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文化价值
贝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文化价值(精选6篇)
篇1:贝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文化价值
1、钻孔。
选择要穿过的贝壳处轻轻用锤子敲打锥子钢钉定点,然后用钻钻孔。
2、打磨。
贝壳编织工艺品所采用的贝壳一般比较小,具有观赏性。贝壳一般不需要打磨。贝壳编织工艺品需要悬挂,有的人也可以佩戴装饰,对特别突起的边角可以用砂轮进行打磨。由于贝壳又硬又脆,打磨时注意选择颗粒适度的砂轮,用力要适度均匀,贝壳最好放在台钳上或者工作台上。
3、上光。
用油漆上光在美观的同时能避免贝壳氧化变色。一般用清漆(醇酸油漆),也可以用液态蜡来上光。
4、调整美化。
根据设计和实际效果进行间距、次序的调整,以获得满意效果。贝壳编织工艺品种类繁多,装饰性强,携带方便,特别为旅游者喜爱。
5、串联。
一般用彩绳将贝壳串联起来。贝壳之间打结隔开。
篇2:贝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文化价值
大多数旅游贝壳工艺品的价值都是观赏价值,一方面是因为购买者在乎它的纪念意义而舍不得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贝壳工艺品的质量大多比较低劣,产品脆弱到未使用几次就可能产生损坏。但是,旅游作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受众的品位一般较高,对产品的品质尤为看重,且多作为一种不俗的馈赠物品。
与此同时,在风景区的旅游贝壳工艺品聚集区,往往同样一件产品在不同的商店和摊位销售的时候有着高低不等的价格。而一些看似高档的商店中所标出的价格往往比小摊位上的商品价格高出很多,但当消费者买下这些产品后,发现这些所谓的高档货有时却和小摊位所销售的低价商品完全相同。而即使真的是质量较好的商品也基本都标上了让一般消费者难以承受的高价。
篇3:贝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文化价值
古典印相工艺,属于古典摄影工艺(Photography Alternative Process的简称)中的一个分支,又通俗的被称为“古法成像”,“传统摄影工艺”等。
目前,古典摄影工艺的种类大约有十几种,但在国内知名度高,实践多的工艺主要是蓝晒、铂/钯金工艺、范戴克法、明胶卤化银盐涂布、湿版火胶棉工艺、碳溴工艺、重氮工艺等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传统摄影工艺在摄影发烧友中的流行,湿版,铂金,蓝晒这三类古典印相工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很多的摄影家,寻求古典摄影工艺的新突破,将其他艺术形式与古典摄影工艺结合,如AR、VR、新媒体技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极大程度上丰富当代摄影语言的呈现方式,为影像赋予了更多艺术气息、个性和质感。
国内一些大型展览中也开始陆续出现使用古典摄影工艺制作的摄影艺术作品,而且呈逐年递增的现象;国外使用古典摄影工艺的艺术家、摄影师的优秀作品也逐渐被引入国内进行展览,并且一些擅长古典摄影工艺的艺术家也开始在国内开设工作坊进行各种工艺的传授。
二、古典印相工艺回归的原因
本文想和探讨下,古典摄影工艺中的蓝晒,铂/钯金工艺、蛋白印相这三种古典印相工艺,印相——就是可以不依赖于相机的照片复制,是一种光化学手工制像方式。这种印相工艺在当下复古热潮的影响下,又被很多摄影爱好者重拾,但是否能不只停留于追随前人的脚步,用这种古典印相方式,产生有当代现实价值和文化艺术的实践活动,这是需要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当下,这种古典印相工艺吸引很多爱好者追捧,往往源于摄影数码技术发展的太快,快的人人都可以秒变摄影师,导致了图像的泛滥、审美视觉的疲劳,真正爱好摄影的人,需要改变,需要更有文化生产和艺术实践的影像。如:2016里约开幕式,各国运动员进场,赛道两边围观的观众几乎人人都手举手机拍摄,这样壮观的画面,正见证了近年来摄影器材飞速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智能手机或者单反相机快速而准确的记录下曝光、对焦正确的照片,并及时传到微信、QQ、映客、FACEBOOK等各大社交网络。街头、家庭各种打印机的普及,我们外出吃个饭的间隙就可以轻松制作打印一张完美而漂亮的照片。套用张大力的一句话“摄影不再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家们所掌握的一种能够具有排他性的私密语言,而是大众对影像占有的狂欢”。
