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过程中的“中而新”思想,如何解读?
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是对设计理想状态的一种追求,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以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作为指导,以金沅瑞府建筑设计方案为例,通过对空间组合、景观营造与传统元素的详细解析体现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在空间重构、材料更新与科技创新方面对新时代进行探索,解读建筑创作过程中的“中而新”思想,试图找出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住区需求。
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也是居住者的精神寄托 [1]。当今社会,建筑技术的滥用导致部分建筑风格泛化,城市存在“文化缺失”“千城一面”等现象,居住者缺乏民族归属感。如何在现代建筑中,传承中国民族建筑特色,达到精神与物质需求统一,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中而新”是梁思成心目中最理想的建筑艺术风格,也是贯穿梁思成建筑设计思想的核心,即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融合一切先进的国际化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潮等),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因此,当代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需要在“中而新”设计观的指导下,延续人们熟悉的传统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体现传统与现代间的文化和谐,为丰富当代中国居住建筑的内涵提供帮助[2]。
1 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
“中而新”是梁思成心目中最理想的建筑艺术风格,“中而新”设计观即是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在保持民族文化鲜明性基调之上,完成本土设计观念、设计方法的持续更新 [3]。其中“中”是本体,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新”是对“中”的一种修饰,是对新时代的探索。
1.1 中: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即中国的、民族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梁思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围绕形式和精神两个层面展开。形式层面即对建筑整体轮廓特征、空间格局、局部构件及装饰元素的继承。早期梁思成注重于对建筑外部特色的保留,希望能运用简约仿古的手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建筑丰富瑰丽的形式要素,反映出中国独特的民族气质。后来随着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形式的把握从建筑外表转向建筑内部,即对建筑构架、组织及各部件做法权衡的把握 [3]。精神层面主要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文化的继承,通过建筑的整体风格去营造中国意境,展示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如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儒家学说伦理和礼法、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学原则以及含蓄内敛的传统思想。因此,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从外部轮廓到内部空间,从建筑形式到精神内涵,用传统建筑结构搭建现代空间,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营造文化空间[4]。
1.2 新:新时代的探索
“新”即创新的、当代的,与现代社会需求的融合,早期由于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新”更多是指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新风格、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后期梁思成意识到由于时代不同,社会生活模式、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于是在前期“新”的基础上注意到了时代性的特征,建筑设计必须要立足于具体时代的需求,综合考虑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经济基础、物质生活、精神需求等相关要素。因此,“新”不仅仅是指新风格、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时代性 [4],要立足于具体时代的历史条件、功能诉求、地域文化、材料技术等因素,利用现代设计方法演绎传统建筑风韵,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5]。
2 “中而新”设计观在现代住区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金沅瑞府项目位于怀化市鹤城区,东临万达广场,西邻锦绣南城,南邻南环路,北邻岳麓青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项目地势北高南低,南北端高差约为 11.5 m。怀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金沅瑞府住区设计在梁思成“中而新”思想的指导下,彰显居住者的文化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居住建筑 [6]。
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指导下的建筑是要尊重传统,推陈出新,在宝贵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设计出有民族特色的新建筑,达成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居住建筑设计中,“中而新”的核心可总结为:“坚守宝贵传统风格的同时又适合现代人居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使居住建筑所呈现的文化属性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能够延展传统建筑意蕴的现代空间,金沅瑞府提取中华文化精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住区的空间组合,与庭院景观、建筑风格进行融合;同时,通过院落空间的重构、建筑材料的更新和生态技术的创新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3 现代住区建筑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3.1 重现礼序的空间组合
