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专栏】紫色:生命流转与文化审美——《紫藤萝瀑布》解读
紫色:生命流转与文化审美
——《紫藤萝瀑布》解读
【摘 要】谢赫的“随类赋彩”理念强调依据对象的特性着色。《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色深浅变化的着意描绘正是此理念的体现。紫色深浅的背后隐藏着宗璞独特的情感密码,解开这个密码,就能触摸到她对生命、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进而体悟到文本中所隐喻的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流转、女性意识与母性力量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关联。
【关键词】紫色 生命流转 文化审美《紫藤萝瀑布》
引言
贺国光说:“宗璞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来着色入文,致力于色彩世界的苦心创构,用色彩来编织瑰丽的感情锦缎。”[1]这在《紫藤萝瀑布》中有鲜明的体现,文中有七处浅紫、两处深紫的描写。反复品读这些描写,笔者产生一些疑问:作者为何区分紫色的深浅?为何盛开的花朵呈浅紫,待放的花朵呈深紫?既然紫色有深浅,为什么最后是在“浅紫色”中加快了脚步呢?笔者认为本文对紫藤萝的深浅着色,含蓄地传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哲思、身份的体认和文化的审美。
一、随像着色 :
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耗散
普利高津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体系 , 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 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 , 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为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 , 这种非平衡条件下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2]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通过深浅紫色的描绘,展示了生命从无序到有序、从疑惑痛楚到和谐流转的耗散过程。作者遇见紫藤萝时,生命处于不平衡的无序状态,疑惑、痛楚。在作者心中,藤萝的一生也是不平衡的,于是在作者的意识里创造出一个自己着色的意象世界,当审美达到一定阈值,彼此就会建立一个稳定的耗散结构,从而照亮个人与群体的生命世界。
1
藤萝作为物像,自身耗散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生命耗散的象征。笔者将文中有关颜色的语句做了梳理(见表 1),发现作者将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在深浅紫色中进行交织、转化,从而建立耗散结构。
通过梳理,笔者发现贯穿全篇的几乎都是紫色和浅紫色,全文提到深紫的只有两处,而这两处充满了生命耗散的哲思。
一处是“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浅紫是紫藤萝花盛开的部分,展现了生命的辉煌美丽。深紫是紫藤萝花待放的部分,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可能。盛开与待放之间存在不平衡,需要进行能量交换,“紫色沉淀”不仅是色彩的变化,更是生命能量的传递耗散。盛开的花朵将自身的美丽与活力通过紫色传递给待放的花苞,完成了生命的传承延续。
另一处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这句话里不是“浅紫色”在流动,是“深深浅浅的紫”在流动。盛开的、待放的花色都在流动,流动的是什么?流动的不仅是色彩,更是生命。群体的繁盛与个体的活泼相互交织,生命个体和群体的含苞、盛开、凋零、重生的并行交替。流动便是在时空里完成有序的耗散,个体与群体共同构成一个有序而美丽的生命世界。
由此可见,通过随像着色的方式,作者以深浅紫色为媒介,揭示了生命耗散的奥秘与美丽。在个体与群体生命的交织与转化中,我们得以窥见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2
藤萝作为镜像,物“我”耗散
范昌灼说:“这篇作品成功的价值的根本所在,更是在于写花实写人,花意人情两相融。”[3]藤萝的深浅紫色不仅是自然景象的真实描写,更是作者情感与审美的投射。作为镜像,藤萝与作者之间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耗散关系,既映射出藤萝群体枯荣盛衰的生命状态,又反映了作者个体的情感变化。
为更好体悟藤萝作为镜像的作用,笔者对文本中“物我耗散”进行了梳理(见表 2):
从上表看,藤萝的紫色在深浅之间耗散,同时藤萝的生命状态也在耗散。从不幸时稀落、伶仃、稀零的无色,到十多年后从深紫到浅紫的热烈绽放,再从浅紫到深紫的宁静沉淀。这种耗散,如同生命的轮回,既是个体生命的独特经历,也是群体生命的共同记忆。
十多年前,紫藤萝和作者都经历了不幸。宗璞一家在“文革”初期被批斗。在1974年至1977年短短四年间,宗璞的姑母、大姐、叔父和母亲先后辞世。写作本文时,她的小弟身患癌症,在本文完成后没几个月就去世了。此时作者的内心充塞着“关于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是极度不平衡的开放体系,急需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以促使自身建立耗散结构。