各种后期处理软,APP的普及,也改变了很多人对观察拍照本身的关注,开始注重后期的美化,修图,合成等等。固然影像后期处理确实可以丰富影像的视觉呈现效果,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人们使用镜头来观察捕捉周身的人和事,使得摄影这种作为观察艺术的价值在减弱。更快更便捷的拍照设备,让我们轻松获得一张技术上无懈可击的,甚至程序化的照片,但往往弱化了艺术与情感上的传递。各种程序化的APP的使用,往往造就了照片的相似性,过目即忘,视觉审美疲劳。不过也正是因为数码技术的“快”,导致照片拍摄处理过程中没有孵化期,衍生出了一批摄影爱好者,享受和追求“慢”成像的过程,转向了古典印相,这类早期的“手工”印相——蓝晒、铂金/钯、蛋白印相等。而这些工艺需要时间、材料的准备,以及制作工艺流程。而且正是这一“慢”的手工准备过程,可以更好的让我们去思考影像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三、三种古典印相工艺实践
(一)蓝晒印相
1842年,英国的约翰.赫谢尔爵士发明蓝晒印相,它是应用最为广泛,也是第一个铁盐印相工艺,感光制剂为铁氰化钾和柠檬酸铁铵。印相的底片为大画幅的负片,在当代,也可将数字相机拍摄的影像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打印出来接触印相,在阳光或紫外线下曝光,然后放在清水下冲洗1-2分钟显影、定影,冲洗时间的长短影响了蓝色调的层次,最好不要冲洗太长,容易失去影调层次。众所周知的使用蓝晒印相女摄影师安娜·阿特金斯(AnnaAtkins),她就用蓝晒法制作了很多蕨类、海藻和羽毛等印相工艺。
目前国内,蓝晒在摄影领域已经普遍被认识应用,它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照片影印,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将古典印相工艺蓝晒与棉织物印花结合,其中刘杨桦,梁惠娥将平日收藏的植物标本作为图案,将晒出的面料用于音响出音口的装饰(图9),这些作品已在淘宝众筹网上成功筹集目标资金,并定量生产。
国内摄影师林然,她采用蓝晒工艺,将其诗化的影像印现在丝绢上,蓝色的影调,安静内敛,亦幻亦梦,并成功举办了展览。她将蓝晒这种古典印相工艺转化为诗性的语言,因此也被称为影像诗人。将古典摄影工艺衍生成了一种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家张大力,将蓝晒和行为艺术结合,如《骑自行车的男女》使用了的蓝晒古典工艺与身体行为充分结合,在一幅巨大的织布上印制了人、自行车在内的现代事物的物影照片,用以表达当今社会现象,制造视觉体验。
(二)铂/钯金工艺印相
铂/钯金工艺印相,是指由纯粹的铂/钯金属晶体形成的影像,层次非常细腻,保存千年之久都不易褪色。英国人威廉·威利斯(Willam Wills),在1873年,获得了铂金工艺印相法的专利;在1913年,威利斯又获得了与铂金印相本质相通的钯金印相法专利。(印相是将底片直接放在相纸上,在阳光或紫外线下曝光印晒,在显影液中显影,停显定影,水洗等。最终产生一张与底片同样大小的影像)。铂/钯金工艺印相首先是,将感光剂铂/钯金涂布到纸基上,等待纸基晾干,将底片药膜面与涂好的相纸药膜面接触印相,然后放在阳光或者紫外线灯下照射,铂/钯金的光敏性很弱,所以一张铂金照片的曝光印晒时间要比蓝晒长很多,印晒完毕,最后将印晒曝光过后的铂盐相纸在草酸钾溶液中显影,铁盐被溶解,铂金释放成像,定影水洗,最终铂金体形成深棕色调子的铂金影像诞生,当然也可以加入水银或改变显影温度来改变影调。
这个诞生于19世纪的铂金印相技术,深受当时的摄影家们的崇尚,自然主义摄影派的代表人物彼得·亨利·爱默生的8本画册中,大部分都是铂金照片。用于被后世评论家称为最伟大的艺术摄影家之一的英国画意摄影流派的摄影家弗雷德里克.伊文思(1853-1943)就是以他那激动人心的铂金照片著称于世,他拍摄了大量的英、法中世纪时期的教堂作品,直接印在铂盐相纸上。还有女摄影家伊莫金.坎宁安(ImogenCunninghan,1893—1976)的一生中,痴迷于涂布相纸,留下了大量丰富细腻影调,带有女摄影家情怀的铂金照片。
