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诗里的圆明园景观
点击上方 “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圆明园景群分别建成于康、雍、乾三朝,但旧有的一轩一室都经过了乾隆帝的改建和翻修。乾隆帝还给这些庭院取了极为讲究的名字,并赋诗吟咏。在清史及圆明园历史与艺术的研究中,学者常引用乾隆诗,但仅止于“用”,迄今为止,对这一宝库尚缺乏系统和有深度的探索。圆明园研究离不开乾隆诗,通过对乾隆帝圆明园诗的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因素,将为园林艺术研究和清史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乾隆帝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诗作被汇编为六部《御制诗集》。其数量经清朝官方统计为42550首,如果将即位前《乐善堂全集》中的1029首诗计算在内,全部诗作共43579首,现存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御制诗共计43689首,圆明园诗即是其中的一部分。乾隆帝曾因喜香山之秀而筑“静宜园”,虽然只是每年“夏初或秋九”在此“驻跸数日”,但五十余年间“得诗已约有一千三百余首”更遑论作为常居之所的圆明园了。其中仅吟咏圆明园本园诗就约有1500余首,涉及园景300余处;此外还有长春园诗600余首,涉及园景100余处;另有476首吟咏了四季景色。这些诗作往往以景名为题,诗序简括该景特点,诗句及诗注进一步描摹说明景观细节,对重塑圆明园景观风貌颇有帮助。
譬如,建于康熙末叶的“竹子院”因淳朴俭约而被命名为“天然图画”。其诗序云:“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日英。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诗句还对此做具体描述:“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戛幽籁。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勾画出一派天象深远的境界:殿阁、水榭与白云相连;竹林与松树倚岩石而生。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密如伞盖,烟云围绕着树梢;朝阳中,隐隐传来灵禽的鸣叫。
圆明园四十景图 天然图画
曾是雍正帝圆明园“园景十二咏”之一的“梧桐院”被改为“碧桐书院”。此处又见梧桐,但意境与前者不同。诗序曰:“前接平桥,环以带水,庭左右修梧数本,绿阴张盖,如置身清凉国土,每遇雨声疏滴,尤足动我诗情。”诗中写道:“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道出清净雅致的诗情画意。
圆明园四十景图 碧桐书院
同样,在另一首《镂月开云》诗中,诗序将该景观特点一一陈述:“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此处虽以牡丹为主,但也有兰花点缀其中,所以“其后斋堂名之曰‘御兰芬’”。
圆明园四十景图 镂月开云
《桃花坞》与《武陵春色》诗序则叙述了二者之传承关系:“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也,又名桃花坞,雍正初年间赐居于此,后始移居长春仙馆,今经四十余年,因略修葺并题以句”,“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正是“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
圆明园四十景图 武陵春色
又,雍正年间已有的“秀清村”被命名为“别有洞天”,“苑墙东出水关曰‘秀清村’。长薄疏林,映带庄墅,自有尘外致,正不必倾岑峻涧,阻绝恒蹊,罕得津逮也”。
圆明园四十景图 别有洞天
原额“观稼轩”改为“多稼如云”,此处“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巍若仙居矣。隔垣一方,鳞塍参差,野风习习,袯襫蓑笠往来,又田家风味也”。
圆明园四十景图 多稼如云
