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第一节;植物营养与化学肥料.pptx

第一节;植物营养与化学肥料.pptx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02 06:27

《第一节;植物营养与化学肥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植物营养与化学肥料.pptx(116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植物营养与化学肥料 主讲:张荣品,本 讲 内 容,一、合理施肥的基本知识 二、主要作物的施肥 三、合理施肥的要诀,前 言,农化服务的中心任务是合理施肥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目标必须合理施肥 只有掌握了植物营养、土壤性质和肥料性质与施肥的基本知识才能做到合理施肥,植物(作物)是施肥的对象 土壤是施肥的条件 肥料是作物丰产的物质保证 施肥原理与施肥技术是施肥指导,植物,土壤,肥料,高产 优质 高效,合理施肥的基本知识 1.植物营养与施肥 2.土壤性质与施肥 3.肥料性质与施肥,1.植物营养与施肥,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的 6 个基本条件是:光照 、温度、水分、养分、空气和支撑. 目前公

2、认植物的16种必需营养元素是:碳(C) 、氧(O) 、 氢(H) 、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铁(Fe) 、硼(B) 、锰(Mn) 、铜(Cu) 、锌(Zn) 、钼(Mo)和氯(Cl). 有学者认为:镍是第17种必需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必需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大量营养元素 % 中量营养元素 % 微量营养元素 mg/kg,碳 45 钙 0.5 氯 100 氧 45 镁 0.2 铁 100 氢 6 硫 0.1 锰 50 氮 1.5 硼 20 磷 0.2 锌 20 钾 1.0 铜 6 钼 0.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可利用形态,植物所需养分的来源,H2

3、O,CO2 N2 O2,N P K Ca Mg S,Fe B Mn Cu Zn Mo Cl,提 示,高等植物(作物)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及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合理施肥的营养学基础。 16种必需营养元素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它是合理施肥的指导思想。 植物营养缺素症是一种生理病害,只有通过合理施肥才能解决。,2.土壤性质与施肥,长期风化、微生物参与,岩石 土壤 土壤区别于岩石的本质特征 肥力 土壤肥力因素 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不断提供和协调作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土壤的由来和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各种肥力因素的综合表现。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肥力各异。 土壤肥力是可变的

4、,它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提示:,三相 比例(占土壤容积%) 液相 水分 15%35% 气相 空气 35%15% 固相 有机物质、矿物质 约占50%, 土粒、小动物和 其中:矿物质38% 微生物 有机物质12%,土壤的物质组成,提示: 由于三相比例不同,构成不同肥力的各类土壤,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分解以后可为植物提供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素。因为土壤矿物质一般不含氮素。 提高土壤的保蓄性和缓冲性土壤有机质中的有机胶体带有大量负电荷,能吸附大量的阳离子和水分(比粘粒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能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续),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的粘

5、性只有粘粒的几分之一,所以它能降低粘性土壤的粘性。土壤有机胶体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不可缺少的胶结物质,因而可以提高砂土的团聚性。,土壤中有机态氮占全氮的98%99% 土壤中无机态磷占全磷的75%90%(难溶性磷酸盐为主) 土壤中矿物态钾占全钾的90%以上,土壤是作物的营养“库”,为什么还要施肥?,提示: 这表明土壤库中养分总量并不少,但不能满足作物需要的原因。只有合理施肥才能获得作物高产。,土壤中的极微细的粘粒(无机胶体)和腐殖质(有机胶体)一般带负电荷。它以静电引力的方式把数量相同的阳离子(NH4+、K+、 Ca2+ 、Mg2+、Fe3+)聚集在自己的表面,相对牢固地保持着,使其不致溶解于水