如今,数码时代,铂金印相又得到了重生,与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结合,轻松的可以完成超高分辨率影像制作,并将其打印在醋酸盐胶片上,形成影调层次丰富的高品质底片,被用于铂金印相,先进的数码制作和打印技术进步,给铂金印相在当代获得更多了重生探索的机会。
在日本还有家代理铂金印相的amanasalto制作工坊,amanasal to成功将铂金印相技法和最新工作室研发技术结合,制作了高质量的摄影作品和出版物。主管久保元幸认为:“和银盐感光照片相比而言,铂金印相能更好地体现照片的色调梯度,更多层次的黑色和更高的精准度。铂金古典印画技法照片也同时是能长久保存的手工作品之一。铂金要比金更加稳定。一件铂金印相作品,如果保存恰当的话,可以保存500年之上。”国内著名影星周润发也钟爱于铂/钯金工艺印相,2013年在香港举办过铂金影像摄影展。
当代,也有摄影师探索将铂/钯金工艺印相的呈像媒介——相纸进行探索尝试。日本摄影师小林伸幸制作的《大自然的铂金肖像》使用的就是和纸。国内摄影师金平的铂/钯金工艺印相的影像使用的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制造的纸张,傣族纸、苗族纸和东巴纸上,具有独特的古朴而高贵的中国文化艺术特征。还有国外摄影师把铂/钯金工艺印相,印在菩提叶脉上,做的漂亮精致。在未来的铂/钯金工艺探索中,也许会介入产品设计或者空间艺术展示设计等等。
(三)蛋白印相工艺
蛋白印相工艺(Albumen Process),1850年由Louis DésiréBlanquart-Evrard发明,是第一种规模化生产的用于负片印相的相纸。有资料显示:“十七世纪中期(1866年),英国生产蛋白相纸的盛况空前,消耗了六百万只鸡蛋用于制造相纸。如今所能见到的19世纪照片,大多数都是蛋白相片。”
制作这种相纸,选择薄的纸基,效果好,然后在纸基上两次镀膜,第一次是制造蛋白涂层,第二次是硝酸银覆膜,然后硝酸银和蛋白涂层中的氯化铵或氯化钠反应,就产生了氯化银,从而制作好蛋白相纸。将负片和相纸接触,在阳光下或者紫外线下曝光印相,其分解出银,从而在相纸上产生出影像。要注意的是,使用的负片(负片的平均密度最好1.7至2.0之间,而一般我们的负片密度范围在2.0至2.25之间)。
蛋白印相工艺在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被不少个人和组织在研究追崇,创作实践了艺术作品。2004年美国莱斯利大学波士顿艺术学院教授克里多佛·詹姆士编写了《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里面介绍了蛋白工艺和多种古典摄影工艺的制作技法和药品制作配方。美国华裔教授山姆·王(samwang)也仍然在用蛋白工艺进行摄影艺术。
纵观国内,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总监毛卫东,也在从事古典摄影工艺的相关介绍与培训。他编写的《蛋白与盐纸工艺手册》这书完整的介绍了制作工艺、蛋白照片和盐纸照片鉴定、保存和维护的建议和详细的资料。北京摄影家孙诺运用蛋白工艺制作了一批仿辛亥革命的摄影作品,在第十届平遥国际摄影展上获得一致好评。
四、古典印相工艺与艺术结合
本文列举了以上三种古典印相工艺实践,但其古典摄影工艺的种类还非常多,包括碳素明胶印相、彩色奶酪印相、化学制图成像、盐纸印相工艺、铜凹版印相、彩色树胶印相、明胶蚀刻法、铂/钯金印相、铁银印相、日光法、彩色染料转染法、银盐手工着色工艺、银盐手工涂布印相、手工银盐放大等。这些古典摄影工艺都值得我们去探索,打破它的传统,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文中举例的装置艺术、视频多媒体、行为艺术相结合,兼顾技艺,同时发展带有问题意识的实验性、批判性的新艺术媒介的古典印相工艺实践,让古典印相工艺成为更有现实价值的文化生产和艺术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多佛·詹姆士著,陆加佳译.《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山版社,2006.
