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六年级环保行动教案.docx

六年级环保行动教案.docx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13 09:28

六年级环保行动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作为带了六年的班主任兼科学老师,我太清楚这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常把“环保”当口号;能说出“垃圾分类”的名词,却未必能坚持每天正确投放。这节“环保行动”课,我想带他们从“知道”走向“做到”。本课为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课,课时120分钟(含校内实践环节),依托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绿色生活”单元设计,面向XX小学六(3)班45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22人,整体动手能力较强,但环保行为的持续性有待提升。二、教学目标上周布置预习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环保不就是捡垃圾吗?”这让我意识到,他们对环保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我把目标拆成了三层:知识目标:能列举3种以上身边常见的环境问题(如垃圾混投、水资源浪费、校园绿化破坏),并说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了解“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环保原则,能解释“1克纸=1.5克碳排放”等基础数据背后的环保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21天环保行动卡”,掌握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行动方案的方法;在校园实践中学会使用量杯测量洗手用水量、用称重法统计班级垃圾桶可回收物比例等简单调研技能。情感目标:通过观察“班级植物角从枯萎到焕新”的对比案例,激发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在“我为校园添绿色”种植活动中,体会“自己的行动能直接改变环境”的成就感,初步形成“环保是日常责任”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明确目标后,得理清这节课的关键。教学重点在于“将环保认知转化为具体行动”——我见过太多孩子能流畅背诵“垃圾分类口诀”,但转身就把饮料瓶扔进其他垃圾桶。所以这节课要通过“设计-实践-记录-反思”的闭环,让行动真正发生。教学难点是“保持环保行为的持续性”。六年级学生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何避免“课堂激动、课后不动”?我打算用“可视化记录”和“同伴监督”来破题:每个小组设计专属的“环保积分榜”,把每天的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行为量化积分,每周在班级展示,用集体荣誉感推动习惯养成。四、教学方法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我选了这几种方法:情境教学法——用“班级植物角的危机”贯穿全课,从观察枯萎的绿萝引出环境问题,再通过后续的拯救行动落实环保;小组合作法——45人分成9组,每组5人(按“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混搭),从方案设计到实践都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协作意识;实践体验法——把课堂搬到校园,让他们用手触摸被随意丢弃的塑料瓶、用鼻子闻混投垃圾的异味,用感官刺激强化认知;评价激励法——设计“环保小卫士”勋章,从方案创意、行动坚持度、同伴影响力三个维度评选,让正向反馈贯穿始终。五、教学准备为了让课堂“有料又有趣”,我提前做了这些准备:教具类:3组对比图片(班级植物角3个月前/上周/今日状态)、10分钟环保纪录片(聚焦校园常见环境问题,画面取自本校操场、卫生间、花坛)、自制“环保数据卡”(如“1支废弃荧光笔污染1800升水”“少用1个塑料袋=减少0.1克碳排放”);

学具类:每组1个“环保材料包”(含量杯、电子秤、垃圾分类卡片、彩笔、A3白纸)、21天行动卡模板(预留“日期”“行动内容”“完成情况”“同伴评价”栏)、种植工具(小铲子、喷壶、多肉盆栽苗);