儒家学说强调的“礼法”是维持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中国古代建筑也由此被赋予等级、秩序、尊卑等礼制文化的要求 [7]。中国传统建筑非常讲究门第礼序,表现为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与主次尊卑的空间秩序。金沅瑞府传承传统建筑的“三进门第”规制,将森严的住宅制度融入现代民居,在贯穿南北的礼序轴线上通过府门、坊门与宅门的层层递进,打造充满礼序的空间组合,同时将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图1)。
图 1 传统建筑与金沅瑞府的空间组合
一进府门,区分内外空间,不仅是归家的第一层仪式,也是迎接宾客、彰显主人身份地位与审美品味的一重礼序;二进坊门,进入内院空间,天人合一的庭院景观体现了传统礼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追求;三进宅门,踏入私人空间,通过空间的转折与归家的多重礼序营造对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门厅堂庭到府院,流线便捷,中轴对称的布局与层层递进的空间营造了充满仪式感的礼序空间,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秩序化和礼制特点 [6]。
3.2 溯源雅集的景观营造
古时文人墨客经常相聚一起欣赏美景、吟咏诗文,称为“雅集”,雅集的选址通常是私人园林或景色怡人的山水田园之地,内容为饮茶品茗、写诗作画、焚香插花等,三两文人士子相聚,或畅谈文学著作,或闲聊内心理想,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活动形式。在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上,金沅瑞府追求自然与人文精神交融共鸣的美学原则,将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独特的雅集活动融合进现代景观设计,打造出充满文化氛围的茶事、画事、香事空间,让居住者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
茶文化是雅集活动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饮茶空间作为茶文化的载体,讲究清、雅、趣、隐,结合中式景墙与木制铺装打造品茶交流的雅致“茶事”节点(图2)
图 2 “茶事”空间
外部风光通过半围合的竹景渗透进来,在自然景观中开辟了一方幽静、舒适、隐蔽的品茶空间;“画事”节点以作画元素为灵感,用点石拼接搭配出山石景,结合户外休闲平台设置围合式水景,打造古代文人作画吟诗的山水画境(图3)。
图 3 “画事”空间
给居住者打造一个创作、交谈、沟通的环境;植物既可以点缀增添景观氛围,也可作为隐喻的文化媒介,象征文人的高雅情操与精神寄托,“香事”空间通过季相植物的搭配,采用丁香、桂花、腊梅、八仙花、玉簪等元素,打造出一个四季常开、花径寻香、落英缤纷的归家香事巷道,再现文人雅集中的莳花活动,使居住者时刻感受到自然之美。雅集活动不仅展现着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雅诗韵和生活美学,亦体现他们在喧嚣生活处独守内心的清净一隅,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生活品味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 [8],富有文人趣味的景观设计与文化氛围给居住者提供了文化交流的环境,满足国人对意境生活的追求。
3.3 传统风格的元素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呈现出来的轮廓特征、局部构件及装饰手法等建筑元素是建立传统风格的“原始材料”。金沅瑞府主要通过木构架、坡屋顶和色彩 3 个元素来塑造传统建筑风格。
木构架建筑系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之一,作为小木作的窗是传统建筑装饰的重点对象。金沅瑞府设计借鉴了传统花格窗的窗棂纹饰(图4),除具有通风、采光和供眺望外景的基础功能,镂空的线条和几何图形也造就了其特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美,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9]。叠墅立面也在局部辅以栏栅、工艺架等木构件装饰打造丰富的光影。在屋顶的设计上,金沅瑞府借鉴了传统民居常用的坡屋顶形式,将其飞檐翘角的轻快韵味和雕梁画栋的恢弘气势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诠释成富有传统意蕴又简洁的几何效果。在色彩上,中国传统民居一直比较素雅,多采用黑、白、灰 3 种主色调,非常内敛节制,没有其他过多的颜色。金沅瑞府在外观上贯彻“舍艳求素、弃闹取静”的原则,采用大面积的白墙还原传统建筑的素雅色调,仅点缀一些棕色构架来表达传统建筑中的木制色彩,营造出中式建筑静谧的意境(图5)。白墙、黑瓦与自然相融,大面积的素色墙体也与绿色鲜活的植物形成了和谐的图底关系。
图 4 金沅瑞府花格窗效果图
图 5 金沅瑞府叠墅效果图
4 现代住区建筑设计在新时代中的探索
建筑能反映时代的特点,不同时代的建筑基于时代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建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新时代的探索。金沅瑞府的设计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还立足于当代人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以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4.1 空间重构——院落空间的立体化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封闭的院落式建筑为主,院落对内部空间亲和,对外部空间排斥,这种内聚式的空间特性可以使人从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反映出传统民居内敛含蓄的建筑理念,是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表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居住建筑必须创造更经济适用的户型,这就势必要对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做出改造与重构。叠墅住宅汲取了传统民居中院落和内天井的组合方式,在设计中利用空间形态的变化,通过入户花园、露台和天井的结合打造“立体”小院(图6),院落空间的化整为零使建筑被院落切分,院与筑自然渗透,满足了住宅建筑私密性和采光要求,将自然引入私家空间,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与平面型院落相比,立体院落更富有空间层次感和丰富度,也更经济有效,符合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私人院落的营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当中那种“内向”型的空间设计,更符合中国人较内敛含蓄的性格取向,满足国人骨子里希望拥有一处属于自己小天地的精神需求[10]。
图 6 金沅瑞府院落空间的立体化设计
4.2 材料更新——传统风格的现代化解读