[2]黄诗云.《当代摄影古典工艺实践的本土观察与思考》.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1.
篇4:重估明清工艺品的文化价值
特别是2011年12月15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出《关于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对有关野生保护动物制品拍卖问题的意见的紧急通知》后,中国内地市场对犀角、象牙等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制晶的交易严加限制,不仅说明了收藏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也凸显了收藏品投机路线的危机,收藏艺术品保值增值,但收藏的首要条件和目的是文化意趣,忽视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单纯走投资路线,显然与收藏的旨趣相悖。目前犀角,象牙雕刻的投机者正面临严重的资金回收困难。倘若从收藏出发,仅购藏几件作为欣赏,显然受到的影响较小,也往往只有这一类收藏者才对藏品的换手与否、换手的时间周期并不在意。
笔者写作此文时,有关中国艺术市场交易的头条新闻是北京某公司2.2亿元拍卖成交的所谓“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围绕这件拍品的年代真伪性、拍卖交易的真实可信程度以及相关鉴定专家的鉴定问题,在社会各界掀起了广泛的讨论,也无可避免地引起了人们对艺术市场可信度的质疑。
自古以来,收藏用的是余钱,玩的是文化!这一点2011年再次给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者、投机者敲响了警钟。
还原收藏的本真意义,重新回归到藏品本身的文化价值上——201 1年里各大市场引人注目的私人收藏专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影响,无一不是建立在对古代工艺文化的尊重上,他们的收藏初衷多是以喜爱中国文化为出发点,这在赛克勒、玛丽与庄智博夫妇、仇大雄、侣明室、董桥等人的收藏中一览无余。海外市场重要私人收藏专拍样本
尽管对戴福保生前的古董贩卖生涯褒贬不一,但其收藏品在海内外拍卖市场的优异表现,说明戴氏对中国古代艺术品有着非常专业的眼光。
2011年3月22日纽约苏富比戴福保收藏专场中,328件拍品成交93.9%,总成交价2389.796万美元。拍品组成大致如下:陶瓷170件、铜器100件、玉器26件、佛教艺术品28件、漆器两件,料器两件,陶瓷、玉器之外,工艺品占132件,青铜器、佛教艺术品的成交价格直追陶瓷。尤其是青铜器,百件商代至叫代的铜器成交超过九成,且11件价超百万元,高35.5厘米的商代青铜鼎约41.05万美元,直径106.5厘米的汉代青铜大鼓19.45万美元。28件石质、铜、银质古代佛教艺术品仅流拍两件,四件价超百万元,高36.8厘米的北魏石雕佛头像194.5万美元,高35.5厘米的北宋银佛塔19.45万美元。两件叫清漆器成交均在百万元之上,高33厘米的明代剔红雕漆岁寒三友小柜15.85万美元。26件古玉悉数拍出,五件价超百万元,长49.5厘米的商末/西周初玉圭以33.85万美元拍出。可以看出古代工艺品在海外市场的广泛基础。
3月24日纽约佳士得春拍赛克勒收藏的30件古玉、古铜器仅流拍·件,总成交价约65.6125万美元,远远超出估价。随后第一场瓷杂拍卖小乏西方藏家收藏的各类古代工艺品,以铜器、佛像、家具备受注目,43件青铜器仅流拍四件,17件价超百万元,口径25.5厘米的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兽面纹匜78.25万美元。舒思深夫妇(Walter and Phyllis Shorenstein)收藏的两件佛像高价拍出,高45.4厘米的12世纪云南大理国铜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保存完美,估50万至80万美元,拍至400.25万美元,阿嵯耶观音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流行时期短,私人收藏品数量极少。高43.2厘米的疑为北魏河南巩县石雕佛头像33.85万美元拍出,约在1976年前后流入法国巴黎。50件家具仅流拍数件,12件价格在百万元以上。同日第二场瓷杂202件拍出71.78%,总成交价5308.5375万美元。71件明清玉器成交43件,四件价超百万元,两件价超千万元,高25.5厘米的清代白玉兽面纹方瓶131.45万美元成交,30余件竹木牙角艺术品拍出约八成。高50.8厘米的明代汉传铜鎏金真武像以221.05万美成交。
