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燃烧热(已修改)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燃烧热(已修改)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7 05:04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燃烧热(已修改)

2024-10-15 11:50 本页面

【正文】 第一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燃烧热课题: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学校:万山区民族中学教师:黄秋红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万山区民族中学 黄秋红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二、教学重、难点:燃烧热的概念、燃烧热的简单计算三、教学方法:ppt教学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ppt展示三张图片,学生思考图片反应的问题。【学生活动】 略【老师总结】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二)情景导入,ppt再展示三张图片,学生思考图片反应的问题 【学生活动】 略【老师总结】能源的利用方法不正确将危及人类的健康。【渗透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板书]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思考与交流】燃烧的定义和燃烧过程的能量形式? 【学生活动】 略一、燃烧热[探究1] 阅读教材指出燃烧热的概念。[板书]1.定义:在 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1)条件:25 ℃、101 kPa(2)可燃物的用量:lmol(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4)单位:kJ / mol(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板书]2.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kJ)= 该物质的n(mol)该物质的燃烧热(kJ/mol)Q= n △Hc 例1: kJ/mol,试求1000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解】1000L CH4(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1mol kJ的热量, mol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mol kJ/mol =104 kJ [板书]3.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探究2] 阅读教材指出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通过对燃烧热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充分地利用能源[探究3] 分析教材中表11,讨论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试举例说明 [提示] 可根据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考虑。【渗透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板书]二、能源[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指出能源的定义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分类(1)、按开发与利用状况分 ①常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②新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波浪能、潮汐能等。(2)、按属性分 ①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②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3)、按转换传递过程分 ①一级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太阳能、水力、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②二级能源:如:电能、氢能、水煤气、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沼气能等。【思考与交流】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谈谈你的解决办法? “开源节流” ——开发新能源和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渗透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三十一条: 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练习: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CO(g)+1/2O2(g)==CO2(g)△H= kJ/mol B. C(s)+1/2O2(g)==CO(g)△H= kJ/mol C. H2(g)+1/2O2(g)==H2O(g)△H= kJ/mol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 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 O2(g)= 2CO2(g)△H =566 kJ/mol CH4(g)+ 2 O2(g)= C O2(g)+ 2H2O(l)△H =890 kJ/mol甲烷和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CH4(g)+2O2(g)=CO2(g)+2H2O(l)△H1,2H2(g)+O2(g)==2H2O(g)△H2,2H2(g)+O2(g)=2H2O(l)△H3 常温下取体积为4:(标况),完全燃烧后恢复常温,放出热量为()C、△H1+△H3 D、△H1+△H3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对的是:A 大力发展氢能源 B 充分利用太阳能C不使用含碳能源 D 提高能源利用率(五)、布置预习作业 九 板书设计:一、燃烧热定义: Q放=n(可燃物)△H研究燃烧热的意义二、能源第二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那树》教案教学目标,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学生课前准备。,小组交流。教师课前准备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但是人们往往在发展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自然成为发展的牺牲品。即使是一颗老树也难逃人类的伤害。你是否听到有隐约的呻吟,是那树……(用情景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解说的同时播放有关影音片断)文学常识和人物背景介绍:,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他的创作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很多。:《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王鼎钧自选集》《钟》。整体感知课文:1.全体快速浏览,用笔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以及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容易读的长句子和优美的词句。: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结组,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可以采取你小组内认可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1)结合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意。字词处理:认读并记忆字型。倒塌 佝偻 踝骨 默契 紊乱 虬须 周道如砥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2)找出老树生命的几个阶段,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做好记录。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它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为人类造福。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写了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假定大树有感觉、知觉,有灵魂、性情,所以引发大树的深刻自省。大树一方面明知早晚面临引颈受戮的命运,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迁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绿着生,绿着死”。但即使这样,大树仍默默地作贡献,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豁达、忍辱负重的胸怀。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束):描写现时的大树。此前是对大树的一般性叙述;到了这一部分,文章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是全文写作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四件事:一是醉汉驾车出事,二是电锯锯倒树身,三是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四是挖树根、平路面。这几件事本身具有隐含的倾向性、思想性。首先,这几件事似是前后相关联,有顺承关系,但是后三件事竟由醉汉驾车生祸这一事而来,显得颇为滑稽、不合情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批判态度。其次,电锯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样的描写真惨不忍睹;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充满悲壮的气氛,从动物王国里也看出恻隐之心。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也是作者的恻隐之心。此情此景,不须特意点明,读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1)文中描写的老树的形象有哪些句子?用笔划出来。(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树有什么品格,最终遭到了什么样的命运?(3)结合我们课下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文中老树的命运和我们找到的资料中自然生物的命运有什么异同? 学生读文,学生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总结:这一课,我们就着老树的一生命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了解到老树不同寻常的一生,在课下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老树有如此的命运呢?在头脑中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第二课时 前一课回顾老树的命运如何?可以结合书上的句子表达你的看法。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文分析探讨:,有不同的形象找出来,比较分析一下。明确:第一阶段,“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象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象生铁铸久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浮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浮脉。”“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第二阶段,“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第三阶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日光月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那么一棵树。” 2.(1)结合课文,大家探讨一下,老树在不同时期对人们有什么影响?(2)它的消失,仅仅是因为酒后驾驶者的死亡吗?如果不是说说你的理由?你可以从那些语句找到依据? 学生讨论,做好发言记录。明确:(1)三个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从始至终,老树表现的都是默默的奉献,和对人们的恩泽,同时也有无奈和忍辱负重的情感。在文中,作者把老树当作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面对,人类的破坏无可奈何。作者并借助近似与内心活动的文字表现老树的思想:““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它至死都赋予人们绿的生机。(2)老树的消失,甚至被遗忘,并不仅仅是一个酒后驾驶者的死亡所表现的那么简单。它的消失是一个必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预示: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的世界,没有了大树生存的空间,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使得人们开始厌恶大树的存在,其实是对纯自然的东西的一种破坏,和对环境的虐待。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人们已无视它的存在,觉得是一种负担,这种单方面发展而忽视自然不正确的认识,将在未来的文明发展中出现更为严重的矛盾。所有的事例证明,大树的消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有人们解决了文明发展与自然相调和的问题之后才能更好的使大树物尽其用。3.生总结作者借用大树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 明确:总的说来,作者似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感受,那就是大树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简单,其实有一定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如课本里的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

相关知识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燃烧热(已修改)
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总结(通用7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胖胖熊的礼物(已修改)
关于热化学(1)甲烷的燃烧热为△H=
花的结构修改jspPPT学习教案
人大代表李艳:加强心理健康与法制教育 减少青少年犯罪
读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感.docx
《茂密的花》优秀美术教案
企业文化价值观培训教材(已修改)
园林花卉分类(已修改)

网址: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燃烧热(已修改)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068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千叶藤编织花
下一篇: 帽苞薯藤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