环境类:联系后勤处开放校园西侧花坛(平时较少使用)作为实践区,提前清理杂物;在教室后墙布置“环保行动墙”,用于展示各小组的方案和成果;给家长发了“家庭环保任务单”(如“和孩子一起统计本周家庭用水量”),争取家校联动。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植物角的“求救信号”(15分钟)上课铃刚响,我就把孩子们引到教室后方的植物角。“大家看看,这盆绿萝怎么了?”小雯凑近摸了摸叶子:“叶子发黄,茎秆软趴趴的,像没喝水。”“那这盆多肉呢?”小明捏了捏叶片:“好像被晒过头了,边缘都焦了。”我趁机展示3个月前的照片——那时的植物角生机盎然,绿萝垂着翠绿的藤蔓,多肉胖得像小包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可能没人浇水”“上次大扫除把它挪到太阳底下忘了搬回来”“值日生轮流表没坚持填”……“其实,植物角就像一个小环境。”我打开投影仪,“它的变化和我们的行为息息相关——就像我们的地球,也在因为人类的某些行为‘生病’。今天,我们就来当‘环境小医生’,一起找到‘治病’的方法!”(二)问题探究:身边的环境“病症”(25分钟)“要当小医生,得先诊断病症。”我播放了课前拍的校园环境短片:操场角落堆着没分类的零食包装袋,卫生间水龙头没关紧,水滴答滴答流进下水道,花坛里的矮牵牛被踩得东倒西歪……“这些画面里藏着哪些环境问题?”孩子们边看边记,小组讨论后踊跃发言:“垃圾混投!”“水资源浪费!”“破坏绿化!”我顺势分发“环保数据卡”:“你们知道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1小时能流掉3升水,相当于6瓶矿泉水;混投的垃圾要多花3倍时间分拣,还会污染可回收物……”“那这些问题,我们能怎么解决?”我抛出问题,各组开始头脑风暴。第三组的小林举起手:“我们想做‘节水监督员’,下节课去卫生间记录水龙头使用情况!”第五组的小美补充:“可以在水龙头旁贴标语,比如‘关紧我,别让我的眼泪白流’!”我把这些点子写在黑板上,看着越来越多的“金点子”,能感觉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原来,环保不是大人的事,我们也能出一份力。(三)行动设计:21天环保行动卡(30分钟)“有了点子,还要变成能坚持的行动。”我展示“21天行动卡”模板,“心理学说,21天能养成一个习惯。我们要设计一张卡,让环保变成每天的自然动作。”各组领了材料包开始设计。第二组的小王边画边说:“我们组负责班级节电——每天放学检查灯和电扇有没有关,没关的话扣1分,全关加2分!”第七组的小芸更细致:“我们想统计班级垃圾桶的可回收物比例,每周称一次重量,目标是从现在的30%提到50%!”设计过程中,我来回巡视。有个小组在“行动内容”里写“每天捡10个垃圾”,我蹲下来问:“如果哪天没捡到10个怎么办?会不会打击积极性?”他们想了想,改成“每天至少捡1个垃圾,多捡不限”。另一个小组把“劝说家长少开车”作为行动,我提醒:“可以改成‘和家长一起步行上学,每周至少2次’,这样更具体。”(四)实践体验:校园环保小行动(40分钟)“光设计还不够,今天我们就先试行动!”孩子们戴上手套,拿起工具,分成三个实践队:节水侦探队:带着量杯去卫生间,测量洗手时开大水和开小水的用水量。小宇边记边喊:“老师!开大水10秒流了200毫升,开小水才80毫升!”

垃圾分拣队:在操场收集了半袋垃圾,蹲在花坛边分类。原本以为简单的事,做起来却状况不断——“这个奶茶杯算可回收吗?”“里面有残留的奶茶,要先洗干净!”

绿化养护队:在西侧花坛种植多肉。小晴边填土边说:“原来种多肉不能浇太多水,根会烂的!”种完后,他们还做了“请爱护我”的木牌,用彩笔描上可爱的图案。实践时,我悄悄拍了些照片:小涛踮脚把挂在树枝上的塑料袋摘下来,小琳蹲在地上用镊子夹起碎纸片,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小杰,也认真地给多肉浇水……这些画面,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五)总结反思:我是环保行动者(10分钟)回到教室,孩子们围坐成圈分享感受。“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洗手开小水就能省这么多水!”“分拣垃圾好累,以后我一定先分好再扔!”“看着自己种的多肉,我肯定会天天来看它!”我展示了实践时拍的照片:“这些照片里的你们,就是‘环保行动者’的样子。环保不是口号,是每天多走一步去扔可回收物,是随手关掉没关的灯,是轻轻绕过花坛里的小花。”我举起他们设计的行动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用这张卡记录自己的行动,21天后,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卡最‘满’!”最后,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枚“环保小卫士”胸章:“这枚胸章不是奖励,是责任——希望它提醒你,环保,从每一个‘我’开始。”七、教学反思下课后,小雯追着我说:“老师,我刚才路过植物角,给绿萝浇了水!”这让我觉得,这节课没白上。从课堂效果看,成功之处有三点:一是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植物角的变化和校园短片让抽象的环保问题“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实践环节让学生从“观察者”变成“行动者”,特别是种植多肉后,他们自发组成了“植物养护小组”,连周末都来学校浇水;三是“21天行动卡”给了持续行动的抓手,放学时看到好几个孩子凑在一起讨论“明天要完成哪些行动”,这种主动性比我预期的好。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实践环节时间稍紧,垃圾分拣队没完成全部垃圾的分类,下次可以提前准备更多分类桶;个别小组的行动方案

相关知识

六年级植树节班会教案(精选19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4花之歌教案.docx
金坛区苏科版六年级上册劳动《06菊花扦插》教案.docx
生态环保教育教案
全新语文六年级分析教案范文5篇.docx
《绿色出行》大班教案.docx
六年级环保主题中队班会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杨柳》教案范文三篇
美术六年级上冀美版7纸雕花卉教案
环保教育教案范文

网址: 六年级环保行动教案.docx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271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绿萝花和三七花的区别在哪里
下一篇: 大庆绿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