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就生活在云南,但是楼主的这个提问,内涵上也有点太广了,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耶!从下面四点聊一下。
因提问首先声明二点真实的情况:
1可以食用的虫子,在云南的餐桌上并不是主流,完全非主流的食材,而且过去食用虫子的品种因地域不同而食用也不同。像有的云南人,尤其是有的女孩就坚持不吃虫子。又如西双版纳最爱吃的竹虫,过去云南东部北部地区就没有食用的习惯。而在昆明也很少有吃虫子的风俗。当然近年随着信息和物流的传播,这里有“食髓知味”因素,食用者的地方自然而然变广了。
2在云南吃可以食用虫子的人绝对数量也不多,可以食用的虫子品种也不多。否则让人误会,以为很多云南人都像欢快的鸟一样敢吃爱吃吃虫子,是不是就差长翅膀……!
云南人吃的虫子的四个原因
基本上也就是楼主所例举的:蟋蟀、蝉、竹虫、蚂蚱(蝗虫)、水蜻蜓、蜘蛛、蝎子、黄蜂、蜂蛹、蚕蛹等主要的二十个品种左右,而要知道在云南虫子的种类有上万种甚至靠近十万种,云南数量众多的昆虫可以成为害虫,也能成为风景,著名的大理蝴蝶泉,就是因蝴蝶众多而成名,不过当地没人吃蝴蝶,而电视剧就叫《云南虫谷》……,影响动静真不小。云南人食用部分虫子主要有四个原因:
1传承饮食习惯。不是有神农尝百草之说嘛!同样生活在云南的各民族的先民,自然也会探索各种可以使用的食物,应该说凡世界的天然植物动物昆虫,只要不引起身体不良反应的自然食材,都在人涉及使用的范围。鲁迅先生是不是说过:非常佩服世界上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相信如果两个从未见过螃蟹和蚂蚱的人,必须选择吃一种?相信多数人一定会选择吃蚂蚱,螃蟹真的太可怕了。可怕的螃蟹可以作为食材使用,而云南是昆虫王国,自然有人的目光也会品尝昆虫,结果就是第二个原因。
2味美可口,营养丰富。云南人品尝昆虫,竹虫非常香脆,蚂蚱钙质丰富,蜂蛹更是香甜,飞蚂蚁味道不错……,这些食物不进行收集,是不是对大自然的馈赠无视和浪费?这样呀是不是又多出了第三个原因。
3更多的食物来源渠道,更营养!尤其粮食的生产是有周期的,很多地方都有青黄不接的季节,当然西双版纳是个例外,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各种竹子生长旺盛,竹笋还是其中的一道主流食材,腌制成酸笋,又是调料,就有这里的竹虫肥大,蝉鸣清脆……。水浒好汉不是常说“嘴都淡出鸟来”,嗯这些食材的使用,味道可口,营养丰富,蛋白质的含量超过牛羊肉,身体感觉很好嘿!这不就又是传说中的第四个原因。
4这就是天然绿色高蛋白。不要小看虫子的一生,非常挑剔环境的,西双版纳的大竹林里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壮壮竹虫,而像在昆明周边的竹子那里的竹虫又少又小,换一个云南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吃qiu不成!”这些味美可口的虫虫,如果受到农药污染,影响发育就没有那么壮硕的了!这是一种绿色的高蛋白,这是为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的。云南人早就用自己的身体结实,口感很好,实践出真知,知道这是非常绿色的食品,这里的小鸟吃了这些虫子飞得又高,繁殖的又多,这样最后就是另一个原因,高!
因为云南少数民族男子爱喝酒的风俗
香脆的虫,一种在过去是非常容易得到可口的下酒菜。云南很多民族民俗男人们对饮酒是非常宠爱了,彝族佤族出都很有名,我曾经见过几乎日日饮一斤的佤族汉子,在凉爽的傍晚,一天的劳作后,唱起歌来,喝上酒跳起舞这就是不少人非常向往的最美好的生活,在得天独厚绿色的环境里,这些食用的虫子唾手可得,用油一炸,撒上盐巴加点辣椒,欢乐开怀,口香酥脆……,虫儿有时候真是万万不可缺。就像天上的鸟,缺少的虫子,他们一定飞不高,下的蛋少……。
对了,云南当地放养的鸡,也最爱吃这些虫子,看见就“咯咯咯……”兴奋地叫……,这比粮食都受欢迎,明显是它们最爱的“硬菜”。
最后,虫子颇有云南的地方特色的名片,
食用的虫对内地人来说是一种新奇的食物,“有三个蚊子一盘菜”之说,年轻人都喜欢标新立异,所以好多做饮食的生意人看到这一“金矿”,他们挖掘出“题材”,这样让整个云南如今已经遍布吃虫子的菜肴,虽然非主流,但是新鲜刺激,当充满朝气的青年人把蝎子放在口里咀嚼,香脆可口,
可以想象到是多么强大的一种征服感,勇敢者的吃食,这个象征彩云之南的丰富生活,这一波人吃了虫子,一定能走很远抓虫,吃很久很久,只要青山绿水不改,虫子将永远在云南人的餐桌上,欢迎远方的客人一同品尝,如果你害怕不敢吃,那就看看你心目中的“野人”们怎样以他们以极快的速度“消灭”虫菜肴,敢保证,几餐后你也会加入……,一学终身难忘!
对了,云南香格里拉还有一种因虫子而生的补药……虫草,能提高免疫力,当今价格不菲,堪比黄金,俨然是一种传奇。
小贴士:虫虫虽美味,对高蛋白过敏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