6、,从而具有保肥性。 有时土壤胶体有带正电的部位,可与阴离子进行交换反应,不过反应很微弱。,土壤的吸附性,提示:,易被吸附的有磷酸离子、硅酸离子和有机酸离子等 很少被吸附或不被吸附的有Cl-、NO3-、NO2-等 介于前两类之间的有SO42-、CO32-等,北方土壤一般为中性碱性 pH在7.08.5之间 南方土壤一般为酸性 pH在5.06.5之间 问题:北方石灰性土壤由于pH较高,水溶性磷肥施入土中后,易与钙(Ca2+)离子作用生产磷酸钙,从而降低肥效。同时,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低。 南方酸性土壤,水溶性磷肥施入土中后,易与游离的铁、铝离子生成磷酸铁(铝)沉淀,从而降低肥效。同时酸性土壤易缺钼。 改

7、良措施:酸性土施用石灰。 碱土( pH 9 )施用石膏。,土壤酸碱性(pH),定义: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溶液中H+和OH-浓度的比例。土壤酸碱性的大小称为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土壤酸碱性与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关系,3.肥料性质与施肥,有 机 肥 料,有机肥料及其施用,特点:种类多、来源广、数量大。 种类:主要有粪尿肥、秸秆肥、绿肥等为主 养分形态:以有机态为主,需经微生物分解才能释放养分,供作物吸收。因此肥效慢,但持久。 养分种类: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低,但含养分齐全一般称为完全肥料 作用:除了供应养分外,由于它含有不同数量有机质,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做基肥施用)。,提示

8、: 增施有机肥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机肥与化肥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肥料,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肥效,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比较,化 学 肥 料,氮肥及其施用,形态:铵态、硝酸态和酰胺态三类。 品种:有碳铵、硫铵、硝铵和尿素等。 当季利用率:平均35,特点是变幅大。 去向: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和损失 损失途径:氨的挥发、硝酸盐的淋失、反硝化脱氮作用。,氮肥及其施用(续),氮肥的施肥原则,所有铵态氮肥和尿素均应深施覆土 硝酸态氮肥不宜用于水田 尿素因需转化应提前几天施用 铵态氮肥不应与碱性肥料混用,目前氮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1)养分损失包括铵态氮肥的氨挥发,硝酸态氮肥和尿素的直接淋失和

9、反硝化作用引起的脱氮损失。 (2)过量施肥作物吸氮量是有限度的,过量施用肥利用率必然下降。 (3)养分配比不当由于偏施氮肥。使得养分比例不平衡,影响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氮肥及其施用(续),提高氮肥肥效的措施,(1)农艺方面:深施覆土,配方施肥等 (2)化工方面:长效碳铵,涂层尿素及控释尿素等,氮肥及其施用(续),形态:分水溶性、弱酸溶性(枸溶性)和酸溶性三种 品种: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磷矿粉 当季利用率:一般为10-25 原因:化学固定,如形成磷酸钙或磷酸铁、铝。,磷肥及其施用,提高肥效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减少固定、增加根系接触 方法: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根外追

10、肥。 提示: 1.被固定的磷在适宜条件下是可以被作物利用的; 2.磷肥当季利用率不高,但后效较长; 3.通过施磷肥可以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钾肥及其施用,品种:硫酸钾、氯化钾,选择原则: 土壤条件:缺硫的土壤应选用硫酸钾,盐碱地不应用氯化钾。 作物种类: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马铃薯、葡萄、茶树等)应选用硫酸钾对喜硫作物(如葱蒜)应用硫酸钾。 肥料价格:硫酸钾比较贵,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可用氯化钾。 灌排条件:有灌排条件或多雨地区可用氯化钾。,钾肥及其施用(续),合理分配和施用的原则: 优先施于喜钾作物,如豆类、薯类、甜菜、棉花、麻类、烟草、果树等。 优先施于缺钾土壤;首先是南方土壤,北方土壤施

11、钾也显效。 优先施于高产田,可以发挥平衡施肥的作用。,(1)有效性降低在pH高,含有碳酸钙的土壤中,由于碳酸钙对锌的吸附,影响锌肥的有效性。 (2)施用不均匀 由于微肥用量少,不易施得均匀。使得局部土壤中微肥浓度过高而造成毒害。因为许多微量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浓度范围相当窄,易使作物中毒。 (3)易污染环境 许多微量元素既是营养元素,又是重金属如锌、铜、锰,一旦施肥过量极易污染环境,有碍人畜健康。只有在土壤极度缺乏时才采取土施基肥的方法,土壤施用固体微肥会出现的问题,(1)用量少,比较经济 土壤施用微肥,一般作基肥用。所以用量大,一般亩施0.5-2.0公斤,而叶面喷施浓度稀,比较经济。 (2

