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液体肥料:让作物获得营养更充分

液体肥料:让作物获得营养更充分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8 23:59

□北方蔬菜报综合报道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液体肥料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农业发展中已经成为重要肥料类型。

了解液体肥料的优势

广义上说,液体肥料包括悬浮肥料、清液肥料等水溶性肥料,以及不溶于水的悬浊液肥(将不溶于水的物质借助于悬浮剂的作用悬浮于水中制成的肥料)。狭义的液体肥料是指以营养元素作为溶质溶解于水中成为真溶液,或借助于悬浮剂的作用将水溶性的营养成分悬浮于水中成为悬浮液。与其他肥料相比,液体肥料具有不少优点。

生产环境洁净。液体肥料生产主要是溶解和混合过程,生产企业可节省生产固体肥料的部分设备装置,如喷浆、造粒、烘干等设备装置,并且生产过程中不存在粉尘、烟雾、废渣、废水的排放问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损害人体健康。

肥效高、易吸收。固体化肥一般只能被作物吸收30%左右,而液体肥料则可被作物吸收80%以上,其利用率明显提高。此外,固体化肥在被作物吸收时必须经过溶解成液体的过程,而液体肥料能直接被作物吸收,提高了吸收速度。

质量一致性。在充分混合的液体肥料溶液中,其中的任意一滴肥料都含有完全一致的成分。特别是将肥料搅拌成悬浮状态时,它的成分具有高度的均匀一致性。这个特性对微量元素的添加非常有利。而固体颗粒肥料通常很难将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混合均匀。

配方易调整。针对不同的土壤和作物,往往要配制专用肥料。如果要生产独特配方的固体肥料,其工艺比生产液体肥料复杂很多。但生产液体肥料时,由于液体肥料不用考虑吸潮结块等问题,只要元素间不起反应,就可添加。因此,可针对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营养规律研发不同配方的专用肥料。

易开发多功能肥料。液体肥料中方便加入原药、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稀土元素或微生物,容易开发多功能肥料。

适合于自动化施肥。随着劳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耕作模式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耕作。而机械化耕作就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肥料,液体肥料与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机等自动化施肥设备高度适用,能节省劳力、提高施肥效率、减少肥料浪费。

兼容性好。液体肥料可与酸性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使用,实现一次作业多种功效。

液体肥料虽然优势很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装和运输成本高。我国农业以小户经营为主,这样就使得液体肥料需大部分做成小包装销售,如小瓶装、小桶装等,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成本。在运输过程中,液体肥料也比固体肥料的运输成本高。此外,液体肥料若存放不当,很容易出现结晶析出、沉淀、浑浊、胀气等现象,降低肥料效果。二是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目前市场上品质上乘的液体肥料产品很多,但好产品却缺少完善的配套农技推广服务,特别是缺少精准施肥的指导与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普及,导致肥料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肥效。

如何鉴别液体肥料好坏

看——查看产品的物理状态。好的液体肥料产品是澄清透明的(氨基酸、腐植酸及其他黑色溶液除外),洁净无杂质。而氨基酸、腐植酸等黑色溶液虽然不透明,但仔细观察,好的产品倒置后瓶底没有沉淀,挂壁效果较好。而质量差的液体肥料产品,瓶子底部会有很多固体不溶物。

称——称量产品的重量。根据农业行业标准,每种产品都有最低营养元素含量的要求,液体肥料中每种营养元素以g/L为单位,即单位体积内所含营养元素的质量,值越大,相同体积的液体产品越重,其比重越大,因此,比重的大小是液体肥料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产品不一定比重很大,但比重很小的肯定含量不会充足。

实验表明,合格的氨基酸、腐植酸及有机水溶肥液体肥料的比重一般在1.25以上(即1L的重量在1.25kg以上),大、中、微量元素液体肥料的比重大都在1.35以上(即1L的重量在1.35kg以上)。

闻——闻产品的气味。好的液体肥料产品没有明显的气味,那些闻起来有浓重氨味的肥料往往是酸碱度没掌握好;有特殊香味的一般是为了遮盖某些不良成分的气味;而有刺鼻气味的,多是加了不该添加的特殊物质所造成的。

