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长江中下游麦区279个品种(系)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增强出版 .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279个品种(系)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增强出版 .pdf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23 02:39

核农学报2024,38(6):1005~10111005

JournalofNuclear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24)06‑1005‑07

长江中下游麦区279个品种(系)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

王汝琴1范德佳1何震天1,2张容1,2王建华1,2

韩燕1陈士强1,2,*

12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小麦黄花叶病是影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TriticumaestivumL.)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

选抗小麦黄花叶病种质资源,本研究对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的27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田间

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抗小麦黄花叶病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Ym.nau-5A.1和

QYm.nau-2D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以分析抗病QTL在品种(系)中的传递过程。结果显示,抗病材料为

174个,占62.4%,其中仅含QYm.nau-5A.1和QYm.nau-2D的材料分别为30、98个,两个QTL均含的材

料为9个,两个QTL均无的为37个,表明还存在其他抗病基因或QTL;感病材料为105个,占37.6%,其

中仅含QYm.nau-5A.1和QYm.nau-2D的分别为6、25个,两个QTL均无的为74个。进一步分析小麦品

种(系)系谱发现,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系)的QYm.nau-5A.1主要来自于西风小麦,通过宁麦9号

传递;QYm.nau-2D主要来自于苏麦6号、扬辐麦9311、郑麦9023,其中苏麦6号中的抗性QTL主要通过

镇麦9号传递。本研究结果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黄花叶病抗性分子育种及新抗病基因挖掘与利用提

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麦;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分子标记

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6.1005

小麦黄花叶病是主要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源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这些材料均在2DL染色体上

yellowmosaicvirus,WYMV)引起的土传病害,在土壤存在一个主效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数量性状基因座

[1]

中通过禾谷多黏菌传播。小麦黄花叶病的症状包括(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此外,Madsen的抗性还

叶片黄化或呈现黄色条纹状斑点、植株矮化,种植易感依赖于3BS上的Ym2,Ym2及其同源基因来源于山羊

[13][14]

品种会引起病害的广泛传播,该病曾严重影响长江中草属。郭营等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A、

2B、2D、3A、4B、7B染色体上共检测到56个单核苷酸

下游麦区小麦产量[2-3]。有研究表明,改变栽培方式并

不能完全消除WYMV[4],目前控制该病害的重要策略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标记与

是更换种植抗性品种。

相关知识

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种质鉴定及筛选(一麦众承 孙苏阳)
条锈菌冬繁区南阳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状况与抗病育种对策
宁麦9号及其衍生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分析及抗性溯源
一分钟了解小麦黄花叶病
小偃麦渗入系对小麦真菌病害的抗性基因定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在小麦抗纹枯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农技】小麦黄花叶病毒病今又来!可致减产30%-70%,如何防治最高效?
小麦七大病害
病虫情报第二期 注意查治小麦黄花叶病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今又来!可致减产30%-70%,如何防治最高效!

网址: 长江中下游麦区279个品种(系)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增强出版 .pdf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632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高清版)DB32∕T 1867
下一篇: 上海种都成功举办“2012年抗黄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