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金普新区:串起产业链 带起共富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刘杰
农业综合园区内,樱桃树枝繁叶茂;4000亩滩涂里,海参和对虾在碧波之下悄然生长;商业一条街上,餐饮、电商、农资供应、运输等业态蓬勃发展……走进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陆海村,一幅产业兴、环境美、百姓富的振兴图景扑面而来。谁曾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曾是废弃矿山的乱石堆积之地。
陆海村的华丽转变,得益于金普新区深入开展的“党群共同致富”活动。金普新区是全国第10个、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全区共有189个行政村,分布在20个街道。2023年以来,金普新区扎实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通过设置党群共同致富责任区、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组建产业联合党委、搭建“社企联盟”4种方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设置党群共同致富责任区——
结对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青山叠翠,流水淙淙;古寺巍然,烽台屹立;关东风情街市热闹非凡,粉黛花海如梦似烟,“太空舱”露营基地科技感十足……在石河街道石河村,自然、人文、农业科技等各类景观串珠成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石河村原本是一个无产业优势、无区位优势、无发展思路的贫困村。2003年,原石河镇(现石河街道)进行村屯整合,将原东沟村并入石河村,发挥当地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确立了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多年来,石河村通过成立东沟旅游度假区、带领村民经营农家乐、挖掘特色景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吃喝玩乐游娱购于一体的农文旅发展模式。
在发展过程中,石河村党委始终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近两年,村党委将16个党支部和192名党员以网格为单位组建9个党群共富责任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目前,27名党员致富骨干结对帮带157户村民增收致富,并解决了当地1120人的就业问题。党员刘景国率先在村里经营水果采摘,取得成功后主动传授技术、共享资源,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最早一批跟我干的乡亲,几乎都尝到了甜头。”他笑着说。
2024年,石河村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0余万元,4000多常住人口中有100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6万元。
金普新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群共富责任区以农村网格(村民小组)为单位,由3名至5名党员致富骨干结对带领身边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共同开展生产经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共设置党群共富责任区1097个。
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
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
清晨4点,二十里堡街道富岭村的食品车间已灯火通明。花卷、馒头、豆包等手工面点香气四溢,刚刚出炉便被送往商超,往往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富岭村是一个因城市发展而整体动迁的村庄。2010年,为配合建设需要,村民告别传统民居搬进单元楼。搬迁之后,村集体土地资源大幅减少,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大多数村民选择务工赚钱,本土产业培育一度面临挑战。
2022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研判,富岭村“两委”将面食加工项目确定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申请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注册成立了大连金普新区富岭食品有限公司。2023年公司正式投产,同年10月入驻大商集团特色食品专区,年销售额达60余万元。随后,公司成功打造“富岭铺子”特色品牌,研发出100多款日常产品和60多款花饽饽产品,2024年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该公司现有20余名员工,均为本村干部和村民。村民单芳因听力障碍,过去难以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公司成立后,单芳逐渐成长为车间的业务骨干,每个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
作为组织党员、动员群众共同致富的“升级版”,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合作社,统筹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配套相应的运营和分配机制,带领党员群众、村内企业、家庭农场等共闯市场,实现了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双增收”。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共有98个村的党组织领办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
在富岭村食品车间内,村民正在制作豆包。 受访者供图
组建产业联合党委——
共享资源抱团闯市场
2025年7月,在向应街道关家村,金普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园二期的最后6栋高标准温室大棚正式竣工。至此,该示范园共建成18栋高标准温室大棚。
近年来,为破解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资金不足等问题,向应街道成立产业联合党委,牵头统筹协调各联建村、合作社及相关组成单位,打造以温室大棚为经营基地、以高附加值水果蔬菜为主打产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园。
在产业联合党委的引领下,向应街道还成立了共富公司——大连众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该街道8个村级合作社以资金入股方式参与经营,每个行政村占股12.5%。同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联合市场化合作运营方,进一步优化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通过整合各村产业资源,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有效减少重复投资,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园每年可为街道每个村集体增收4万~7万元,为辖区22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向应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鸿伟告诉记者。
金普新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金普新区积极推动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行政村之间建立跨村产业联合党委,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产业联合党委统筹协调各联建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统一实施物资采购、技术指导、品牌指导、产品销售等,增强区域乡村产业聚合发展的能力。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共建立跨村产业联合党委19个。
搭建“社企联盟”——
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登沙河街道阿尔滨村农业现代园的蓝莓种植基地,36栋日光温室大棚与4栋联排冷棚整齐排列,4万余株蓝莓苗正茁壮成长。
该园区曾由其他企业承包,后因经营困难无力支付租金而闲置,最终由登沙河街道接管。为有效盘活资源,2024年6月,街道牵头推动辖区内17个村(社区)与中振新民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振新民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发展蓝莓大棚项目,合作期限为3年。
在村企合作中,中振新民公司承担土地租金,投资新建或改建大棚,并将其中17栋大棚分别交由17个村(社区)负责日常种植、养护与采摘管理,公司则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各村(社区)无需投入资金,只需选派一名技术员参与大棚管理。公司定期组织培训,并负责支付技术员每月2000元的工资。最终的经营收益,由村企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中振新民公司经理于建表示,按照现有规模测算,园区蓝莓年产量可达20万斤,有较强的带动致富效应。如果各村(社区)熟练掌握种植技术后,选择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将显著提升登沙河街道在蓝莓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除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蓝莓在剪枝、采摘等环节还可吸纳大量本地劳动力。于建透露:“2025年园区预计为街道周边群众支付务工工资总计200余万元。”
目前,登沙河街道的蓝莓产业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链条,这是金普新区搭建“社企联盟”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果之一。为解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小、产业链不长、外联市场不足等问题,金普新区积极推进“社企联盟”,通过举办对接洽谈、签订合作意向、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入企业根据当地农村自然资源条件、人文环境、产业基础,提供技术支持和农资帮扶,推动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帮助村集体和农户发展符合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社企联盟”打破了村域限制,加强资源统筹,实现“抱团取暖”,并拓宽生产经营范围,增加经营性收入,还引入专业人员,实行公司化、专业化运营,努力打造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共组建“社企联盟”61个。
通过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金普新区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益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由2023年的126个增加到155个,占比由67%提升到82%。“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作用,按照‘一村一策’制定发展计划,优选一批有干劲、有想法、年富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中的带头作用,加强村企合作,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根本性转变。”金普新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知识
金普新区年均投入近亿元发展大樱桃产业
小葡萄串起 共富大产业
大连金普新区
2016中国大连国际大樱桃节在金普新区启幕
【浙江共富先行】一株“仙草”撬动一条产业链 雁荡山下的共富“密码”
大连金普新区赏花时间表(含好去处推荐)
辽宁大连金州新区大樱桃空运走全国
串起组织链 服务产业链
大连金普新区牌坊村油菜花土地股份农业专业合作社
慈溪携手常山打造丝瓜络“共富产业链”
网址: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串起产业链 带起共富片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67902.html
上一篇: 厚强樱桃树苗基地与你分享黑珍珠樱 |
下一篇: 串起产业链 带起共富片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