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浅谈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浅谈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03 11:07

一船磨

浅谈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张映明 (山西省中医院和平分院,山西太原 0 3 0 0 2 1 )

中成药是临床反复使用、安全有效、剂型固定,并采取合理工艺制备成质量稳定、可控,经批准依法生产的成方中药制剂,

些成药如大黄苏打片、乌贝散等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作用增强,但毒副作用也同时增加,长期配伍应用应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也忌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妥因等配伍使用,因碱性环境可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使作用降低。还有含丰富鞣 质的中药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地榆等与四环素族、林可霉素

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相对服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近 年来,中成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广大患者心目中普遍认为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首选药物。殊不知,看似安全有效的中成药在服用时也应当注意其合理使用,否则会引起很多不良反 应和副作用。 1 中成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

等药物配伍易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使药物失去疗效;同时因这些鞣质本身对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与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 目前,中成药在使用过程异烟肼等肝毒性药物配伍应用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1 - 3服用方法不当中成药由于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因

1 . 1辨证不足,不对证用药

中,只是某种药物对治疗某种疾病有较强的针对性,极少对

“证”进行辨识和分析。这种现象在西医院的中成药应用中尤为突出。如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肾阴虚或肝肾阴虚者,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症状也往往会一起出现,临床表现为阵阵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但畏寒怕冷、痰多湿重之 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也不适用于肾阳虚的患者,肾阳虚临

此被误认为毒副作用小相对较安全,因对其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往往造成盲目滥用。首先剂量应严格掌握,如六神丸是家庭常备的治疗咽喉肿痛的良药之一,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等药组成。药典剂量是成人每服 5 1 0丸,每日

2~ 3次, t J,, J I .酌情减量。曾经有 5岁儿童因连续 3次口服 1 0粒 六神丸,出现药物服用过量导致中毒的报道,其中蟾酥中毒轻 者可有胸闷

、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口唇及

床表现为一年四季手脚发凉、食欲不振、冷汗或不孕不育,患者常自觉腰膝酸软且怕凉。又如急支糖浆的功用为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宣肺解表,适用于风热犯肺、痰热阻肺、肺热壅盛等证, 而风寒咳嗽则不宜使用。中成药的应用不只是对病治疗,更重要的是对“证”治疗,在使用时必须遵循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来 选择药物才能有效治疗疾病,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

四肢麻木,重者则可致惊厥、呼吸浅慢、口唇紫绀、四肢冰冷、血

压和体温下降,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再说疗程,如龙胆泻肝丸 是临床治疗肝胆湿热的代表药,方中的关木通对肾脏有很大的

毒性。一般中医治疗实证都是遵循《内经》“大积大聚,其可犯 也,衰其半而止”的原则,但不少患者将龙胆泻肝丸当清火保健 药日常口服,导致肾功能受损,更甚者导致肾功能衰竭。 2 中成药合理应用

会延误病情。 中成药的组方和治则清楚地代表了该药的药性,如温中散

寒表示该药可攻里寒,辛凉解表表示该药可治表热证,如若不然,还可根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口干、大便干结或溏薄等来获取信息积累经验,以辨别药性。因此,临床运用中成药辨证要正确,辨药要清楚,双管齐下才能手到病除,而不仅仅是对证下 药m。

合理用药是国家药物使用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要求,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应 遵循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还要求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 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主治功能、推荐剂量、调配要求、 给药速度等内容使用,并加强用药监测。因此,正确地使用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嘲。

1 . 2配伍不合理

中成药成分相对较复杂,临床上在与

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尤其是与西药配伍应用时很容易发生理化

反应,使药物疗效下降,或者导致机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如含有机酸的中药五味子、金银花、山茱萸、女贞子、乌梅、白芍、山楂、枳实、木瓜、陈皮等忌与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配伍,因这类中药经体内代谢后均能使尿液酸性增强,使这些抗生素的抗菌效力

减弱;忌与磺胺类药物及乙酰化

2 . 1病证结合,对“证”下药

辨病辨证相结合是中医I临

床广泛使用的重要诊疗手段,辨病是从疾病发生的全过程、表 现及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主要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通过辨病而确定病种,便可根据该病的一般演变规律提示出常见的证型,因而是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当疾病的本质反映尚不够充分时,先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并且通过对证的变化的观察,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从而确定病名。中成药是根据各种病证研制的,各有其适应证,必须根据 1 O 4 3

物配伍,因其可导致酸性环境,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致 使磺胺类药在泌尿系统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 尿闭等。又如碱性较强的中药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和一 作者简介:张映明,男,本科,副主任药师。 E— ma i 1: 6 7 27 08 4 79@ qq . c om

基层医学论坛 2 0 1 3年 3月第 1 7卷第 8期

相关知识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原则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成药
中药十八反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记住这三步,合理选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中成药治疗发热,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中成药,以下可以选用的口服中成药包括()。
贝母花功效与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网址: 浅谈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876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第二章 中成药应用.ppt
下一篇: 各类中成药应用.ppt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