12、)避免固定 叶面喷施微肥,养分可以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不和土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土壤固定而降低有效性。,叶面喷施微肥效果好,(3)养分吸收快、效率高 叶面喷微肥,能直接与茎叶接触,吸收和运输快。 (4)易于控制浓度 叶面喷施微肥,浓度易控制,不会发生中毒,比较安全。 (5)减少污染 叶面喷施微肥浓度低,用量少,不会污染环境。,叶面喷施微肥效果好(续),由于推广高产良种,作物单产不断提高,作物随收获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包括微量元素养分)也随之增加。 氮、磷、钾化肥的每亩投入量逐年上升,加剧了营养元素之间的不平衡性,致使各地农田缺乏微量元素的面积日益扩大。 目前农田有机肥料用量明显减少,土壤

13、中微量元素得不到补充,从而使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应微量元素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施用微肥的增产原因,复合(混)肥料及其施用,定义:含有NPK中两种或三种的化肥统称为复合肥料。 化学合成的如磷铵、硝酸钾称为二元复合肥料 在基质肥料基础上与单质肥料混配成的三元肥料称为复混肥料。其中有无机复混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两类。,肥料混合的原则: 肥料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 肥料混合后,养分不受损失。 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现象。 肥料混合应有利于提高肥效和工效。,考虑作物种类:一般粮食作物应选用氮磷含量较高的复混肥;豆科作物宜选用磷钾含量较高的复混肥。某些经济作物应选用与当地土壤和作物相

14、适应的三元复混肥。 考虑土壤条件:水稻田应选用磷铵系列的复混肥;盐碱地和对氯敏感作物不能选用含氯的复混肥。 考虑土壤供肥水平:据此调整复混肥配方,充分发挥复混肥的优越性,提高肥效。但复混肥配方不宜太多,否则不便于生产。,选用复混肥料的原则,最好作基肥可以满足作物中后期对磷钾养分的大量需要。 用作种肥(如玉米点播、穴施)易烧苗,不安全。 三元复混肥不宜作追肥,否则易造成磷钾资源的浪费。 与单质氮肥配施(作追肥),使之最终适合作物的营养要求。,复混肥料的施用技术,二、主要作物的施肥,1. 概 述,各类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第一类 为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他们对氮磷肥反应都较

15、好。因此,增施氮磷肥增产效果明显。,各类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续),第二类 为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等。它们对养分的需要量比禾谷类作物多。它们对磷钾肥料反应敏感。在施氮肥的基础上施用磷钾肥能明显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各类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续),第三类 为豆科作物,如大豆、花生、豆科绿肥等。因为它们有与其共生的根瘤菌,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氮源。在施肥上应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数量。,各类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续),第四类 为蔬菜作物。它们的营养特性:叶类需氮多,根菜类需磷钾多,果菜类需氮磷多。此外,由于蔬菜作物的单产高,吸肥量大,经济效益高,因而投肥也比大田作物多。,蔬菜的营养共性与施肥,

16、养分需要量大:多数蔬菜由于生育期较短,一年复种数茬。每公顷年产商品菜数量相当可观,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相当多,为此,蔬菜每公顷的需肥量比粮食作物多得多。,蔬菜的营养共性与施肥(续),带走的养分多:蔬菜属收获期养分非转移型作物,茎叶与可食器官之间的养分含量相差小。蔬菜茎叶中的养分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使其能适应菜地的高肥浓度,同时需要较高的施肥水平。,蔬菜的营养共性与施肥(续),对某些养分有特殊需求:蔬菜喜硝酸态氮;对钾的需求量大;对缺硼和缺钼比较敏感。,果树营养的特点与施肥,多年生:果树在一地块生长结果多年,土壤中的某些营养元素缺乏会越 来越严重。元素之间往往失去平衡。12年生作物可通过轮作倒茬