其实,此时的宗璞和小弟,像“淡紫色”的藤萝花一样都正值盛年,处于绚烂辉煌的时候。宗璞在《哭小弟》中说:“他刚五十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4]但现在小弟身患癌症,要褪尽“淡紫色”了,宗璞“疑惑”。当她看到藤萝花“上浅下深,好像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她释然了,人和花一样, 生死之间在进行能量耗散。
“他(小弟)的精力的一点一滴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了。个人的功绩总是有限的,也许燃尽了自己,也不能给人一点光亮,可总是为以后的绚烂的光辉做了一点积累吧。”[5]这正是淡紫色沉淀给深紫色花苞的印证,是前人对后人的付出、给予和引领。即便生命遭遇不幸,但处在淡紫色的盛年,也会在花舱里装满酒酿。所以小弟即使身患癌症,“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6]。浅紫藤萝如此盛开,患癌小弟如此奉献,作者做什么样的思考呢?
作者从藤萝群体这一镜像里看到生命的本质,体悟到自己只是万朵深浅紫色中的一朵,万花流动,生生不息。当作者的审美体悟达到疗愈自己的程度时,作者与藤萝之间,与生活、生命之间就建立了有序而稳定的耗散结构,从而走向内心的抚慰与宁静。
二、随本着色 :
女性意识与母性力量的融合
作为女性作家中的一员,宗璞是独特的。她在女性意识世界里着色,用女性特有的言说方式叙写女性意识和母性力量,带领我们直面女性身份和女性精神。
1
体察外部,彰显女性意识
宗璞说:“人若能时时亲近大自然,会较容易记住自己的本色。”[7]作为女性作家,宗璞着于物上的本色是什么?开篇作者“不由得停下脚步”,是由于遇见了“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见紫忘步,说明宗璞钟爱这深深浅浅的紫,紫色是长在宗璞心里的本色。浅紫是盛开的部分,正如人之中年。本文对浅紫花的描绘,彰显了女性的柔和、坚韧、独立。
文中说“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藤萝花依然闪光的盛开,依然“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盛开的浅紫花,不受外界环境的限制,依然绚烂多姿。这正如女性在社会中、在家庭里,尽管可能面临种种挑战、束缚和困惑,但她们依然能够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和、坚韧,进行心理调节、情绪自洽,实现自我价值。
“我在开花!”“我在开花!”中的“我在”和“开花”,体现了女性追求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紫藤萝花朵被比作“张满了的帆”和“忍俊不禁的笑容”,这种柔美和温婉的特质,正是女性特有的魅力所在。
2
洞悉自我,传递母性力量
盛开的浅紫花把紫色“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以此来隐喻母爱的奉献。“张满了的帆”和“鼓鼓的船舱”则象征着母性力量的坚实与丰盈。浅色将会越浅,深色会次第绽放,她们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家庭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浅紫色的花如同母亲,深紫色的花如同孩子,深深浅浅的花朵紧密相连,形成一片壮观的瀑布,就像母亲用她的爱将孩子们紧紧拥抱在一起。这种母性的力量是温暖而包容的,它给予生命以滋养和庇护。在《紫藤萝瀑布》中,女性意识与母性的博大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爱和力量的世界。
宗璞在多篇散文中隐喻过母性力量,特质却并不相同。《好一朵木槿花》以木槿花内敛低调的姿态,传递女性意识的细腻与母性力量的深沉。《紫藤萝瀑布》则以深深浅浅的紫花盛大的景象与磅礴的气势,展现了女性意识的独立张扬与母性力量的强大坚韧。
宗璞的本色是紫色,是女性意识和母性力量的融合。作者鼓励女性勇敢而独立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发挥母性的力量去关爱和滋养他人。这种融合让女性能够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之间找到平衡,展现出女性的独特魅力和力量。
三、随文着色 :
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关联
梁一儒在《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中提出 :“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醒目的部分,对民族精神影响深远甚至记载着整个民族精神的全部过程。”[8]在《紫藤萝瀑布》中,深浅交织的紫色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投射,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
1
含而有露,
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上的融合
从传统文化审美上来讲,浅紫是淡雅之色,意味着沉稳、内敛。因为浅紫是盛开的花朵,就好比正值盛年的中年人。而作为中年人的宗璞,也确实做到了沉稳、内敛。对于小弟的癌症,有放声痛哭,仅用“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一笔带过。对于家庭中过往遭受的惨痛经历,作者没有声嘶力竭的痛斥,只有平静的一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其实与宗璞的个人经历和气质是分不开的。
