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闲置老房子变身乡村客厅 整村运营带来脱胎换骨

闲置老房子变身乡村客厅 整村运营带来脱胎换骨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12 17:07

整村运营带来脱胎换骨,成为“流量”聚集地

闲置老房子变身为乡村客厅

“村庄美得像幅画!农宅、乡间小路有各种颜色的绣球花点缀,在乡村咖啡馆‘满山乡遇·乡村客厅’里能喝到口味独特的稻香拿铁,中午可以去村里新开业的餐馆里品尝私房菜,下午再去阿特麦文创园逛逛,一天过得特别充实。”社交平台上,有游客分享自己在青浦区练塘镇东厍村的旅游攻略。评论区里网民纷纷赞同,不少人还贴出了自己此前游览“乡遇东厍”绣球花节时的美照。

这个位于青浦练塘西南部的、面积只有3.12平方公里的偏远村落,以前根本没有这么“出圈”——这里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能不足,随着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大量闲置农房空关,被人戏称为“上海西伯利亚”。

转变就发生在这两年。通过引入第三方公司探索整村运营的模式,东厍村沉睡的空间被充分唤醒,如今颜值内涵兼具,成为“流量”聚集地,村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用好乡村“资源存量”

东厍村是典型的上海远郊农村,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底子好”:村里河网密布,姚家泾、毛泾河等10余条河道纵横其间,村落民居沿河而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缺点是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发展路径,村里的年轻人大量往城里走,留下数十栋空置农宅。

如何找到乡村发展新路径?2023年,东厍村抢抓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决定引入第三方公司探索整村运营模式。“我们与满山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入‘满山乡遇’IP,通过成立整村运营管理委员会,尝试将乡村资源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东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迎春说。

乡村最大的“资源存量”无疑是土地和农宅,这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上海,涉农区在依法维护农户宅基地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宅基地管理的基础上,一直鼓励引导乡村积极探索盘活利用好乡村的“资源存量”。东厍村的整村运营,即为其中一例。

“满山乡遇”团队负责人白俊熠说,所谓整村运营,就是将盘活闲置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由“满山乡遇”进行总体规划、统一设计,让“老房子”变身为乡村客厅等。主要有以下合作方式:一是村民出租农宅,由村集体牵线作为见证方,与产业方和村民签署三方租赁合同,租金收益归村民所有;二是村集体公共建筑租赁给产业方进行改造设计,租金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撬动乡村文旅发展

盘活闲置资源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找到特色产业。此前,青浦区已明确将练塘镇东厍村打造为全区首个民宿度假村。“满山乡遇”进入东厍后,从“将农宅改造为民宿”入手,撬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能让游客住下来,才能最大程度拉动消费,民宿是适合乡村住宿的最佳载体,也是拉动乡村流量的关键业态,我们将采用规模化、组团化、集群化的方式布局民宿业态。”在东厍村的乡间小道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栋名为“满山居·壹号花院”的民宿,里面装修精致,每间客房都有个性化设计,比如“闺蜜房”营造私密欢聚空间,“亲子套房”则以儿童友好型设计为家庭出游带来温馨体验。

“‘满山居’民宿的大多数客房是套房,目的是让游客多停留几天,在这里找到‘生活’的状态,而非简单的‘旅行’。”白俊熠还向记者展示了客房的康养功能:每张床都能调节倾角,方便中老年客人找到合适的躺卧角度,还内嵌了按摩功能,而且能智能监测躺卧者的心跳等健康指数,保障睡眠质量。

把民宿的特色定位于中医养生、康养疗愈,并非“满山乡遇”随意为之。青浦练塘流传有一种名为“匍经”的传统小儿推拿医术,通过全身推揉按摩来治疗感冒、腹泻、惊厥等常见病,对婴幼儿厌食、夜啼等症状尤其有效,目前已被列入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康养文化在这里本就流行,我们也想吸引对乡居康养、健康疗愈等方面感兴趣的消费群体,将更多游客引入乡村、留在乡村。”

目前,“满山乡遇”已在东厍村租下40多栋农宅,三栋精品民宿、两家西餐厅、一家私房菜馆等已正式营业。文旅业态兴起后为村民提供了数十个就业岗位,不少年轻人因此返乡工作。

工业遗存成新地标

整村运营模式下,东厍村的发展活力被充分激发。近来,为让村民共享建设成果,东厍村将村内原有的19亩林地,建设成供村民和游客小憩的生态氧吧公园,还优化了8片25亩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引导村民精心布局、经营好自家宅前屋后的“小三园”,将村子的传统优势——“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肌理充分展现。

此外,村内“蝶变焕新”的“资源存量”,并不仅限于集体用房和闲置农宅,工业遗存也在焕发新的活力。

驱车到青浦练塘,沿着老朱枫公路一直向西,俞汇塘和蚂蟥泾交界处,一大片稻田映入眼帘。滚滚稻浪左侧,一个名叫“阿特麦”的文创产业园坐落于此,里面别有洞天:有陶艺课堂,有木工作坊,有土布工坊,有农事体验场地,还有极具练塘特色的茭白叶编织工作室。记者看到,园区入口处停满了大巴车,乘车前去的大部分是趁着暑假组团到该园区参加农事体验和文创活动的孩子们。

阿特麦的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上海裕生特种线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漆包线的研发生产。公司所在地曾是民营企业的摇篮、华东地区首家经济开发区——上海富民经济开发区。后来由于技术迭代及产能扩大,公司于2019年全部迁入练塘工业园区,原厂区成为工业遗存。在旧厂房的基础上,结合“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新路径,阿特麦文创产业园应运而生。

如今,在阿特麦园区里遍布着不少手工艺作坊,园区从青浦乃至长三角区域请来了各领域的“老法师”,通过硕大的落地窗将各种技艺的操作过程展示给游客。园区负责人说,“工业制造”的底子,成了该园区投身文创产业的优势:从“制造”转向“展示制造”和“提供制造体验”,无缝衔接。目前,园区年接待客流达50万人次。

乡村的各类“资源存量”焕新后,原本鲜有游客前往的东厍村,“流量”陡增。此前,为期16天的第二届“乡遇东厍”绣球花节贯穿端午假期,以“满山乡遇”集中改造区域和阿特麦文创园两大片区为核心打造花海,为游客带来颇具新鲜感的乡村文旅体验。活动期间共吸引游客6.6万人次,实现销售额284.7万元。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茅冠隽)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知识

闲置老房子变身乡村客厅 整村运营带来脱胎换骨
来了新村民,响堂村闲置空间“活了”
花树凹变身“陶艺村”(艺术改变乡村)
闲置广场“变身”美丽花谷 从化将打造现代花卉交易中心
上海“乡村”变“香村”!芳香植物栽种为乡村产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闲置广场“变身”美丽花谷,从化拟打造华南现代花卉交易中心
绩溪:探索乡村运营 共筑和美乡村
【一线调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豆腐村的“共富经”
广南六郎城村“变身”记
“千万工程”引领乡村蝶变

网址: 闲置老房子变身乡村客厅 整村运营带来脱胎换骨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5331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荣华纪古风绒花饰品制作技巧全解
下一篇: 文創,讓僑鄉故事傳得更遠(僑界關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