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2023省农业主推技术】黑土区稻田秸秆还田少搅浆固碳培肥技术

【2023省农业主推技术】黑土区稻田秸秆还田少搅浆固碳培肥技术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05 05:39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黑土区稻田土壤有机质低、土壤板结和容重增加,以及秸秆还田后水稻返青慢、过量施氮和水稻增产减排协同难等问题,通过秸秆还田或者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根据土壤性质进行少搅浆耕作减少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从而降低土壤容重;通过少免搅浆耕作和干湿交替灌溉增加通气状况,减少秸秆还田下的还原性物质积累,促进水稻早期生长并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有助于减少氮肥用量,结合氮肥深施和追肥以水带氮等技术,进一步减少稻田氨挥发和氧化亚氮等的排放。解决了秸秆混入土壤后造成还原性物质危害、影响水稻返青与分蘖,短期秸秆还田后容易减产等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通过土壤培肥、高产栽培和氮素诊断措施等综合应用,促进地上地下协同,进而实现水稻高产。上述核心技术与高效植保技术融合,构建了黑土区稻田固碳培肥与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实现了土壤培肥、减排和水稻高产相协同的目标。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秸秆还田少免搅浆培肥与诊断施氮技术”自2018年以来单独或作为其他技术的核心内容,连续多年作为黑土区稻田土壤保护主推技术模式,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大面积应用,2020年获颁黑龙江省地方标准1项,被遴选为2021-2022年度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2017—202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建三江示范基地,连续5年优化培肥土壤容重降低了3%-5%,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1.0g/kg以上,土壤供氮能力尤其后期供氮能力提高10%以上。大面积示范数据显示,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应用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并显著促进水稻灌浆(图1);在建三江分局大兴农场连续3年400亩示范田实收水稻亩产均超过600kg。2017年以来在黑龙江、吉林、黑龙江农垦等多地进行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目前该技术正在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图1 不同培肥方式水稻长势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传统的施肥模式相比,应用该技术水稻可增产10%以上,化肥用量降低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同时秸秆还田与少免搅浆技术结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氮供氮能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并可有效解决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难题。该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氮钾等养分供应能力,从而促进化肥减施和水稻增产。通过化肥减施、氮肥深施和干湿交替灌溉,进一步减少化肥用量,进而减少氨挥发、氧化亚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生产过程中减肥和均衡施肥,改善稻米品质。该技术能够实现培肥、增产、提质和减排的统一,生态环境效益较显著。

二、技术要点

(一)秸秆还田

秋季收获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将秸秆粉碎并抛撒均匀(图2),留茬高度一般不超过20cm,秸秆粉碎长度10cm左右。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的40%-60%时,进行秋整地,通过翻耕或者旋耕实现秸秆入土80%以上(图3)。第一年耕作深度20cm,此后耕深15-18cm,每3年深耕1次。无法进行秋整地的低洼田块,可以春季泡田后直接原茬搅浆(图4),使秸秆入土超过90%以上,直接达到待插状态。

图2 秸秆粉碎、抛洒作业效果

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30 gkg-1时,秸秆还田同时可配施10-15 t/ha腐熟的有机肥或者1次施用10-15 t/ha的泥炭,实现土壤有机碳快速提升。

图3 秸秆还田后翻耕和旋耕作业效果

图4 原茬搅浆还田作业效果

(二)少搅浆

秋翻耕地块春季施肥后旱旋耕,春或秋季旋耕后的田块春季直接花达水泡田。为保护土壤结构减少搅浆次数,通过1-2次搅浆平地达到待插秧状态。在保水能力强的重壤或者黏土上采用免搅浆技术,泡田后达到花哒水状态,用卫星平地机进行水平地或者用平地埋茬机1次埋茬平地促进秸秆入土达95%以上(图5),避免搅浆平地过程中水多产生秸秆漂浮的问题。

图5 花哒水平地埋茬机作业效果

(三)育壮苗,合理密植

精选种子,保证种子发芽率。机插中苗,苗床每平方米播芽种2.0-3.0万粒(按品种千粒重计算用种量,如品种千粒重26g,则播量为520-780g),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量,合理稀播旱育壮苗。水稻插秧前一天,苗床上每亩施用5kg七水硫酸锌,通过插秧把肥料带入田间,通过根区施肥促进水稻返青,同时提高对早春低温的抵抗能力,促进水稻早生快发。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机插秧平方米120株苗左右。其他按当地高产技术规程实施。

(四)施肥

按照水稻目标产量确定氮肥施用总量,基肥氮量30%-40%,蘖肥氮量30%-40%,拔节期穗肥比例为30%;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监控施用磷钾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诊断施用氮磷钾肥以外的其他养分。一般N量105-135 kg/ha,P2O5用量为30-90 kg/ha,K2O用量为30-90 kg/ha。秸秆连续还田2年氮素穗肥氮量减少10%,磷肥减少10%-20%,钾肥减少20%-30%。还田3年以上钾肥可以减少50%以上。

翻耕地块或者春季旋耕地块,春季施用基肥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秋季旋耕地块,春季施肥后泡田,然后水整地。有条件地区可采用机插侧深施肥机实现基蘖同施。追肥前先晒田然后追肥,实现以水带氮。

(五)灌溉

春季花打水泡田,然后水整地。插秧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每次灌水3-5cm,待水层达到花哒水状态时保持2-3天,一般淹水时间不超过3周,达到3周时要排水晒田,通过科学灌溉减少秸秆还田后还原物质危害。

(六)防病除草

按照当地绿色植保技术进行病虫草害科学防控,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进行统防统治。苗床上重点预防立枯、青枯和恶苗病等病害,本田重点预防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病害,以及潜叶蝇和二化螟等虫害;科学用药防除稻田恶性杂草。

三、适宜区域

黑龙江和吉林省非盐碱稻田,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 。

四、注意事项

秸秆还田地块做好纹枯病、稻瘟病等科学预防工作,防止带病秸秆还田。如果因为天气原因造成封闭除草效果不佳,应及时采取茎叶处理。

五、技术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

联 系 人:彭显龙、马云桥

联系电话: 13684620285

来源:科技教育处、科技农业专班

责编 :吕 桐

审核:李昕泽

统筹:王玉重

相关知识

基于生物炭技术的南方稻田土壤改良培肥与固碳减排研究及应用
秸秆炭化利用增效减排固碳技术
【农技推广】稻-油轮作秸秆还田+配方肥施肥技术(《重庆市种植业主推技术》连载,第三部分第六章第十六节)
【农业新方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
蚯蚓生物固碳培肥技术
【农业模式】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
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中南地区稻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让固碳减排和稳粮增收“和平相处”
嘉兴市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机具)和主推技术
助力实现“双碳”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发布

网址: 【2023省农业主推技术】黑土区稻田秸秆还田少搅浆固碳培肥技术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4487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深旋耕配施有机肥对盐碱地玉米根际
下一篇: 概念与原理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