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解读.docx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解读.docx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7-06 05:16

? ?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解读 ? ? 【Summary】艾米丽·狄金森一生都在追寻生命的真谛,而独特的人生经历更是带给了她对死亡不一样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来体味诗人对死亡丰富的思考,从而揭示她对死亡本质独一无二的感知。 【Key】艾米丽·狄金森;概念隐喻;死亡主题诗歌;感知 I107? ? ? ? ? ? A? ? ? ? ? 2096-8264(2020)36-0034-02 一、引言 死亡之谜,作为自然奥秘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狄金森关注。她以独特的视角、大胆的想象抒写了许多关于死亡主题的诗歌。她一生创作约1775首诗歌,其中约有三分之一都是描写死亡的。狄金森穷尽她的一生探索死亡的奥秘,所以她对死亡的感知也是极为复杂的。在看尽世间沧桑、亲历亲友相继故去的痛楚之后,狄金森最终平静地接受了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她以超然的态度拥抱自然与生命的多面。而死亡,作为自然与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其吟咏的重要主题。狄金森擅长在其死亡主题诗歌中融入隐喻,借助隐喻,狄金森向人们展示了她眼中不一样的死亡观。 二、理论依据 长久以来,隐喻作为修辞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倍受人们关注。传统的隐喻研究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而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他们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这标志的隐喻研究实现了从修辞到认知手段的跨越。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隐喻研究摆脱了语言层面的束缚,开始被视为一种认知方式,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就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可以将经验概念化并加以阐释,其本质为用一种事物去经历和理解另一种事物。它的基本表达形式为“A is B”。其中,A为目标域,多为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B为始源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概念。而隐喻性的思维正是在这两个域的映射过程中完成的,通过映射,可以利用熟知的、具化的概念去理解陌生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隐喻理论对文学作品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它可以将文学作品的解读从词语层面上升到语篇、概念层面。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而存在的,也可以创造相似性。隐喻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新事物,还在于使旧事物焕发出新的光彩。作家则擅长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将看似熟悉的事物进行全新阐释,充实了人们对旧事物的认知。此外,文学作品多为高度凝练的表达,作家若想保证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必将在其中融入大量的隐喻。因此,如何理解这些隐喻就成为理解其思想的关键。 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以其含蓄的语言、朦胧的意象以及新奇的诗歌结构在美国文坛占据一席之地。她一生离群索居,终身未嫁,早年经历了亲友的相继离世,这些独特的经历加深了她对死亡的思考。因此,死亡主题贯穿了她的诗歌作品。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了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隐喻,旨在解读诗人对死亡不一样的洞悉。 三、诗歌中蕴含的“死亡”隐喻 (一)死亡是巨大的损失 (DEATH IS A BIG LOSS) 由于生命非常脆弱、宝贵且只有一次,所以人们通常认为生命像宝物一样珍贵。那么死亡就意味着失去生命,也可以说死亡就是一场巨大的损失。而这一概念隐喻(DEATH IS A BIG LOSS)在她的诗歌49(I never lost as much but twice)中就有体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两位重要的人相继离她而去:一位是她人生中重要的导师本杰明·富兰克林·牛顿(Benjamin Franklin Newton),另一位是她的至爱查尔斯·沃兹沃斯(Charles Wadsworth)。亲友的离世对于作者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令她悲痛万分。诗人感到孤立无助如乞丐,就像失去了至宝了一样。天使们曾两次下凡来弥补损失,但是那已于事无补。上帝既像强盗又像银行家,实施抢夺又尝试补偿。 全诗围绕“死亡是巨大的损失”(DEATH IS A BIG LOSS)这一概念隐喻展开。其中,“lost”这一动词体现了失去生命这一宝贵财富,“Burglar”一词则代表了上帝对生命的掠夺,而“beggar,poor”等词则体现了作者失去亲友后落魄的状态,就像损失了巨大的财富一般。作者通过运用概念隐喻,将死亡这一抽象概念与财富联系起来,加深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唤起了人们对死亡的思考。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弥足珍贵,劝诫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与快乐,而不是寄希望于死后的天堂。 (二)死亡是痛苦的分别 (DEATH IS A PAINFUL DEPATURE) 人们在运用隐喻理解抽象概念时,往往会将抽象概念的某方面属性加以放大。例如“死亡是长眠”(DEATH IS SLEEP)这一概念隐喻强调的是死亡的特性,而“死亡是奖励”(DEATH IS REWARD)这一概念隐喻

相关知识

春日去诗人的后花园踏青:艾米莉·狄金森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不同的觉醒——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狄金森:花园中孤独的诗人
在艾米莉·狄金森的时代,她的花比诗歌名气更大
狄金森的花园虽如“砾岩”满布,却总能“繁花”怒放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进入艾米莉·狄金森的花园,营造繁花群岛与创作诗歌乐趣
在艾米莉·狄金森的时代,她的花比诗歌名气更大|一诗一会
历史精神的归宿:《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题隐喻

网址: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解读.docx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12119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认知诗学视域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
下一篇: 死隐喻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