冻——冷冻产品检验产品的稳定性。提到液体肥料,结晶析出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溶液中析出固体结晶,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久置慢慢析出,另一个是低温、溶解度减小析出,而冷冻就是为了检验产品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好的产品放置在冰柜里速冻24小时,不会分层、结晶。对于那些分层结晶的产品,一般是没有选择好原料,或者没有控制好生产工艺所造成的。好的液体肥料产品不是简单的物理溶解就能生产的,如果只是把常规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原料溶解到水里,那么液体肥料产品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检——检验产品优越性。产品检验不仅要检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还要在检验产品的优越性。例如,用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一铵溶液检验“糖醇钙”是否含糖醇,含糖醇的产品,钙离子螯合度高,遇到含磷溶液不会有沉淀,作物吸收和移动都快;用低的稀释倍数检验产品的安全性,好的液体肥料产品不含激素,与粉剂比较,电导率低很多,因此,即使稀释倍数很低,稀释100倍、50倍甚至更低的倍数,液体肥料施用时也很安全,不用担心出现肥害。

如何科学施用液体肥料

种植效益较高的作物施用。由于液体肥料在原料选择上要求严格,水溶性高,导致了其价格比普通肥料要高。此外,液体肥料不仅营养元素比较全面,而且肥效较快,施用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效果。因此,在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上施用比较合理。

与灌溉设施配套施用。液体肥料因其全溶于水的特性,施用方式一般都是冲施或与灌水措施相结合,例如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液体肥料施肥作业几乎可以不用人工,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省水省肥省工,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肥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

选择适宜的配方。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选择适宜的配方,即利用液体肥料容易调整配方的优良特性,结合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施用,效果更佳。

掌握施肥技巧。施用液体肥料时,重要技巧就是少量多次施用。因为这种方法不仅符合作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也符合液体肥料养分易流失的特点。少量多次施用,还可大大提高液体肥料的利用率。

注意水肥耦合。水在肥料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肥料只有依靠水才能到达作物根部被作物吸收,因此在施用液体肥时要注意水肥耦合。只有适量灌溉,才能满足作物的水肥需求,同时使营养液均匀分布在作物根系周围,既不烧苗又不淋失,还缩短了养分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果,达到水肥同步高效的目的。

合理混用。液体肥料与其他肥料或农药混合施用时,应遵循“尽量单用或与非碱性的农药混用”的原则。混配前,先做少量的混配试验,查看是否有沉淀析出。若混配后产生大量沉淀,会大大降低养分的有效性,从而降低肥料的养分利用率。液体肥料不能与碱性农药混配在一起用。

液体肥料+助剂效果更好

为了提高液体肥料的施用效果,通常在生产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助剂,包括防结晶剂、稳定剂、增效助剂等。

防结晶剂。防结晶剂可以是具有降低体系冰点的多元醇类物质,如甘油、丙二醇等。也可以是具有增溶作用的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月桂基胺盐酸盐等。

稳定剂。稳定剂具有螯合作用,可以络合原料中的杂质,使液体肥料体系变得透明清澈,如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柠檬酸、马来酸、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甲叉磷酸、葡萄糖酸等。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例,EDT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螯合剂,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能与绝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在液体肥料中,可高效络合铁、锰、锌、铜等多种金属离子,防止它们因相互作用或与其他成分反应而产生沉淀,确保肥料中这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稳定剂还有絮凝澄清功能,可将液体肥料体系中的杂质沉降出来,如植酸、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单宁、明矾、硅藻土等。以明矾为例,明矾在水中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液体肥料中的悬浮杂质颗粒,使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从而达到澄清溶液、去除杂质的目的,提高液体肥料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增效助剂。增效助剂是一类在很低浓度即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的表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和反润湿作用、可以促进养分吸收利用的表面活性物质。增效助剂的核心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对液体肥料尤其是叶面喷施类液体肥料肥效发挥程度,主要是通过增加肥液在植物表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提高对植物表皮的穿透能力来实现。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机硅聚氧乙烯醚化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以有机硅聚氧乙烯醚化合物为例,它是一种聚醚改性的特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有低的表面张力、展着性、渗透性及乳化分散性可作为喷雾改良剂、叶面吸收助剂、活化剂等。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使喷施液经叶片气孔迅速被植物吸收,喷雾溶液通过此途径被植物吸收因而耐雨水冲刷。它具超级展扩能力,使喷施液在叶面上达到最大的覆盖和附着,甚至还可以使喷施液进入到叶背面缝隙中藏匿的害虫处,从而提高施用效果。

相关知识

新型肥料液体肥料的特点描述
什么是液体肥料?如何鉴别液体肥料的优劣?
深度解析液体肥料(精华版)
知识科普:什么是液体肥料
肥料行业新宠——液体肥料
为何有机肥可以让作物更健康更营养?
一种有机液体肥料的制作方法
液体肥料的优点
液体肥料
有机液体肥料

网址: 液体肥料:让作物获得营养更充分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491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什么是液肥,是一种液体肥料
下一篇: 养花液体肥料好还是固体的好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