5月10日伦敦佳士得瓷器工艺品专场收获2033.5275万英镑。17件犀角器一件流标,长23.5厘米的清乾隆青白玉双蝠纹葫芦形洗拍至172.125万英镑,超出估价16倍。宽30.5厘米的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簋31.325万英镑。32件珐琅器成交过半,十余件金银器表现不俗。成交的十余件明清家具,漆家具表现突出,一对高236.3厘米的明代御制漆金木四件柜36.125万英镑。
5月11日伦敦苏富比上拍340件中国古董艺术品成交超过七成,收获2074.6725万英镑,不乏英美重要收藏者珍藏的玉器、织绣、家具、犀角器、掐丝珐琅、铜器精品,12.7厘米见方的清嘉庆青玉玉玺194.75万英镑被中国买家竞得。
纽约、伦敦、巴黎三地的拍卖以9月15日纽约佳士得秋拍最具代表性,当季瓷器、工艺品成交额创该公司历年之最。15日许汉卿珍藏的书画、文房珍玩艺术品拍出了1313.7625万美元的总成交价,高18.5厘米的明末竹雕四老图笔筒84.25万美元,笔筒是清代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理的收藏,器底铭有“诒晋斋”号。明末清初田黄石麒麟钮长方章以45.85万美元拍出,印章色如蒸栗、润泽无瑕。许汉卿藏品具有浓厚的民国文人收藏的气味,代表着一代人的收藏品味。
随后两个瓷杂专场收获3884.2525万美元。首场以工艺品为主,第二场以明清瓷器为主,首场72件铜器成交59件,高54.5厘米的西周中期青铜环带纹壶90.25万美元拍出。鼻烟壶、珐琅器、漆器、织绣品、犀角器、象牙雕、家具、佛像、文玩成交率均较高,尤其是家具、佛像人气较旺,“乾隆赏玩”款匏制折技番莲纹漆裹高足碗20.65万美元,宽109.5厘米的描金“大明万历年制”楷款御制黑漆洒螺钿龙戏珠纹酒桌66.25万美元,高106.7厘米的一对清代紫檀嵌桦木龙凤纹椅57.85万美元,高122厘米的明代铜漆金佛坐像131.45万美元,高51.5厘米的明代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72.25万美元。
海外市场更多涉及中国高古艺术品,特别是青铜器、古玉、家具,佛像以及文人文房精品,单件工艺品的成交价格显然远不及内地,但是拍品多数来源于海外藏家的老收藏,且交
易情况理性、成熟,可信度较高,这或许正是内地收藏者大量涌向海外竞拍的重要原因。
明清御制铜器行情高涨
香港地区、内地高古青铜器均罕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铜器收藏者将目标转向了明清铜器,纽约、伦敦等地区拍卖的明清御制铜器、金银器、珐琅器价格上涨迅速,这一利好也暗示了未来铜器市场的走向。内地铜镜板块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收藏门类;明清佛像行情调整已经稳定,香港、纽约、伦敦不乏高价精品;明清铜炉价格稳定,但市场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私人专题收藏交易。
北京市场去年出现两件高古青铜器;中国嘉德春拍低调上拍一件西周中期的太师虘簋,直径21厘米,4197.5万元成交。此簋是传世收藏名品,经数位专家、学者考证,珍贵之处在于簋盖内和器底铸对铭七行70字,应铸于周懿王十二年,北京市文物局拍前将此篮评定为一级文物;北京保利秋拍铜镜专场上拍的刘体智旧藏宁壶,也是收藏传承清晰的商周时期青铜名品,高25厘米,口沿内侧铸铭文“宁”,一释为“飨”字,1935年收录于刘体智编《善斋吉金·礼器录》(卷三),908.5万元成交。