宗璞出身于书香世家,是哲学大师冯友兰的女儿。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长大,懂得引而不发、含而不露。但如此沉稳的淡紫色,在本文还有热闹活泼的一面,而且这一面,作者还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不是很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作者正是通过驻足观赏紫色花的热闹活泼,从而体悟到“别的一切不存在”。
中年人可能经受了生命的磨折,花色变淡。但这不妨碍中年人“张满帆……航行”“加快脚步”,活出轰轰烈烈,活出担当和奉献,活出进取与喜悦。淡紫色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相融合的隐喻,是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的象征和符号。这种矛盾而统一的色彩表达,恰恰体现了现代审美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突破。
2
丰富多元,
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上的创新
浅紫花代表生命的绽放,而深紫花则代表待放的潜力。这种描述与传统文化审美的解读形成了对比。
因为在传统文化审美中,深色往往与成熟、稳重、高贵等特质相联系,而浅色则可能被视为清新、淡雅、娇嫩。然而,《紫藤萝瀑布》中的设定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它突破了色彩固有的象征意义,赋予紫色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解读。
《古画品录》记载了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其中之一为“随类赋彩。”这里的“类”指区别不同的具体对象,“赋彩”是赋予色彩,也就是着色。“随类赋彩”意为按照不同的对象的特点着色。虽然藤萝花的深色和浅色是自然的真实状态,但也完全符合作者本人的心理着色。这种随文赋彩的方式,既符合自然物象的真实状态,也能够突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价值观,体现了现代审美对于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创新。
结语
《紫藤萝瀑布》的深浅紫色有着独特的情感密码,打开这个密码,就能触摸到作者对生命、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体悟到文本中隐喻的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流转、女性意识与母性力量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关联。
本文发表于2024年6月《中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贺国光 .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宗璞创作的绘画美[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1) .
[2]沈永红,张彭湃.生命现象中的耗散导 致有序性[J].生物学通报,2005,40(8).
[3]范昌灼.新时期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J].当代文坛,1993(1).
[4][5][6][7]宗璞 . 宗璞散文[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54,56,54,158.
[8]龚洁 . 视觉传达设计与现代美学研究[M] .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 :70.
个人简介:
葛小霞,高级教师,教育硕士,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丹徒区初中语文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陆其勇工作室成员。教育上践行做自然的事,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个人公众号:源水语文工作室。
相关知识
《紫藤萝瀑布》课件
紫藤萝瀑布().ppt
第18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整体感知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共37张PPT)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13篇(全文)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优秀20篇)
《紫藤萝瀑布》知识点
网址: 【小霞专栏】紫色:生命流转与文化审美——《紫藤萝瀑布》解读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82239.html
上一篇: “与花传神——当代名家绘牡丹展” |
下一篇: 舞蹈诗剧《九歌》端午节再登北京舞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