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到此一游”已過時,試試“到此一留”!黟縣正迎接一場文旅蝶變

“到此一游”已過時,試試“到此一留”!黟縣正迎接一場文旅蝶變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30 08:16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時光流轉,徽文化發源地之一的黃山市黟縣已不再以徽商聞名,宏村與西遞的火熱讓“中國旅游強縣”成為黟縣的新名片。今年6月,邁點研究院發布中國縣城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榜單,黟縣獲得歷史最好成績:全國第九。

隨著2023年黟縣東站的開通,黟縣收獲了一大批入境游客增量。2024年春節小長假,黟縣全縣接待游客超30萬人,但過夜率僅佔三成。為此,黟縣正努力向內盤存量、向外拉增量,探索“流量”變“留量”的轉化密碼。

交叉小徑與關麓:文化浸潤,古宅煥發新活力

當傳統古鎮旅游還在糾結收不收門票,黟山腳下的文旅項目已悄然迭代——牛圈造餐廳、古村搭帳篷。

澍德堂·交叉小徑的花園與關麓國際旅游度假區深諳,讓游客從“走馬觀花”走向“深度沉浸”,需要用文化浸潤,“房子是老的,但理念要新”。

澍德堂·交叉小徑的花園 史雲磊 攝

澍德堂·交叉小徑的花園 史雲磊 攝

交叉小徑的花園是由北京大學安徽校友會牽頭打造的民宿,坐落於關麓村祠堂舊址。曾經破敗的祠堂搖身一變,以“交叉小徑的花園”這個博爾赫斯的小說名,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愛好者。這種吸引力來自別出心裁的設計:在中國的疊梁與西方的哥特式束柱共同構成的建筑骨架下,一層的祠堂大廳變身博雅空間,而二層的博爾赫斯圖書館則讓暑期的親子游客得以在休憩中浸潤書香。

運營者堅持保留徽文化韻味,客房命名“陶舍”“稼軒”,內飾原木色調,“棗樹餐廳”主打徽菜,處處體現徽州元素。酒店經理鄒濤說,能來四五次的,認的是文化和理念。

與澍德堂的“小而美”講究文藝氛圍不同,關麓國際旅游度假區以“大而全”重鑄新深度。關麓度假區項目負責人朱景榮直言:“黟縣文旅發展理念還有待深化,產業深度不足。”為此,這個投資20億元、佔地2400畝的省級重點項目,正打造為“徽文化創新展示+旅居度假+親子拓展+中醫康養”的綜合體。

關麓帳篷客民宿內景 史雲磊 攝

關麓帳篷客民宿內景 史雲磊 攝

“關麓村有千年歷史,可光靠老房子很難留住人。”朱景榮說,黟縣的西遞、宏村雖有名,但游客住一天就嫌無事可做,“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在黟縣待上兩三天。”

於是,度假區走了“一站全包”的路子:一期有帳篷客野奢酒店、驢爸爸親子樂園及關麓古村﹔二期規劃演藝、會議中心、中醫館和康養社區。冬天有湯泉,晚上有沉浸式演出、小火車夜游……“游客半天逛西遞或宏村,剩下的時間,就讓他們在這兒撒歡。”朱景榮指了指田裡的稻浪,“這些農田都租下來了,種水稻、向日葵、荷花,按季節換著來,得保住農村的樣子,這樣才有旅游價值。”

拾庭畫驛:長進村子,讓客人變身“村民”

“鄉村民宿要長到村裡去。”拾庭畫驛創始人黃智勇堅信,民宿要與村庄共成長。

歷經數年溝通與修復,2018年,石亭村破敗的邵氏古宅以“拾庭畫驛”之名重生。黃智勇視古民居為“奢侈品”,“每一棟徽派建筑都是私人定制,每一片雕花、每一塊牌匾都是手工雕刻,獨一無二。現在的工匠慢慢地失去了以前的技藝,以后怕是會拆古民居的工匠都找不到了。”

“不能把田園變公園,而是要認識到田園就是公園。”黃智勇認為,喜歡拾庭畫驛的人,更多是因為這裡開門見田。

為了讓客人“待得住”,他把目光放在徽州本土文化的持續賦能上:大部分員工是村民,本地年輕人身兼數職,眼裡“有光”,因為“不是為上班而上班”。“隻有客人感受到員工的幸福能量,才像真正走進了村子。”

航拍石亭村

航拍石亭村

2018年起,黃智勇每年自己掏錢“回饋”村民,每年與村兩委共同舉辦村民趣味運動會。在村子裡的大會堂,黃智勇自己買了乒乓球桌免費給村民用,現在的大會堂每晚人聲鼎沸,已經成為村裡的活動中心和“情報中心”。到了春節,他還要辦“彩燈文化節”,村民和客人一起,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裡,舉起30米長的龍燈環著村子走。

每逢運動會和彩燈節,石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錢龍總是特別開心,呼朋喚友,一起歡樂。他認為,村裡引進投資項目,必須讓村民共享,有獲得感。

未來,黃智勇還想讓村裡的手藝人到民宿來做手工藝品,做多少賣多少,讓收入都進村民自己的口袋。“我們要讓即將消失的手藝人有展現的機會,把石亭原有的生活狀態原原本本呈現出來,不是讓他們表演。”

“我們向內求,讓別人發自內心地肯定。”幾年下來,拾庭畫驛的回頭客佔到九成,有的客人一住就是四五天。

拾庭畫驛民宿院內

拾庭畫驛民宿院內

黃智勇不著急,“慢”就是他的流量密碼——口碑做起來了,每一位住過的客人都成了“村民”,成了推銷員。接下來,他隻想繼續做大優勢,讓不了解石亭的人一步步走進來。他相信,每一個走進來的人,都會愛上這裡、留在這裡。

