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30 10:14

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摘要】: 以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为试验对象,采用原位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土壤养分(N、P、K)含量的影响。设置3种强度(p H5.6(CK),4.5,3.5)的模拟酸雨条件,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楠;钱少郁;潘小承;陈一磊;白尚斌;徐飞;模拟酸雨及氮沉降对马尾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年04期 2 张岩;蒋爽;邢梦月;王非;Cu胁迫下兴安落叶松菌根苗生长和Cu积累特性[J];森林工程;2023年04期 3 马行聪;金文豪;屠嘉莹;盛卫星;陈俊辉;秦华;不同优势菌根类型转变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3年06期 4 王艺;杨凯来;菌根化马尾松苗生长形态对干旱及复水响应[J];西南农业学报;2022年08期 5 赵金金;黄显怀;钱婧;酸雨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和固持的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1年04期 6 刘旭川;邵学新;陶吉兴;徐端妙;吴明;姜小三;季碧勇;杨慧;盛宣才;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J];湿地科学;2020年02期 7 黄桥明;吕茂奎;聂阳意;任寅榜;熊小玲;谢锦升;武夷山不同海拔森林表层土壤轻组有机质特征[J];生态学报;2020年1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成圆圆;天然与人工林中锥栗根际微生物及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22年 2 刘姚;模拟酸雨对喜旱莲子草及莲子草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 3 许洪娇;模拟酸雨对人工板栗林土壤优先流区土壤性质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 4 石美玉;盐碱地蒙古柳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D];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 5 孙宇靖;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马尾松富集转移重金属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年 6 方娴静;酸雨对湖南红壤结构性质和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雪菊;刘甜;韦宜慧;易弘韬;莫美颖;莫日彬;杨梅;模拟酸雨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6年04期 2 于浩;陈展;尚鹤;曹吉鑫;野外模拟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的缓解作用[J];生态学报;2017年16期 3 陈希;陈伏生;叶素琼;喻苏琴;方向民;胡小飞;丘陵红壤茶园根际氮磷转化对不同强度酸雨胁迫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1期 4 吴建平;梁国华;熊鑫;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对模拟酸雨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5年20期 5 陈展;尚鹤;接种外生菌根菌对模拟酸雨胁迫下马尾松营养元素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4年01期 6 王琳;陈展;尚鹤;外生菌根真菌在酸雨胁迫下对马尾松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4年07期 7 陈展;王琳;尚鹤;接种彩色豆马勃对模拟酸沉降下马尾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0期 8 王艺;丁贵杰;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理特征和养分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林琳;章家恩;徐华勤;白文娟;刘文;模拟酸雨淋溶对赤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3年04期 10 张慰;陈展;邓仕槐;尚鹤;外生菌根缓解植物酸雨胁迫的机理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思源;陈展;曹吉鑫;尚鹤;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年04期 2 于长毅;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年09期 3 中国成为第三大酸雨区[J];内蒙古宣传;1999年05期 4 宏达我国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9年03期 5 广州为何能摘掉“重酸雨区”帽子[J];广东经济;2011年06期 6 郝兴国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40%[J];河南林业;1997年02期 7 蒋长生;张晓梅;张亮;朱学泰;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调查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4年03期 8 马嘉楠;杨颖丽;外生菌根真菌的氮循环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24年05期 9 张彤彤;王强;杜璨;张丹妮;张帆;马武功;王志康;李鑫;耿增超;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J];菌物学报;2017年07期 10 刘旎喆;杨智杰;钟羡芳;增温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研究进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2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二萍;王雁;王小兰;陈玲;山西省五台山酸雨输送特征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一)[C];2023年 2 陈二萍;汪文雅;王小兰;陈玲;复杂地形条件下酸雨特征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一)[C];2021年 3 高媛;2016年湖北省酸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9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论文集[C];2017年 4 孙启彪;刘秀明;王世杰;连宾;外生菌根真菌与细菌互作促进植物营养机制及其生态效应[A];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菌根及内生真菌[C];2025年 5 张馨尹;张攀;史文生;马嘉楠;邹嵘;张凤;外生菌根真菌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对提高杨树耐盐性的功能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学生组[C];2023年 6 史文生;李蕊;张馨尹;邹嵘;马嘉楠;张攀;张凤;外生菌根真菌在不同营养下生长的基因调控网络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菌物组学[C];2023年 7 孙启彪;刘秀明;王世杰;连宾;矿物类型对外生菌根真菌定殖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菌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菌根及内生真菌[C];2023年 8 杨云礼;徐明;邹晓;陈进;马洪霞;杨兰;张健;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研究进展[A];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9年 9 王雁;陈二萍;郭雪;山西省2017年酸雨特征分析[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8年 10 王琴;栾庆书;于晓丹;日本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功能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凡;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环境与土壤呼吸对酸雨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刘鑫;长三角区域典型林分土壤及树木细根对酸雨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 3 江恒;有机物输入量对黑土结构性质及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年 4 王晟强;川西低山丘陵区茶园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学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5 李景;高碳氮投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6 郑丽红;覆膜与施肥对土壤中秸秆氮的赋存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7 金鑫鑫;地膜覆盖和施肥条件下外源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赋存和转化机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8 何翠翠;麦玉轮作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群落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9 唐士明;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10 徐爽;化学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它物理性状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信莉;三峡库区4种树种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对模拟酸雨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裴承敏;三峡库区三种植物对模拟酸雨的响应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3 李登峰;模拟酸雨对农田土壤CO_2排放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4 刘乐;酸雨对不同营养水平湖泊pH及浮游动物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5 张靖茜;大连市酸雨化学特征及来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6 邓玉姣;模拟酸雨对三种彩叶桂的生长和生理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7 郭孔跃;在线酸雨采集及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8 任绍南;酸雨对老旧砌体承载能力影响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9 安婉丽;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稻田养分动态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李华;外生菌根真菌对Al~(3+)、Mn~(2+)胁迫的响应[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明禄;《酸雨和酸雨区等级》:为酸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N];中国气象报;2017年 2 记者 曹爱方 通讯员 陈晓众;宁波告别“重酸雨区”[N];宁波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静;重酸雨区成功“瘦身”[N];中国气象报;2012年 4 ;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N];农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秦杰 邹声文;我国酸雨区格局没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西江日报记者 邓小玲 通讯员 黄向文;肇庆不再是重酸雨区[N];西江日报;2012年 7 陶然;江门为何未成重酸雨区?[N];南方日报;2008年 8 西江日报记者 邓小玲;肇庆为何成为重酸雨区环保部门对此作出回应[N];西江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晓红;摘除“重酸雨区”帽子[N];珠海特区报;2009年 10 记者杜娟;省环保厅公报:5市(区)属重酸雨区[N];广州日报;2012年

相关知识

酸雨胁迫下接种土壤微生物对栾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外生菌根真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对油松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接种菌根对马尾松育苗和造林的影响
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两种乳牛肝菌属菌根食用菌与马尾松的共生特征
不同菌根类型林分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凋落物对过熟马尾松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
探讨:菌根菌的种类及发展前景
周年轮作休耕对土壤AMF群落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网址: 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9036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马勃菌根真菌与林木共生机制.do
下一篇: 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