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团队
一、团队情况介绍
山东大学创立于1901年,民俗学是以“文史见长”的学校学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研究所创建于1987年,归属儒学高等研究院,现任所长为张士闪教授。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团队现有专职人员8人,张士闪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
经过山东大学几代学人的积淀与发展,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团队已经形成了多个富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包括田野研究与民俗学基础理论、农业民俗与中华农耕文明、民俗史与民间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社会发展等。
学科平台两个:民俗学博士点,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
学术出版平台3个:《民俗研究》(双月刊,CSSCI),《节日研究》(半年刊),教育部《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年度报告》(年刊)。
研究基地平台4个:中国节日文化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重点智库基地)。
研究生学术平台2个:《百脉泉》(不定期,已出刊约40期),“草根论坛”(不定期,已举办70余期)。
二、团队组成人员
(一)招生导师
张士闪,男,1964年生,民俗学博士,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民俗研究》杂志主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主要从事民俗学基础理论、艺术民俗学、村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著有《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中国艺术民俗学》《礼与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国》等,发表文章百余篇,部分被《新华文摘》《红旗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一、二、三等奖和教育部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
王加华,男,1978年生,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副社长,《民俗研究》杂志副主编、《节日研究》主编。学术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史、图像史学、区域民俗学,在《文史哲》《史学理论研究》《民俗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等,多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龙圣,男,1983年生,历史学博士,文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研究》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史、社会史、民间文学,在《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社会》《文献》《宗教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博士后课题等多项。
(二)团队其他成员
朱以青(编审),李浩(副教授),任雅萱(副教授),李海云(副教授),林海聪(讲师)。
三、团队招生计划
5人(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1人)
四、团队联系方式
龙圣老师:邮箱:lsbnu2009@126.com
相关知识
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团队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 中国民俗学网
民俗学
《解释民俗学》课件
什么是民俗学 · 中国民俗学网
社会各界沉痛送别陇上民俗学泰斗柯杨 天堂从此有“花儿”
今日是花朝|吕洪年教授民俗学专题赠书推荐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读后
[王杰文]“实践”与“实践民俗学” · 中国民俗学网
[王晓葵]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 · 中国民俗学网
网址: 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团队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33085.html
上一篇: 民族志/民俗志 · 中国民俗学网 |
下一篇: [乌小花]论“民族”与“族群”的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