“北苑山房”改为“北远山村”,乾隆二十五年(1760),“北远山村”添建皆春阁、涉趣楼、稻凉楼。皆春阁“层阁飞临碧沼涯,已猜鱼负泳游佳”;涉趣楼“偶额书楼曰涉趣,山容水态满名园”;稻凉楼“绿塍浑是水云乡,触目知耕复课桑”,诗句点明三楼临河而建的特点。
圆明园四十景图 北远山村
《山高水长》诗序亦如此:“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构重楼数楹,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错绣,旷如也。为外藩朝正锡宴,陈鱼龙角抵之所,平时宿卫士于此较射。”这些诗作道出景观分布与特点,其史料价值不言而明。
圆明园四十景图 山高水长
常年的园居生活,使不少景观得以经年反复吟咏,这类诗便具有了史的性质。将之连缀排比,俨然是一部部景观的变迁史。以九洲清晏之西的清晖阁为例,从诗作可知,“此阁盖康熙年皇考(雍正帝)建圆明园时造”,阁前向有“乔松九株”,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九洲清晏失火,九松尽毁,乾隆帝“爰命补植新松”,乾隆三十年(1765),因新松长成,复需岁月,而“石壁独存,突兀横亘,致不惬观”,“乃因高就低点缀为楼斋若干间”,于是成“清晖阁四景”,即松云楼、露香斋、涵德书屋、茹古堂。松云楼不高,诗云:“矮屋层铺得号楼,仰观阁脊尚翘头”;其它三处堂、斋更为低矮,正符合诗序所讲“取其小,无取其大,取其朴,无取其丽,坐阁中,颇似展倪、黄横披小卷也”。直到嘉庆二年(1781),补种的松树才和松云楼平齐。从乾隆七年(1742)到嘉庆二年(1781),有近百首诗记录了清晖阁四十多年之变迁,而圆明园中被反复吟咏之景观有一百多处。
圆明园四十景图 九洲清宴
古典园林的营造,不仅在于建筑和山水的搭配,树木花卉的安排也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这座壮丽的帝王宫苑拥有大量植物可想而知,《桂》、《石榴花》、《桃》、《杏》、《梨花》、《竹》、《牡丹》、《藤萝》、《荷》、《杂花》、《古柏》、《菊》、《玉兰花》、《黄山松》这类直接以植物为题的诗作自不必说;桃花坞之桃树,清晖阁之乔松,淳化轩之盆梅,含韵斋之玉兰,竹密山斋之修竹,狮子林之紫藤架以及绿帷舫的青藻,恒春圃的杂花,甚至北远山村的农作物,都是乾隆圆明园诗中的主角。诗中吟咏的植物还随着季节更替而呈现出动态变化,如吟诵桃花时,写桃花从“柳岸桃蹊未放春”到“木也桃欲绽尚含苞”再到“桃处花光逐渐繁”,进而“红熏桃朵向阳开”,最后“稍惜山桃花欲谢”,花儿开放的各个阶段都有诗作,灵动活泼地再现了从初春到暮春桃花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夏荷秋菊的吟咏也是如此。
花木盆景是清代宫廷必不可少的摆设。圆明园内盆栽花草种类非常多,这从乾隆帝以《咏盆中天竹子》、《咏盆中佛手》、《咏盆中小菊》、《咏盆中牡丹花》、《茉莉花》为题的诗作以及诗句“盆卉吐芳葩”、“盆香兰箭紫”、“盆卉当春发”中可见一斑。其中尤其以含经堂、淳化轩的盆梅最为突出。盆梅栽种难度大,除了要具有专业栽培技术外,还需要有高超独到的审美功夫。“盆梅映座红”、“盆梅映雪馨”、“盆梅馥满英” 、“盆梅馥郁粲韶春”等诗句流露出乾隆帝对盆梅的欣赏,也间接反映出园丁园艺水平之高。如今历经几代沧桑后,圆明园原有的植物景观早已荡然无存,因而乾隆诗中大量有关园林植物的内容是研究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动物也是乾隆圆明园诗的组成部分,《孔雀》、《鹤》、《鹅》、《鸠》、《雉将雏》即是这类诗作,这对获知圆明园中的动物信息颇有裨益。
[文章来源]
圆明园研究院
[作者]
崔 岩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相关知识
五代帝王的诗行间,探寻圆明园九洲之美(一)
圆明园里的花朝节
圆明园研究41期
穿越时空邂逅圆明园的绝美秋色
圆明园里的奇花异草有哪些
样式雷圆明园研究.ppt
圆明园遗珍乾隆粉彩六方套瓶的回归故事丨京华物语
从康熙到乾隆,圆明园中以“莲、荷”命名的建筑与景点,你知道有哪些吗?
圆明园大讲堂丨圆明园荷花景观与文化
从乾隆御制诗里看香山植物——梅花
网址: 乾隆诗里的圆明园景观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16415.html
上一篇: 《先生骨相不封侯》宋诗词选 |
下一篇: 描写桃花的古诗(精选50篇)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