17、和施肥来解决;而果树必须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来解决。,果树营养的特点与施肥(续),贮藏营养:果树的枝干、根和常绿果树的叶都贮藏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供果树较长时期用于生长结果。为了保持一定水平的贮藏营养,使成年果树保持适当产量,必须按需施肥。,果树营养的特点与施肥(续),砧木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砧木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不同。如苹果矮化砧木的根系吸钾能力弱,若嫁接上需钾高的品种,缺钾会更严重。 深根性: 果树多为乔木或小乔木。根系又深又广,施肥时应深施,并应扩大施肥的范围。,作物营养的阶段性,生长初期 由于体内干物质积累少,因而吸收养分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也很小; 生长发育旺盛时期 由于体内干物质积累数

18、量增加很块,吸收养分的数量明显增多,出现吸收高峰;,作物营养的阶段性(续),接近成熟时 由于根系活力下降,吸收养分的速度逐渐减缓,有时甚至停止吸收某种养分。 作物施肥方案是依据作物的营养阶段性制定出来的,其内容包括:基肥,种肥,追肥三种施肥方式。,特点:此时作物对某种养分需求并不多,但需要的程度却很迫切。如果缺乏这种养分,作物明显受影响。即使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难以恢复或弥补损失。 时期:大多数作物磷的临界期都在幼苗期。如棉花在苗后1020天,玉米在三叶期。氮的临界期一般比磷晚一些,往往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候,冬小麦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棉花在现蕾初期。 提示:生产上常用施种肥的方式来

19、解决。,营养临界期,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肥料的最大效率期,特点:此时作物不仅需要的养分数量多,而且养分吸收速度快;而且肥料的作用明显。增产效率最高。 时期:肥料最大效率期往往是在作物生长的中期。此时作物生长旺盛。吸收养分能力最强,生长迅速。 例如,氮肥的最大效率期:玉米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初期;冬小麦在拔节到抽穗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提示:生产上常采取适时追肥的方式来解决。,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续),植物对养分吸收,根部 营养,叶片 营养,主要方式,辅助方式,对大量元素,根,叶,对微量元素,根,叶,三、合理施肥的要诀,合理施肥要决的内容,一个施肥原则要坚决贯彻 两个养分平衡要切实做到 三种施肥方

20、式要灵活掌握 四个施肥原理要深刻领会 五项施肥指标要全面评价 六项施肥技术要综合运用,前 言,用要诀方式对合理施肥进行总结是一种尝试. 它虽突出了合理施肥的有关内容,但难以概全. 内容按一、二、三、四、五和六排序,目的是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 如果能按照要六句要诀办事了,那么离合理施肥就不远了.,一个施肥原则 要坚决贯彻,一个施肥原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这是我国肥料技术政策的核心内容 也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措施,一个施肥原则(续),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肥料 有机肥料的优点是化肥所没有的。 化肥的许多优点是有机肥料的缺点。 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有机肥料

21、与化学肥料的比较,两个养分平衡 要切实做到,两个养分平衡,氮 磷钾养分之间的平衡。 大量营养元素与中微量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两个养分平衡(续),在养分平衡供应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增进肥效. 平衡施肥是配方施肥的发展,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内容.,两个养分平衡(续),合理施肥发展的三个阶段: 1. 矫正施肥 2.平衡施肥 3.维持性施肥,两个养分平衡(续),概念: 施肥养分的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不断发现施肥中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作物产量就能逐步提高.,两个养分平衡(续),平衡施肥的好处: 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有利于改善农产品的质量; 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有利于合理

