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弄》(采莲曲》(萧纲)原文、鉴赏和赏析
和云:采莲归,渌水好沾衣。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莲疏藕折香风起。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采莲是宫体诗人心爱的题材,萧纲此首尤为动人。诗人先写道:在那碧绿的水面上,姑娘们驾着轻舟荡漾。她们那光彩焕发的红红的面庞,与荷花交相辉映,一样地美好可爱。满塘的莲房已被采得疏疏落落,藕根也已折断。这就暗示采莲已经多时,将近尾声了。接着写少女们归去的情景。重叠的“香风起”三字,给读者带来一种袅袅的动态。似乎那起于荷塘深处的清风,自远而近,带着幽幽的香气,轻轻地、柔柔地吹拂到你脸上。“白日低”点明了时间,给画面抹上绚丽的残红。就在这美丽的傍晚,少女们唱起了欢乐的歌——这是她们满载着莲藕归来了。那歌声使人神醉,使人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梁、陈以至唐代,写采莲的诗歌颇多。有的较细致地写女子的形象,如“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陈叔宝诗)、“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张籍诗)。有的刻意描绘荷花之美,如“荷香带风远,莲影向根生。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吴均诗)。萧纲却只用“江花玉面两相似”一句兼写人与花。他也不正面写采莲的动作和过程,如沈君攸“度手牵长柄,转楫避疏花,还船不畏满,归路讵嫌赊”那样,而只用“莲疏藕折”四字加以暗示。写采莲的诗常常涉及爱情,此首却又不曾写这方面的内容。诗人只用疏墨淡彩,略略勾勒,轻轻点染。全诗显得十分单纯。作者似乎主要是属意于晚归时的景象——在香风乍起、白日低垂的时候,传来了阵阵美妙的歌声。诗便结束在这歌声里,显得轻灵而余音袅袅。
与内容的单纯、笔墨的疏朗相适应,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明朗,有民歌风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音乐性。先是三个七言句,每句入韵;接着四个三言句,隔句用韵;从七言到三言,韵脚转换(包括韵类和声调的转换)。七言、三言之间,“香风起”三字重叠,起到上下过渡、绾连的作用。这样,全诗的节奏、韵律整齐而富有变化,虽变化而又连成一气。诗从一般地写采莲转到写晚归情景,正与节奏、韵脚的转变相一致。读者不知不觉地被曼妙的旋律带入了美好的意境之中。
这样的节奏和韵律,大体上是《江南弄》曲调的要求。《江南弄》乃是萧纲之父梁武帝萧衍于天监十一年(512)据南方民歌《西曲》改制而成(见《乐府诗集》五○《江南弄》解题引《古今乐录》),萧纲此首《采莲曲》便是依其曲调填写的歌词。表演时大约先由一位歌女领唱全诗,然后大家齐唱“采莲归,渌水好沾衣”两句以相和。试想那清亮和谐的歌声是何等动人!“采莲曲,使君迷”的“君”,当然便是指着欣赏这歌声的听众们说的了。今天我们欣赏此诗,若能配上动听的曲调歌唱,那将是更能领略其妙处的。
相关知识
《采莲曲》采莲曲李白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赏析
王勃诗《采莲曲》原文
《吴文英·解语花梅花》原文及赏析
《萧绎·咏石榴诗》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
汤显祖的曲《牡丹亭·第十四出·写真》原文、赏析和鉴赏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全诗赏析
《夜游北园》(萧纲)原文、鉴赏和赏析
网址: 《江南弄》(采莲曲》(萧纲)原文、鉴赏和赏析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1008.html
上一篇: 曲院风荷 梵呗莲音 |
下一篇: 《六年秋重题白莲》 原文、注释、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