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我市召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发布会,公布了2024年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这些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一般食品类、餐饮和住宿服务类、服装鞋帽类、家居用品类、销售服务类、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化妆品类、交通工具类、通讯产品类以及文化娱乐服务类。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要及时索要正规票据,如发票、收据、合同、购物记录等相关消费凭证。如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或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选购食品时要仔细
过去一年,我市一般食品类投诉3822件,占受理总量的31.18%,为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之最。
根据统计,过去一年,市民在选购一般食品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为,购买到过期、变质或含有异物的食品,食品外包装信息不完整或为“三无”产品,部分商家销售商品实际收取的价格与标签不相符,优惠活动与宣传承诺不符等。也有少量投诉反映商家的计量不准,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证照齐全、有经营资格、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场所;要查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不可贪图便宜购买“三无”食品;在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等订购食品要注意查看商家的食品安全相关证照及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预付式消费纠纷多发
预付卡因商家关门、闭店等原因,无法办理退卡退费;美容店、美发店、洗浴中心等储值卡在消费中限定使用条件;商家新店开门或促销期间,承诺的优惠活动不予兑现……这些问题集中出现在销售服务类和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的投诉举报中。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备受青睐,衣食住行、“线上”“线下”,似乎万物皆可预付,但是预付式消费纠纷也从未休止。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慎重,核实经营者的注册信息等。签订协议时查看合同有无不公平条款,谨慎办理大额预付消费卡;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看清书面合同,仔细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产品和服务,适度购买、理性充值,不要因为高折扣而忽视潜在风险,充值时金额不宜过大,并尽快在约定时间内消费完卡内余额。此外,消费者在持卡消费时,若发现商家异常情况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讯产品和文娱服务类投诉增多
过去一年的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中,通讯产品类和文化娱乐服务类投诉增长明显。
在通讯产品类投诉中,消费者主要反映部分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夸大通讯产品性能;质量参差不齐,使用一段时间出现频繁卡顿、信号差;售后服务欠缺,商家推诿责任,维修不及时;部分商家以低价活动为由,售卖劣质产品;商家通过激活产品为消费者私自绑定App账号等情况。
在选购该类产品时,消费者应优先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查看产品认证标志,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同时,理性看待宣传,了解售后政策,多对比不同品牌类似产品参数,并到线下实体店体验真机。
在文娱服务类投诉中,一些文化娱乐场所或服务机构夸大宣传服务内容或效果;部分商家设置不合理的消费规则,如KTV存在强制最低消费,旅游景区内的一些消费项目标价不明,结账时价格远超预期;一些娱乐场所设施老化未及时维护,易导致消费者受伤。
针对这些问题,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看消费者评价、咨询身边朋友等方式,了解文娱场所商家口碑和信誉;消费前,注意观察设施设备是否安全,有无安全警示标识,确保自身安全;消费后保留好消费凭证,以便在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温荣鑫)
来源 | 阳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