22、利用养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增进肥效。,三种施肥方式 要灵活掌握,三种施肥方式,基 肥 种 肥 追 肥,提示:它们是三种施肥方式,而不是施肥方法。,基肥,定义:基肥是作物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主要以有机肥料为主,还应施用部分化肥,特别是磷钾肥。 作用:为作物整个生长期间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尤其是满足作物中后期对磷钾养分的需要。,种肥,定义:种肥是作物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的肥料.可以用少量的氮磷化肥,也可以用腐熟的有机肥料。 作用:解决苗期营养不足问题,特别是磷营养临界期,促进壮苗。,种肥(续),那些化肥不能作种肥? 高浓度的化肥(如尿素)不宜做种肥; 吸湿性强的化肥(

23、如硝酸铵)不能做种肥; 挥发性强的化肥(如碳铵)不能做种肥; 含氯化肥(如氯化钾和氯化铵)不能做种肥; 高浓度的复合肥料,也不能做种肥。,种肥(续),几种用法: 用液体微肥拌种浸种; 水稻用磷肥蘸秧根均属种肥范畴. 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肥料用量太大,容易“烧”苗。,追肥,定义:追肥是作物生长期内施用的肥料,主要是速效性化肥. 作用:为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追肥是协调作物营养的重要手段. 关键时期:追肥一般应在作物旺盛生长期进行,此时肥效最好.,提 示,一个完整的作物施肥方案是由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的.但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要强求一致. 例如: 两熟制地区的夏玉米,为了抢种来

24、不及施基肥,只能早施、重施追肥; “一炮轰”或“一次施”不能一概而论,干旱少雨地区肥料可以一次性做基肥.,四个施肥理论 要深刻领会,四个施肥理论,养分归还学说 最小养分律 报酬递减律 因子综合作用律,养分归还学说,投肥的必要性: 作物每次收获是用土壤养分换来的,肉 蛋奶是间接用土壤养分换来的. 目的: 恢复地力和提高单产 归还方式: 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应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养分归还学说(续),正确方向: 主要要靠化肥的合理投入,也要积极利用一切有机肥源. 两个极端: 不归还养分的“卫生田”和超额归还的“卫星田” 要求: 合理投肥,均衡增产.,最小养分律,概念: 最小养分是土壤中相对作

25、物而言含量最少的养分,它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要求: 施肥要有针对性,才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最小养分以外的其它养分,只能增加生产成本,难以取得预期效果.,N,Mg,N,K,Mg,Ca,p,Fe,Ca,P,最小养分律木桶图解,最小养分律(续),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大量营养元素可能最先成为最小养分。 特定条件下,微量营养元素也可能成为最小养分. 旧的最小养分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最小养分,这就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最小养分律(续),我国施肥发展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氮素是最小养分,增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60年代,当氮素得到满足后,土壤缺磷,

26、磷就成为新的最小养分。因此,氮磷配合的效果更好. 70年代,长江以南各省土壤缺钾,钾成了新的最小养分。因此,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效果显著。,最小养分随条件而变化示意图,20世纪,报酬递减律,概念:报酬递减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养鸡有饲料报酬递减问题,施肥也有报酬递减问题.它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要点:,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报酬)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产 量,报酬递减律(续),在作物增产过程中肥料报酬有3种情况: 在最高产量前,肥料报酬虽是递减,但仍为正值; 在最高产量之时,肥料报酬为零; 在最高产量之后,肥料报酬出现负值.,提示: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是施肥的

27、 上限,即最大施肥量。,最大施肥量,最高产量,合理施肥区,不合理施肥区,边际产量,(报 酬),施肥量,总 产 量,施肥量与总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1),(2),(1),(2),报酬递减律(续),这一理论的启示: 施肥要有限度,即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 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报酬递减必然在起作用. 报酬递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这一规律,必然进入”施肥越多越增产”的误区,导致盲目施肥.,因子综合作用律,特点: 各个增产措施相互配合,不仅有单独因子的效应而且还有因子配合的交互效应. 说明: 1+12(大于2的部分即交互效应) 作用: 在不增加施肥量的前提下,使有限肥料发挥最大效益.,因子综

