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pdf

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pdf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9-06 13:52

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pdf

2013 年2 月 学术交流 Feb. , 2013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 227 No. 2 总第 227 期第2 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 王晓骗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1620) [擒 要]祠意画是词、画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肇始于中唐,至明代而兴盛,直至 今日,仍然是中国画的重妥题材。由于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的不同,画家对宋词的阐释赋予词作 以新的意义,从而丰富了词史发展的内涵。早在元代,询意画就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宋词诠释 方式:一是圈解饲面,依文绘形而忠实于原饲询意;二是重构饲境,意在象外而得宋词之风韵。此 后,这两种诠释方式逐渐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接受群体,前者多照顾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审美心 理,而后者遵循的是文人文化的审美原则。不同群体的接受需求推动了询意画的发展。 [关键词]词意画;变迁;宋词;接受模式 [中图分类号]口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仪泊 -8284(2013)02 -0163-04 随着诗画-律观念的持续影响和在实践领域的逻辑展开,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体,与绘画的结 合也日益紧密。宋元以后,随着词、画地位在文人文化中的不断提升,以词题画、以画状词乃至用绘画来 描摹文人作词、校词的情况渐成风气。与诗文一样,词作为文学手段的介入,使绘画抒情言志的功能得 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而词长短参差的特殊体式和婉约深曲的艺术风格,又给绘画增添了委婉的情韵 和错落的美感。另一方面,在词画结合的艺术形式中,绘画又以造型艺术的特殊话语,创造了词意画这 一宋词接受的新方式。所谓词意画,简而言之,是指画家根据前人词意构思而成的绘画作品,既可以整 首词为表现对象,也可以以词中一句或数句为意来构图。从绘画角度而言,词意画是诗意画的特殊类 型;而从文学角度而言,则是绘画维度的宋词接受形式。词意画的变迁不仅体现了绘画审美风尚的改 变,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人群对宋词的不同理解。 一、词意画的肇始与宋词绘画接受模式的开创 文献记载的最早的词意画当属中唐张志和所作《渔父图》。据《太平广记》卷二十七引沈汾《续仙 传}:玄真子姓张,名志和,鲁国公颜真卿与之友善。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 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真卿与陆鸿渐、徐志衡、李成矩,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 青剪素,写景天[夹]词,须央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像,奇绝踪迹,今古元伦。L1J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也说..张(志和)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 深得其态。可见,张志和《渔父》词诞生之际,就有绘画形式的接受。不过作为其词之补图,张志和的卷 轴画皆依其文,曲尽其妙,还只是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简单阐释,并没有显示出作为画家的独特审美 追求和接受方式。 张志和之后,词画结合逐渐深入,题画词不断出现,五代李惺、北宋苏轼、南宋扬无咎、宁宗皇后杨妹 子,宋末张炎、周密等都有相关词作,但是词意画并没有随之繁荣,直到元代才出现第二幅词意画,即陆 行直《碧梧苍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卷首有题记云..‘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 [收稿日期J20口 -11 一 10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文化结构变迁与宋词接受}(llYSI90) 中期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三 吴地区文人画题跋研究机09YJCZH045 )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踊(1970 -) .女,江苏苏州人,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η • 163 • 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友人张叔夏赠 余之作也。余不能记忆。于至元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戏作《碧梧苍石.与冶仙西窗夜坐,因语及此,转瞬 二十一载,今卿卿、叔夏皆

相关知识

王晓骊丨第一部词意画集 《诗余画谱》
文学与图像:探寻宋代词画之美
精选宋词与宋画
“画境”与“词心”:从文学与图像关系视角探讨宋画与宋词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论唐宋词花意象审美功能的变迁
千年宋韵——宋词与宋画的绝美邂逅
《精选宋词与宋画》【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画境”与“词心”
宋词里的中国庭院
“精选宋词与宋画”的意思、由来

网址: 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pdf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3044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孙克强:词论与画论
下一篇: 尔来画工工画花,俗眼所识惟纷华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