明清铜器市场存量不太,近年行情高扬,但真正有价值的还是出白宫廷的器物,去年交易价格居前几位的铜器有明代编钟、清代宫廷计时钟、珐琅器。价格最高的是清乾隆御制铜鎏金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北京保利春拍以7820万元拍出,这也是所知最贵的铜钟,高86.4厘米,类似铜钟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拍过日本家族藏品,当时成交价仅三四千万元。清代宫廷座钟流落民间者多收藏于海外,且数量有限,这也是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
香港佳士得春拍2000万港币拍出的一对清乾隆御制鎏金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口径36厘米,稀罕之处在于,这类宝盒常见雕漆制品,珐琅制者较少,且以掐丝制作人物者更为珍罕,宝盒的制作可溯源至明代嘉靖时期的剔彩雕漆春寿宝盒,盛行则在清代乾隆时期,以雕漆、珐琅器为主,漆制品目前价格超过五百万元。珐琅器收藏近年来渐热,但明清精品少见,市场充斥着20世纪中后期仿制品。
拍场所见明清各朝的御制编钟仅以个位数计,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明成化鎏金铜兽面游龙图交龙钮编钟拍出了3986万港币,编钟高48.5厘米,模铸精良,钟腹所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篆款与当时的青花瓷款风格类似,拍场极少见到成化朝御制寺庙用钟,古朴典雅的器型清三代被广泛模仿。明代此种造型的编钟拍卖过弘治、成化制品,此件的成交价创造了明清编钟的最高纪录。
2010年在王世襄旧藏铜炉拍卖的推动下,明清铜炉行情大涨,2011年虽然缺少名家收藏的文玩炉系列的拍卖,但铜炉的价格水涨船高,无论是文玩铜炉还是宫廷大型熏炉,来源清晰的精品价格动辄数百万元,特别是宫廷御制铜炉上千万元者亦不鲜见——北京东正春拍,清乾隆铜鎏金嵌百宝瑞兽香熏拍至1069.5万元,秋拍中高81厘米的清康熙铜鎏金百寿文炉拍至1265万元。
铜镜拍卖在中国嘉德的持续推介下,成为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独具特色的门类。2011年一批重要收藏品的上拍,将铜镜交易的价格抬到了新的高度,精品价格已超过800万元。该公司春拍中两枚铜镜价格创新高,梦蝶轩收藏的直径24.2厘米的唐代明逾满月跑兽镜拍至897万元,直径22厘米的仙骑纹菱花镜拍至874万元。北京保利秋拍中,直径20厘米的四乳神兽镜拍至908.5万元。小小铜镜因其负载着深厚的文化信息,终在21世纪得到了收藏者的认可,也是高古铜器中惟一可以在内地拍卖交易的品种,但目下铜镜造假盛行,交易最好走公开的正常渠道。
佛教艺术品拍卖的泡沫终于日渐厘清,一两平措主导的北京翰海佛教艺术品拍卖是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交易平台,吸引着中外收藏者。该公司2011年春秋两季拍卖成交额波动不大,说明这一市场已趋稳健。舂拍“清戒-金铜佛像”专场68件成交82.35%,总成交价4278.35万元;“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32件悉数成交,总成交价1959.03万元。秋拍时“色·无常-金铜佛像”专场79件成交69.62%,总成交价2268.15万元,单独拍卖的宋代铜鎏金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拍至690万元,“悲智喜合台湾辽楼居私人珍藏重要佛造像”专场35件成交57.14%,总成交价2377.05万元。
其他公司拍卖的佛像精品成交价不低,香港苏富比舂拍,高48厘米的宣德十年款鎏金铜南海观音坐像3314万港币成交,随后高94厘米的明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估250万至300万元港币,拍至2082万港币。
明清家具市场继续发力
2011年明清家具拍卖在中国内地市场行情全面展开,具有标志意义的是:嘉德四季开始推出家具专场拍卖,第25期“翰庭遗珠清代家具构件及中国古典家具”专场138件成交132件,总成交价760.3万元,拉开了驯清家具拍卖常态化的序幕。中国嘉德历年均重视明清家具的拍卖,曾上拍过诸如张学良、王世襄这样的大家收藏品,对内地家具市场有着开拓之功,影响甚巨。
