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北师大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举办2019迎新会·中秋茶话会

北师大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举办2019迎新会·中秋茶话会

来源:花匠小妙招 时间:2025-08-02 00:28

2019年9月10号,适逢第35个教师节及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又为新学期伊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按照学科惯例举办了新学期开学迎新会暨中秋茶话会,师生共庆教师节。民俗学与人类学系主任萧放教授、人类学专业色音教授、民俗学专业鞠熙副教授、贺少雅博士后及硕博研究生共20余人参加了迎新会。

首先是迎新环节。新入学的6位硕博研究生分别做了自我介绍,他们来自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因着对民俗学专业的热爱升入北师大民俗学专业继续求学深造;高年级同学分别就暑期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下学期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撰写和预答辩等向老师们做了汇报。萧放教授、鞠熙副教授则对同学们的学习总结和计划做了详细点评。色音教授肯定了同学们暑期认真工作学习的态度并鼓励大家继续保持。鞠熙老师布置了新学期读书会、硕博研究生论文开题预答辩等工作安排,贺少雅博士强调了学风学纪的重要性。

接着,萧放教授向同学们做了题为“如何学好民俗学”的讲话。

他从民俗学的基本概念讲起,向同学们介绍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萧老师认为,民俗学以普通老百姓为研究对象,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学问。民俗文化不只是为人们所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日常生活文化。因此,我们在做民俗研究的时候,不仅要回看传统,更要看传统在当代的变化、当代社会生活如何形成新的传统,尤其关注“生活传统”。萧老师建议大家通过课程学习、读书、学术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发现民俗的眼睛;在调研、观察、参与百姓生活中理解民俗主体及他们的生活,探求百姓的文化理想状态。

同时,萧老师对如何做好学好民俗学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是“正心”,正心首先要做到把心放正,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心态来对待学问。正心还要做到尊重、理解他人,尤其在做田野调查的时候,要尊重当地地方的习惯,尊重他们的生活选择。第二是“明理”,即明白学科之理、理论与学术方法之理。要做到明理,需要了解民俗学科的历史源流、学习国内外的民俗学理论,掌握相关研究方法,阅读基本的民俗学著作,并将课程学习、读书会与个人研读结合起来。第三是“正行”。正行是指要行正道,它不仅需要学生有为集体和学科服务的意识,也需要贯彻实践民俗学精神,走入百姓生活之中。第四是“善果”,要将读书思考、田野实践和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等事情保质保量做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自然就会收获好的结果。

萧放教授特别指出,自民俗学科调整进入社会学院之后,民俗学面临着学科变革与创新的挑战,为此,北师大民俗学在梳理总结学科多年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新课程设置,将田野调查融入教学之中。近几年依托中国社会治理智库“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重大项目,将田野调查作为新入学硕博研究生的“成人礼”,在实践中教学,让学生快速入门,形成了有效的学生培养模式。同时,北师大民俗学团队并不满足于到田野拿资料的单方面研究方式,而是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坚持为社会服务。还积极致力于民俗学的社会教育与社会公益,自2015年冬至节创办的“北师大民俗学”公众号运行近四年来,已成为普及民俗知识,汇聚行业同仁,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平台。

例行举办开学迎新、学期总结会和中秋茶话会是中国民俗学奠基人钟敬文先生开创的学科建设传统,萧老师深情回忆起先师钟敬文教授每逢中秋节和教研室的师生欢聚的场景。北师大民俗学专业至今仍然传承着这一传统,通过共度中秋佳节的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络。迎新会后,同学们各亮绝活和才艺,师生们共庆教师节、共迎中秋佳节,其乐融融,温馨暖人。

撰稿:贺少雅 王媛

图文编辑:王媛

相关知识

北师大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举办2019迎新会·中秋茶话会
叶县园林局:“情满中秋•花好月圆”叶县园林局中秋节趣味茶话会
茗韵茶艺社举办“十二花神—花茶茶话会”活动
河南圣德健康养护中心举行“花好月圆、情满中秋”茶话会
我校组织开展“石榴花开”——中秋、国庆行主题活动
【园艺学院】举办国庆中秋系列活动共庆“中国”节
什么是民俗学 · 中国民俗学网
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团队
[王晓葵]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 · 中国民俗学网
《解释民俗学》课件

网址: 北师大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举办2019迎新会·中秋茶话会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30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东北民俗】图片
下一篇: 【民俗表演】图片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