潭口村數字社區:對接城市,與鄉村主客共享

“傳統旅游是一次性的體驗式經濟,民宿留不住客人,搞鄉村振興光靠這個不行。”作為項目操盤者,潭口村數字社區負責人楊光秉持著不破不立的思想:“農村沒有物業公司的利益牽絆,正好能試驗真正的共建共治共享。”

楊光的數字化平台“飛南軒”,把城鄉資源擰成了一股繩。村民的閑置房產通過平台變成旅居客房,數字居民卡能管理資產。城裡老人想來康養,線上就能訂房,租金還能抵扣費用。“城鄉的空間和時間能流動起來。”楊光說。

積分制是社區治理的巧思。村民掃垃圾、賣農產品能賺積分,攝像頭自動識別后發放,積分能換早餐、充電動車,還能在“皖事通”裡抵扣燃氣費、享超市折扣。積分高的村民,賣農產品優先、能領村集體福利,“以前評文明靠嘴說,現在積分一亮就清楚。”潭口村村主任金順芳補充道。

城鄉在這裡實現了主客共享。城市老人來旅居,上海醫保卡能用,長沙、上海的三甲醫院能挂號,AI中醫診療系統免費體驗﹔村民在家門口賣黃山干菜、野蜂蜜,可以自己去旅居市集,或者托管給村委會代賣,不用再跑縣城。城市帶來了需求和資源,鄉村提供了空間和服務,數字化平台讓雙方各得其所,共治共享。

楊光說:“風景只是背景,我們要成為的是康養旅居目的地,而不是途經點,要讓客人留下來。”與傳統旅游不同,潭口村的旅居不是簡單的住民宿、看風景,而是通過治理創新構建“城市級服務體系”。在西遞旅居中心,無人機配送咖啡、烘焙房飄出香氣,讓游客有接近城市生活的體驗。

引入城市生活方式,更讓鄉村體驗接軌現代。充電樁、淨水機、自動售貨機、咖啡機等現代化設施進入鄉村,甚至還有無人機。楊光說:“村民不用羨慕城裡,旅居者也不覺得鄉村落后,大家樂意在這裡一起生活,這才是融合。”潭口村盤活17處閑置房產,創造本地就業崗位,該模式正推廣至鄉鎮和全縣,如開發中的“自在谷”項目和西遞旅居運營中心。

未來:“千宿百態”,成為文旅助推劑

地處皖南山區,黟縣擁有綿延的黃山峰巒,也坐擁發達的新安江水系。而生態資源只是其一,黟縣文化優勢更強大。黟縣縣長曹文磊介紹,黟縣立足得天獨厚的“雙世界遺產地”與4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資源,正全力推動文旅產業從傳統觀光向康養旅居深度轉型,並以此為核心謀劃“十五五”發展藍圖。

“生態立縣、文旅富縣、工業強縣、創新活縣、開放興縣,文旅富縣是那個‘牛鼻子’。”曹文磊明白,文旅一個產業串聯起的上下游鏈條就能盤活一個縣的經濟增量。現實中,黟縣也把文旅當作首位產業,以文旅需求賦能綠色食品產業和關鍵產品制造業。

目標是“從旅游到旅居,從旅居到長居”。布局上,高奢引入金普頓、第六季度假庄園、東驛森林酒店等,中高端引入希爾頓、維也納、建國、全季等品牌酒店,同步發展適合“銀發群體”中長期居住體驗鄉村生活的旅居康養基地。

現有民宿形成“一宿一特色”,創新業態組合,構建“民宿+研學/康養/非遺/旅居/直播/農業”等“千宿百態”矩陣。強勁發展勢頭下,黟縣2025年上半年旅游接待量811.42萬人次,同比增長9.06%,其中過夜游客183.2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1.04億元,同比增長10.81%。

“現在大家更關注原生態、有創意的產品。宏村作為流量入口,現有的同質化業態要做減法,需要引入更多有特色、高品質的業態。”曹文磊介紹,未來,黟縣要找到每個小片區的獨特文化印記,打造傳統村落的專屬優勢,比如南屏的官路文化、碧山的供銷社印記等。“要把歷史銘文翻出來宣傳,再把一些歷史工藝傳承的東西,做成體驗項目。”

黟縣還將繼續探索對接都市資源,以上海、合肥、南京、黃山市區為主要客源地,細化垂類創新,用多元的體驗式文旅留下來往的旅客,打造“到此一留”的文旅新范式。(魯靜怡 唐澤楷 新民晚報記者 李天揚)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关知识

靈璧縣:小小羊肚菌開出“致富花”
從春節消費看中國市場活力(消費視窗·一線經濟觀察)
雲南丘北:茶花村裡“花”正紅
“花經濟”趨熱,如何讓産業“花開見喜”
帶動消費漲約三成 時裝周連通秀場商場連接四方
花卉博览会以花与绿为主题.PPT
依安縣:“花”開致富路
張曉峰:”煙花秀”如何為文旅項目破局(圖)
花兒為什麼這麼香?——橫縣茉莉花全產業鏈發展觀察
2025世界旅游小姐中國總決賽落地壽縣 共譜文旅新篇

网址: “到此一游”已過時,試試“到此一留”!黟縣正迎接一場文旅蝶變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8106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戴尔科技2026第二季度财报亮眼
下一篇: 省级精品线路!来桐庐,这么玩就对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