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地到餐桌,揭秘荔枝暴跌背后的故事
2025-07-01 20:50:47 5点赞 3收藏 4评论
今年夏天,水果市场上荔枝价格暴跌,昔日的“贵族水果”变得亲民,实现“荔枝自由”不再是奢望。从产地到餐桌,小小荔枝价格的起伏,背后藏着复杂的产业密码。

从产量上看,今年荔枝迎来“超级大年”。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荔枝总产量预计约365.04万吨,同比增长111.26%,创历史新高。广东、广西等主产区风调雨顺,气候适宜,成花率高,挂果率远超预期,像广东成花率超80% ,妃子笑、黑叶等品种产量大增。三大主产区同步丰收,大量荔枝集中涌入市场,短时间内供过于求,价格自然被拉低。

物流与销售模式变革也深刻影响着荔枝价格。过去荔枝保鲜期短,“一日色变,三日味变”,运输损耗大,多依赖空运,成本高。如今冷链物流飞速发展,产地预冷技术迅速锁鲜,真空包装、冷链车直采直运,损耗大幅降低,海南荔枝集中成熟期改走陆运,成本降低约50%。电商强势入局,“产地直发”“产地直播”盛行,砍掉了果农 - 收购商 - 大批发市场 - 区域批发商 - 零售商等中间层层加价环节,重构流通链条,让荔枝价格更实惠。

在市场层面,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有所下降,在水果选购上更倾向高性价比产品。面对大量上市的荔枝,消费者有了更多议价空间,促使商家不断降价促销。而且水果市场竞争激烈,除荔枝外,芒果、西瓜、桃子等夏季水果也纷纷上市,瓜分市场份额,荔枝为获青睐只能降低价格。
荔枝价格暴跌,是产量、物流、销售模式、市场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消费者而言,能低价品尝美味荔枝;对果农来说,虽价低但量大,若能打通销路,也能保证一定收益。长远看,这促使荔枝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荔枝产业在市场浪潮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