兴高采烈地跑出家门。</p><p class="ql-block"> 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在山花烂漫的草地上孩子们嬉笑玩耍不知疲倦。听说我要给他们讲故事,他们马上乖乖地就地而坐,安静地等待着。望着孩子们充满童真的黑葡萄粒儿似的大眼睛,我便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小山羊和大灰狼”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由于小顺和小公主的年龄只差一个月,所以他俩一直在一个托儿所。最初孩子们每天生活在托儿所的大火炕上,妈妈们每天在喂奶时间给孩子送鸡蛋糕、大米粥,粥上撒点儿鱼松、肉松,就算给孩子增加营养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厂里职工亲手建起了二层楼的托儿所,每天早上,小顺俨然一个小哥哥牵着小公主的手到托儿所。在托儿所他们爬滑梯、背歌谣------,把珍贵的童趣留在了那里。</p><p class="ql-block"> 看到两个孩子形影不离的样子,厂里的姐妹们常开玩笑:“一个小帅哥,一个小公主,快给他俩定个娃娃亲吧”!小帅哥、小公主逐渐长大了,他俩又手牵手地走进了子弟学校的教室里。有时小顺生字没写完,小公主就帮他写,小公主受同学欺负了,小顺瞪着眼珠非要和人算账。</p><p class="ql-block"> 忽然有一天,小公主怒气冲冲地跑回家,随后小顺追进来给小公主告了一状——两个好朋友打架了。老公气急败坏地把小公主推倒在椅子上,又从椅子上把她抓起来拎到地上------。那屋阿兰厉声喝斥小顺,逼着小顺给小公主赔礼道歉。谁知两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委屈,顿时,哭声从两个屋子里传出,震耳欲聋,响彻家属院。</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夏天,上级宣布工厂下马解散(主要是因工厂地处山沟,交通不便,生产出的拖拉机配件运不出去)。所有职工将分别被安排到朝阳、建平、凌源县城等地工作,准备陆续搬家。</p><p class="ql-block"> 我家菜园子里向日葵大圆盘已结满葵花籽;架子上的豆角一串串地垂下来;青色西红柿已逐渐变红,可是已来不及收获,因为明天一早,大卡车装好行李就要出发了,我和老公就要奔向朝阳地区的工厂。我们把整园子的菜送给阿兰,嘱咐她别忘了收获果实。</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阿兰早早把小顺叫醒,娘俩手扯手地站在篱笆边上,目送我们上车。阿兰满眼噙着泪,依依不舍地说:“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做邻居”?之后眼睁睁地看着搬家的大卡车越走越远;小顺睡眼惺忪地挥着小手与小公主再见。在去往朝阳的路上,小公主简直就哭成了小花脸儿,一个劲儿地嚷吵着:“不搬家,我要找小顺,不搬家,我要找小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点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张淑华 :</b></p><p class="ql-block"> 王莲凤的巜凌泵纪事》回忆录,把我们又拉回到了五十年前在凌源那段艰苦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建厂到安家,生儿育女,直到工厂关闭,各奔东西。</p><p class="ql-block"> 知青经历的铺垫,是我们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由于厂子医疗条件简陋,只有一个卫生所,治疗小病没问题,遇到大事就抓瞎了。一个子宫外孕就让年仅28岁的工友英年早逝,让人叹息。</p><p class="ql-block"> 我的女儿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当时我心中忐忑,非常担心,结果只打了一针就啥事没有了。我知道,我的的不安,就来源于当年这件事情留下的阴影。</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凌泵厂的经历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给王莲凤的佳文点赞,给张云龙的精心编辑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任宪为 :</b></p><p class="ql-block"> 王莲风以女性的视角与切身感悟回忆了我们那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年代,在那个半生不熟的山沟工厂里的艰难又珍贵的生活 片断。</p><p class="ql-block"> 这些情节是那么的模糊却又那么的真实地再现了我们青葱至而立之年的痕迹,令人回味与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安美蓉</b></p><p class="ql-block"> “凌泵纪事九””读后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深感你们创业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p><p class="ql-block"> 但苦中作乐,苦中有甜,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那时我们都年轻,现在老啦回忆起来也感觉苦中有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全篇完 谢谢观赏 再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相关知识
重温精彩再拾时光(九)凌泵回忆录——王莲凤《凌泵纪事》
泵打药泵厂家
王心凌
王晓凌
地下水位下降对机泵工作环境的影响
陈化动力泵备件
供应正奥泵业QBY5
上海耐酸碱泵厂家
浙江省紫荆花泵业有限公司
水肥一体产品灌溉比例施肥泵
网址: 重温精彩再拾时光(九)凌泵回忆录——王莲凤《凌泵纪事》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9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