去年中国嘉德春秋两季大拍推出了四场家具拍卖,成交量、成交额均创历年之最。春拍“读往会心一侣明室藏明式家具”专场70件悉数成交,46件价超百万元的家具中四件价超千万元,总成交价2479.06万元,一对明末黄花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2300万元;“承古抱今一明式庋具精品”专场10件亦悉数拍出,总成交价4044.6万元。
秋拍两场家具拍卖成交额超过两亿元,是明清家具历年拍卖的最高成交额。“姚黄魏紫——明清古典家具”首场47件成交16件,总成交价13691.6万元,三件价超千万元:日本山中商会收藏的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5750万元;第二场66件成交31件,总成交价9342.6万元,原为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收藏的一对明末清初黄花梨大四件柜以2990万元拍出,此对柜高259厘米,曾收录于王世襄先生所编《明式家具萃珍》一书。
北京匡时春拍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场八件成交七件,总成交价5715.5万元,清乾隆紫檀梅花锦地纹平头案1667.5万元。
北京保利春拍在夜场拍卖中推出一场家具专拍,39件成交33件,收获7688.9万元,20件价超百万元,香港嘉木堂伍嘉恩旧藏、收录于《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的明代黄花梨六柱龙纹架子床拍至1782.5万元。该公司秋拍宫廷专场15件家具成交11件,美国私人收藏的清乾隆紫檀透雕巴洛克风格宝座4025万元。
拍卖商价成交的家具多为明式黄花梨、清式紫檀家具,以及明清漆家具,后者数量不多,以雕漆和彩绘为主。2011年显然是清式宫廷风格的紫
檀家具行情略高一筹,各家公司高价成交品多为紫檀家具。明式黄花梨家具受存世量小影响。市场盘面明显小于紫檀家具,去年比利时侣明室藏品是近年来上拍量最大的一场黄花梨家具拍卖。收藏者青睐收藏来源清晰的藏品,这也是去年北京地区明清家具拍出高价的原因,相信随着市场的深化,这类有传承的艺术品价格仍会越来越高。
古琴再掀热潮
2003年秋,以891万元创造古琴最高价格纪录的王世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去年在中国嘉德春拍中再创高价,以11500万元易主。此琴被誉为中国私人收藏第一名琴,也是民间收藏中惟一一张无争议的唐琴,此琴2003年拍出后,一直收藏于上海一位知名收藏家手中。它的再次成价,再次证实了古琴收藏新一轮高潮的来临。
2011年中国市场大约有20余张古琴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以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北京翰海、西印拍卖、北京匡时、北京保利等公司的成交品最具代表性。北京华辰春拍上拍的两张宋元时期名琴均以高价易主,两张琴均是著名园林设计家兼琴家汪星伯的旧藏品,1998年都被收录于《中国古琴珍萃》一书。宋-元杉木制仲尼式虎啸琴估600万至800万元,出人意料拍至6555万元的高价,琴因龙池上方刻有隶书“虎啸”二字得名,隶书题款“赤城朱致远制”。宋一元仲尼式朱致远琴估价亦同,以2415万元拍出,此琴刻有楷书题款“赤城朱致远制”,漆呈黑栗谷色,细纹断。
北京翰海春拍两张宋琴亦高价拍出:南宋彩凤孤鸣琴1380万元拍出,此琴为南宋初年四梅道人以虫蛀桐木制成,仲尼式,明末曾经戏曲家李渔收藏,清末为苏州金石篆刻家戴沧林所得,2001年转手娄东殷继山,曾经过著名古琴家龚一,斫琴家王鹏、马维衡鉴定,王世襄曾为此琴作诗两首。另外一张宋代钧天雅奉琴1265万元拍出,是宋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秘藏之物。
西泠拍卖去年拍出五张古琴,具代表性的有三张:一张著录于《今虞琴刊》的查阜西赠张充和的宋代寒泉琴517.5万元,著录于《杨氏琴学丛书》,《古琴纪事图录》的杨宗稷旧藏宋元时期松风琴460万元,明代潞王中和琴402.5万元。
北京匡时去年拍出七张古琴,价格最高的唐一宋“云和”琴920万元,此琴是台北艺术学院院长马水龙的旧藏品。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英文化的代表,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重视古琴的演奏,琴、棋、书、画,琴居首位——藏琴、用琴、品琴,与琴结友,思接千古,传统文化中琴的意象与书房相密相连,传世名琴无一不是出自历代大家之手,这也是古琴价格普遍较高原因所在。