28、合作用律(续),例一玉米灌溉与施肥的增产效果,因子综合作用律(续),例二不同小麦品种对氮肥的效应,因子综合作用律(续),提示: 1.学习养分归还学说提高农民的投肥自觉性。 2.学习最小养分律解决施肥要有针对性。 3.学习报酬递减律目的在于掌握施肥应有“度”。 4.学习因子综合作用律可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大的增产效益。,五项施肥指标 要全面评价,五项施肥指标,产 量 指 标 质 量 指 标 经 济 指 标 生 态 指 标 改 土 指 标,产 量 指 标,在原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就算合理施肥. 产量指标只有相对意义,不能以绝对产量论高低. “高产”是5项施肥指标之一,不能一俊遮百”丑”,

29、质 量 指 标,质量好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重要. 瓜果甜度下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棉花纤维强度不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等都是质量不好的表现。,经 济 指 标,经济效益高是合理施肥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效是以合理施肥提高作物单产为前提的. 企图减少化肥投入来增加经济效益的做法是消极的.,生 态 指 标,生态指标是指合理施肥与环境的关系。 过量施肥(特别是氮肥)才会造成环境污染。 过量施氮引起氨挥发对大气会造成污染; 地下水硝酸盐富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极易造成重金属污染。,改 土 指 标,经营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的观点. 重视改

30、土培肥工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旦土壤得到改良,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就会越种越肥,从而能节省用肥,提高肥效.,六项施肥技术 要综合运用,六项施肥技术,内容: 肥料种类或品种 施肥量 养分配比,提示: 施肥量是施肥技术的核心。 肥料效果是各项技术的综合效应。,施肥时期 施肥方法 施肥位置,肥料种类或品种,总的要求是肥料施用要对路. 要根据化肥性质施于不同土壤和作物上. 要根据土壤条件(如旱地和水田)合理施用化肥. 要根据作物营养特性选用适合的化肥.,实例: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将摩洛哥磷矿粉调到黑龙江农场,用于铺路是个反面例子.,施 肥 量,要用科学方法确定施肥量,因为它是施肥技术的核心。

31、 施肥量偏高,浪费已成定局;施肥量偏低,难以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 施肥量太大,肥料利用率必然降低,肥效差;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养 分 配 比,养分配比失衡是指施肥的养分比例不符合土壤供肥状况,从而难以协调作物的营养需要. 平衡施肥的最大特点是养分配比适当,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 养分配比应随条件(特别是土壤速效磷积累)变化作适当调整. 高产田调整养分配比比增加施肥量更重要.,施 肥 时 期,施肥的关键时期: 营养临界期-一般在苗期; 肥料最大效率期-一般在旺盛生长期,如小麦在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提示: 小麦施肥时期关系到穗大、粒多和产量的高低.,施 肥 方 法,施肥方法最终关系到肥效,十分重要。 施肥方法大田作物有:撒施、条施、穴施、 根外追肥、蘸秧根等。此外,果树还可采取环状、半环状和放射状沟施等。 铵态氮肥和尿素均应深施覆土,才能减少氮的挥发损失;磷肥一般应深施,采取集中施用可减少土壤的化学固定。 密植作物难以做到深施覆土,可撒施后及时浇水。,施 肥 位 置,原则:肥料应施在根系分布较多的湿润土层,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 对于中耕作物,氮肥应施在植株侧下方,部分农民习惯将肥料施于植株基部是不对的. 对于垄作作物,肥料条施后起垄栽培,即下位施肥.,肥料种类 (品种),肥效,提示:,

相关知识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七章植物生产与营养第一节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
第二章第一节册植物氮营养.ppt
植物营养与肥料讲稿.pdf
植物营养与施肥1.ppt
植物营养与肥料部分b.ppt
第二章 植物的氮营养与施肥
4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pptx
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利用专业课程介绍植物营养学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备课件
植物的营养吸收与器官形态教学教案.pptx

网址: 第一节;植物营养与化学肥料.pptx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39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营养施肥原理
下一篇: 花多多2号和磷酸二氢钾的区别,营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