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快来看啊,这里有野果!”
“哇,这么多!”
小伙伴们的欢呼声传遍田间地头,几个小孩兴奋无比地跑到田埂边的一片茂盛的植物中间。
尽管茂盛的浓郁绿色让人看着就很想伸手去摘,但几个小孩却也很有分寸,不会在一片叶子上摘太多。
这自然不会拿不定主意的孩子们去做的,反而是他们的家长,因为没个家长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
这植物的性状和田埂边的野果很相似,但一看颜色就不一样,这么紫这么红的,熟了就意味着可以摘了。
这植物的名字叫做“化癌草”,儿时在乡下的我们几乎人人都吃过。
只不过后来这种植物成了宝,这儿时常玩的野果,现在人人都想买着回去种。
是什么让它的价值这么高呢?
化癌草的药用价值。
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化癌草”是可以治很多病的。
由于我们年纪还小,大人们也不会把自己的病给我们看,所以以前也没有见过人用过这种野果。
村里人种的草很多,但能吃的种就这一种,尽管我们没见过人家用过它们治病,但当地人家里熬汤或者炖肉时偶尔会放点儿这种草,我们也吃过不少“化癌草”制成的食物,尝过味道。
草本植物的本来风味就是清淡的,配上草药的味道后,草本的清淡味和药草的苦涩味夹杂,这味道就不咋好受了,小孩自然是不愿意吃的,于是大人们就说了,吃这个对身体好,对身体好还不愿意吃,这不都是小孩子嘛。
随着我们长大了,生病的也多了,听着大人们说着这草的用处,有时想起来当年也吃过一些,这种草药的功效就更加深了。
“化癌草”的学名叫“白英”,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等地。
白英的功效非常多样,其中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效果最为明显。
这个效果是因为白英中含有不少药效成分,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其中重要的是,我们之前说的化癌草能治癌症,这还真不是胡说。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中医就在积极寻找治疗癌症的方法,后来研究发现了白英中含有两种成分比较特殊,这两种成分分别是“白英碱”和“白英苷”。
它们在体内可以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甚至可以促进癌细胞凋亡。
随着对“化癌草”的研究深入,科学家们也发现了更多其药用效果,在中医中,这种草药的用途越来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
然而,随着人们对这种宝贵草药的需求逐渐增多,乡下家家户户也都开起了野果摊子,地里的化癌草早就不够拔了,这让很多人开窍了,还有人想了个大计。
化癌草的抢挖。
“哎呀,这草太有用了,光咱们村里种哪够用啊。
咱们去别处挖点儿,多挖点儿,咱家就发了!”
那个年代动不动就能被捕获在地里挖草的人们,一听这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坚决不同意,跟这人说:“你这家用着觉得还不够了吧?
人家家里能种多少就种多少,你们别老想着挖别人家的!”
但这人的想法已经有了,于是就开始在村外的田野里挖草。
天黑后,这人拿着铁锹、麻袋和灯笼往外走,见人就解释:“这是给家里做菜用的草,味道好着呢!”
他言之凿凿,谁也没有怀疑什么,直到第二天人们醒来一看,发现隔壁村的田埂边的“化癌草”都不见了。
来不及追悔,急匆匆跑去邻村问,原来是这个人挖的,这还没完,那人挖完隔壁村后又跑去更远的地方挖,村民们也再没见过他。
听着别人的故事,也在跟着村民们一起感叹:“可愁了,前儿还见着呢,咋这么快不见了呢?”
“咱们村也管不着他咯!”
“这人不咋样,咱村以后可不跟他来往了!”
“我觉得吧,化癌草有用,不如咱也种点儿。”
村民们七嘴八舌说着,不论是卖化癌草的,还是不打算卖化癌草的,草的价值都被知道了。
卖化癌草的想着怎么更多赚点儿钱,不卖的想着怎么让自家草药长得好,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家户户都开始挖草了。
谁都不想错过发财的机会,谁也不愿意被其他人占理。
田埂边的化癌草一天不挖个秧子心里就不踏实,一天不拔草就像失去了什么。
凭着这种心态,村民们将原本就不多的野果草拔得了个精光,也没有人注意到,“化癌草”这么少,能否再次长出来。
直到村民们耗尽了生气,发现拔的草在发芽的时候不再生芽了,草也枯没了。
化癌草的人工种植。
村民们还想开采这种野果,于是就继续往外跑去更远的地方挖,种这草的,有种儿不怕长得慢的,也有干脆就不种了的。
可没多久,村民们脖子上就挂着个石头。
哪儿还有原来那么多“化癌草”了呀?
原来野果长得快,村里人也能管得着,现在人工种了,地里的野草不都得管着?
干脆,就不种了呗,反正现在别村也没这么多草,价钱没那么高了也值不了什么钱,挖点儿应急钱花花也就行了。
不管怎么想,村民们都意识到了,反正“化癌草”能不能建成果子也不知道,索性就不想了。
但是不管村民怎么想,天然的“化癌草”再也不会长出来的事实就是村民们头痛的石头。
村外地里的草原本是村里不敢多挖的,挖点儿没事,挖多了就轮不到咱们了,心里也不忍。
再说了,村外这么多,不是我们村的,自家不长得了还不能让别人家长得了?
所以,村外的草原本是能管就管,不管也没关系的。
可是野果没了,也就不会有人想管了,人们不管的心思很快传染到村外。
村外的草都长着呢,说不定还能重新长出来呢?
别村挖来挖去谁也不愿意浪费机会,想了想,还不如带回家种种呢。
于是有人的地上管不住草,有人就开始管外面的草。
村外是别家的田埂,原本是村里人也不管,如今挖野果又没人管,就这么影响了村外的草。
村民们刚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还在想着快点儿能长出来。
但不是长出来就没了,村里的长辈们一整天不见人还都以为去别村找草了。
那草肯定是长出来了,但还能不能再长出来就不知道了。
草不长,老人们就睡不着夜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找草,村外能不能长,鸟都不知道。
鸟不知道,家人们肯定知道啊。
“哎,儿子,外面那么多野果,咱们回家种种呗。”
“对呀,咱们自己能种得出来,还用得着别人卖给咱。”
白天冒着大太阳,儿女们还真就把化癌草种田里了,晚上睡觉,鸟不在鸟窝里,儿女在家里待着呢。
于是有了第一批自种的化癌草。
村民们看到效果后笑骂着儿女:“你们小子们的本事真是不小啊!”
“再种点儿,再种点儿,那人可就没得挖了!”
村民们听着也笑,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结语
然而,村民们乐观的想法也给乡村带来了新的问题,村外的野果被挖完了,村里因为野果种得多的日子就香了,别村也看着眼馋,这不就又有人来挖了吗?
忙着种化癌草的同时,村民们更不能忘了保护自然资源,待到地里长出来了,村子里人管不着外面的人,能不能长出一个问号的草来就全看外面人的自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