鼻烟壶拍卖热浪袭人
2011年11月29目,香港邦瀚斯“玛丽及庄智博(Mary and GeorgeBloch)鼻烟壶珍藏”第四场拍卖170件拍品悉数成交,总成交价5963.7万港币,清乾隆宫廷御制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拍至2350万港币,创中国鼻烟壶全球拍卖价格之最,对未来的积极影响影不言而喻。
此前该公司三场鼻烟壶拍卖拍品均全部成交,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场140件拍品总成交价6600万港币,超出估价近三倍;第二场155件拍出5483万港币。2011年春拍第三场142件总成交价达3836万港币。材质各异的鼻烟壶在这四场拍卖中创造了价格新高,清乾隆御制铜胎珐琅彩西洋人物鼻炯壶2010年春拍以928万港币创铜胎类价格之最,“乾降年制”篆款瓷胎画珐琅葫芦形鼻烟壶同年秋拍838.4万港币创瓷胎类价格之最。
玛丽及庄智博收藏鼻烟壶是所知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私人收减,公开出版品达1720件,囊括了料器、玉石、陶瓷、金属、内画、有机物六大鼻烟壶类别,呈现了书画、雕刻、精铸、镶嵌、焊接、烧结、锻造、点蓝、珐琅、黏合、模压等多种鼻烟制作工艺技术,邦瀚斯获得这批藏品的拍卖权后,2010年春拍开始以每年两场的规模系列拍卖,在鼻烟壶交易市场掀起了不容小视的一股收藏热——受其影响,2011年秋拍中国嘉德、北京歌德均推出了鼻烟壶专拍。
中国嘉德“盈寸盛妍,鼻烟壶集萃”专场122件成交37件,总成交价1498.2万元,乾隆款御制铜胎画珐琅彩欧式仕女图鼻烟壶782万元,原为英国伦敦古董商Robert·Hall收藏,珐琅彩鼻烟壶盛行于清三代,是鼻烟壶中的名贵品种,见有铜胎、瓷胎、料胎等几种,以料胎最为名贵,铜胎制品亦不多见。行家认为此场拍卖成交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多数鼻烟壶的估价过高。
北京歌德“空纳万物-日本私家收藏鼻烟壶”专场103件悉数成交,收获1548.59万元,材质多样,单件成交价普遍不高,清中期翡翠光素鼻烟壶253万元拍出。此场拍卖吸引了中国鼻烟壶紫砂壶博物馆常务馆长柯佐融、鼻烟壶藏家莫士为(HughMoss)、著名鼻烟壶收藏家李公伟等海内外重要鼻烟壶藏家到场。
篇5:泥塑的文化价值和制作方法
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
泥塑的模制
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
脱胎
篇6:窗花的制作方法和文化价值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相关知识
如何制作贝壳工艺品:一步步从收集到完成?
如何用贝壳做手工艺品
柳编的制作方法柳编的文化价值
【广东深圳工艺品海螺贝壳批发市场】
贝壳工艺品装点家居生活
荷叶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贝壳饰品工艺品倍受亲睐 七大种类详情介绍【贝壳知识】
贝壳红文化艺术馆
贝壳花肥的制作方法(利用废弃贝壳为植物提供养分)
「贝壳画」贝壳画公司黄页
网址: 贝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文化价值 https://www.huajiangbk.com/newsview2228705.html
上一篇: 平潭贝雕雕琢文旅“新钥匙” |
下一篇: 千年的贝壳文化,百年的独运匠心— |
推荐分享

- 1君子兰什么品种最名贵 十大名 4012
- 2世界上最名贵的10种兰花图片 3364
- 3花圈挽联怎么写? 3286
- 4迷信说家里不能放假花 家里摆 1878
- 5香山红叶什么时候红 1493
- 6花的意思,花的解释,花的拼音 1210
- 7教师节送什么花最合适 1167
- 8勿忘我花图片 1103
- 9橄榄枝的象征意义 1093
- 10洛阳的市花 1039