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1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语文科)
设计者 陈树平 古田县临江中学
一、概述
《雨巷》为语文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单元的课文。属于精讲课文。单元说明中要求,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生发,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本课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学生增强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2.过程与方法
(1)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 激趣导入→彷徨雨巷 熟读顿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表现力较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强。
2.初始能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3、信息素养: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部分能够自学了解所学的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当然由于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于计算机的特殊兴趣爱好,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先行组织者策略:调动学生联系旧有知识点,进入新课的学习。以旧导新,新旧结合,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2、情境激趣策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作品的现场感,即充分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挂图及书中插图,音乐导入,情景感染。
3、问题引路策略:通过问题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
4、自主、合作探究法: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导读与诵读法”、“交流与讨论法”,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并在自主中结合合作学习。这样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雨巷》)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一、走进雨巷,激趣导入 了解本课课题 图片、文字 雨巷图片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习内容 PPT幻灯片展示,学生认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下载自制 二、彷徨雨巷,熟读顿悟 把握感情基调 图片
课文朗读录音 丁香花图片和朗读录音 直观感知课文,营造意境,形成表象 PPT幻灯片演示、朗读录音 情境创设,感知课文 5分钟
下载自制 三、感悟雨巷,合作探究 品悟意象 配图文字、 配图课文,自读课文要解决的问题,体会意象美 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审美 PPT幻灯片展示、学生讨论、总结 突出学习重点,强调难点进行
明确学习的目标,节约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0分钟 下载自制 四、走出雨巷,总结拓展 学习诗歌鉴赏手法 文字 实例讲解,讨论总结规律 师生对要探讨的内容进行展示,对展示的结果进行归纳 PPT幻灯片,学生想象体验,讨论发言 即指导学生如何探讨,又对探讨的结果进行归纳,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5分钟 下载自制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雨巷》)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一、走进雨巷,激趣导入 看雨巷景观 图像+文本 感知与体验 下载、自制 2分钟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彷徨雨巷,熟读顿悟 听朗读录音,丁香图片 图像+音频 感知与体验 下载、自制 5分钟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对课文有了整体感受 三、感悟雨巷,合作探究 课文配图课件 图像+文本 理解并应用 下载、自制 10分钟 观察分析,找到方法,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四、走出雨巷,总结拓展 讨论问题,合作探究 图像+文本 理解并应用 自制 5分钟 学生讨论,应用拓展,合作探究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资源名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雨巷》课件
1.雨巷的图片,图像,大小1.22MB,保存在《雨巷》课件下
2.丁香图片,图像,大小1.2MB,保存在《雨巷》课件下
3.朗读音频,大小684KB,
4.雨巷配图课文,图像,大小1.26 MB,保存在《雨巷》课件下
5.探究问题,图像,大小75KB,保存在《雨巷》课件下
6.作业,图像,大小75KB,保存在《雨巷》课件下
说明: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走进雨巷 激趣导入
课前请大家倾听流行音乐《丁香花》,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这样的导入设计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二).彷徨雨巷 熟读顿悟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把握诗歌孤独而惆怅的感情基调。
2、接着我要求学生品味本诗舒缓悠扬的节奏,整齐和谐的声韵。学生在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第一美—形式的音乐美及其成因,小组讨论后明确这是由诗歌韵脚,重叠句子,重复的词语造成的。
(三)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
诗歌不仅要读,还要品和悟。品悟诗歌要从意象入手。承接上面的朗读,我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找出本诗的意象,并从诗中找出描述意象特点的词语,概括这些意象的共同点。
2、诗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3、诗人刻画一个忧郁的丁香姑娘,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回归文本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雨巷: 悠长、寂寥。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怅、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
我:冷漠、凄清、惆怅。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这就是本诗的第二美——意境的朦胧美。
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说成兰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出示梅花,兰花,菊花的图片供学生理解)
梅花:不畏霜雪,凌寒独放,浓郁芳香——高洁
兰花 : 常青、独秀、幽香、素雅
——清逸
菊花: 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孤傲
相关知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生字表笔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精品说课课件ppt.ppt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期末检测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教案资料优选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花钟》原文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资料优选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免疫调节 4.4 免疫学的应用》教案.doc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视频(精选11篇)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设计资料优选
网址: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1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90062.html
上一篇: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15篇 |
下一篇: 丁香结教案优秀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