对于新材料的应用也是中国新建筑探索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的材料不断涌现,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砖、木、石等被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等结构材料和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等功能性和装饰艺术性的新型建材所取代。新材料的运用既降低了污染,有利于环保,又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为“中而新”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尽管金沅瑞府在建筑风格上传承中国传统民居,但在建造上选择了新型建筑材料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化的解读。例如建筑的屋顶虽然借鉴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坡屋顶形式,但在屋面材料上使用具有现代感的灰色工艺瓦取代传统小青瓦,突破了传统的束缚 [11],同时为了满足采光要求,还将玻璃和瓦进行拼接,体现了现代和传统的融合。叠墅立面的木构架装饰以及花格窗均以棕色墙漆来体现木材的意向与色彩,保留了传统木构架建筑韵味的同时也使用玻璃材料以满足现代生活遮阳挡雨的需求,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风韵与意境,又利用现代新材料使其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显得温和、协调 [11],完美地展现了新中式建筑的诗情画韵,历史与现代的和谐。
4.3 科技创新——生态经验的技术化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人类大规模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社会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危机,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建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传统建筑一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传统民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处理就蕴含着朴素的生态建筑思想和技术经验 [12]。传统建筑主要是从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形态“被动式”地适应自然环境从而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室内外物理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生态节能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选择 [13]。金沅瑞府挖掘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传统民居的生态建筑经验转变成更为实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在场地设计上,顺应地形高低错落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打造节节高升的效果(图7);在空间设计上,设置院落、天井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通过自然采光通风营造明亮舒适的室内环境;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就对建筑的性能如日照、风环境、热环境等进行模拟,用得出的结果检验、引导改造设计,从而创造出更生态、舒适、可持续的现代居住环境,通过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人与自然和谐,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 [14]。
图 7 沿街立面风貌图(左)与剖面分析图(右)
5 结语
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金沅瑞府设计在梁思成设计观的指导下,找到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最佳融合方式,设计了符合现代国人生活需求的“中而新”建筑。在空间组合上传承门堂之制,重现礼序,体现儒家学说的伦理和礼法;在庭院景观营造中,溯源传统雅集活动,展现自然与人文精神交融共鸣的美学原则;在建筑风格的塑造上,通过提取传统元素特征,还原传统建筑韵味。同时,立足当今时代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与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重构建筑空间,将院落空间化整为零,打造立体小院;运用现代材料,对传统风格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利用现代科技,将生态经验技术化,创造出生态舒适的现代居住环境。希望本文能为当代住宅建筑创作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精髓和内涵特色提供一定的借鉴。
图表来源
图 5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低于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中心《金沅瑞府项目》;
其他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略
文章来源:中外建筑 . 2024 (04)
作者:余翰武、肖宁、游欣宇,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原题目:梁思成“中而新”设计观影响下的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探微——以金沅瑞府为例
相关知识
爱伦坡恐怖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及其现代性解读
劳伦斯诗歌中的生态思想
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运用与解读
《朝花夕拾》与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
难以置信!宋词中的爱情密码解读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解读.docx
菊花加小菊花的花语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解读?
芍药花的花语和寓意象征了什么?如何解读芍药的深层含义?
美学论文题目(最新),论文题目
八字命理学中,财运应该如何解读
网址: 建筑创作过程中的“中而新”思想,如何解读?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82242.html
上一篇: 家里养昙花好不好,种昙花风水讲究 |
下一篇: 鸢尾花的象征意义(探索鸢尾花背后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